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一张照片引发的“专业”思考——到底谁是你要找的专业人士?

导读:

术业有专攻,亲爱的家长,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是学龄期,如果您有育儿问题,请一定找研究学龄期孩子的专业人士。

后台不时会收到家长的提问(之前还有时间和大家交流,现在工作比较多,顾不上一一回复,请见谅),大部分都是3岁前孩子恋奶、抢玩具、哭闹等等问题,但偶尔也会有家长问:“我的孩子4岁了,在幼儿园里和老师相处得不愉快,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我的孩子6岁了,不愿意坐下来好好学习怎么办?”等等。

遇到这样的家长,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他:对不起,我专注研究0-3岁孩子和家庭,您的孩子这些是发生在幼儿园里的事情,是学龄期孩子学习的事情,这些不是我的专业,我帮不了您。

有些家长不理解:为什么,0-3和3-6有很大的差别吗?教育理念不是相通的吗?是相通的,但是这个年龄段跨越了孩子认知发展的两个阶段,0-2岁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即动手才能动脑的阶段,所以他们要认识一个物体,必须拿到手里摸摸、舔舔;2-6、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可以通过头脑的表征来进行思维,就是说他们可以凭观察或者大人的语言描述就得出这个物品的一些特征,而不用再每个都舔舔摸摸了。

仅仅从认知角度出发就能看出孩子有这么大的不同,更别说上了学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中又多了两层社会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处理这些社会关系和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幼儿园的孩子有些还要学习具体的知识,家长这个阶段对孩子除了关爱,引导、监督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3岁前和3岁后的孩子,他们分属于两个世界。

怎么突然想到要写这样一篇文章?

说来有意思。写这篇文章的冲动来自于一张照片。

一张照片引发的“专业”思考——到底谁是你要找的专业人士?

因为工作需要,合作伙伴要我提供一张形象照。我毫不犹豫就把去年拍的一套给了她(就是公众号现在用的这些)。她看完之后无奈地回复我:请再拍一套。

我有点想不明白:不就是看着太年轻嘛,我的脸长得就是这样,我有什么办法!

但是对方坚持:你给的这套形象照实在没有说服力!家长不会信服的!

好吧,看来我再试一次吧,不过会有什么不同吗?PS技术再强,也强不过我这张“青春”的脸吧!

我一直没抱什么希望,直到摄影师在电脑上展示我照片的那一刻,我有些小震惊:这——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回想两次的经历,确实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第一次照相第二次照相
在网上搜附近的照相馆,最终选了一家工作室。进去了才发现原来工作室的老板是个90后小姑娘,她的工作室主打自拍,就是几个好朋友进去自己摆POSE,换几套衣服又蹦又跳一个小时,最后直接把照片拿走Po在朋友圈里的那种。当时我的感觉是:不都是照相吗,照相的形式不同,但原理是相同的,既然人家都说也可以接形象照,那就信任摄像师吧!经朋友推荐,找到了人大东门的一家照相馆,一进门就是满眼的形象照和证件照
和摄影师沟通我的需求,但工作室里全是花里胡哨的衣服裙子,还有cosplay的服装,我只好穿上自己带的衣服,不太正式啊~~预约时对方叮嘱我带条黑裤子和高跟鞋。到店里摄像师简单问了我的需求,带我进更衣室,清一水的正装!摄像师打量了我一眼,给我一件西装和一套裙装供我选择。
化完妆我和化妆师商量“您觉得我的头发要怎么处理一下?”“那就帮你稍微烫一下发根,让头发不要贴头皮。保持自然的状态就行。”我一直为自己大大的双眼皮感到骄傲,没想到化妆师毫不犹豫在我眼睛上贴了双眼皮贴:“这样拍照的时候才能让你的眼睛看起来更大!”“你左边的眉毛比右边的低一些,我要给你修一下,再加粗一些。”
因为是白裙子,摄影师给我配了个灰底。事后证明,灰色的背景好难处理啊!拍照前,摄影师打量了我一眼:“我要帮你处理一下!”然后拿来发卡给我固定了几根散头发,还告诉我衣服要如何调整,更符合审美比例。“虽然你穿的是白西装,但不影响我给你配个白底,方便你到时配一些背景。”
“我不会摆POSE。”“你就跟着我这么摆吧。”摆了几个姿势之后,摄影师说:“你随便摆吧,反正底片都给你,你到时候可以发朋友圈。”“我不会摆POSE。”“你不需要特别的姿势,把你最自然的一面展现出来就行。好,现在这个就很好,脸往左一点。”“你知道吗,其实你有很帅气的一面。”“是吗?这个是我从来没有发现的!!”
收获四五十张底片和四张精修的形象照看着摄影师挑出来的10张底片,我呆住了:这是我吗?!我全要了!

从育儿跨越到形象照。

这期间更多的是对“专业”这两个词的感悟。

第一次拍照的摄影师不是不专业,只不过同样是拍照,她擅长的是挖掘90后00后自我展现的独特之处,而我却要她拍摄职业的形象照。硬件都相同,但摄影师对拍摄对象的解读方式却完全不同。

一张照片引发的“专业”思考——到底谁是你要找的专业人士?

第二次在拍摄的过程中,当摄影师对我说出“展现你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就可以了”时,我有点恍惚,但马上就明白过来:我们可以要求摄影师“塑造”一个形象,但这样被摆弄出来只能是一个空壳。好的摄像师会做的是发现拍摄对象的闪光点,然后把它放大,一切都是这个人最真实,且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照出来的人才有魂,是他自己。一张照片引发的“专业”思考——到底谁是你要找的专业人士?

(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很好!”摄影师不停地调整灯光,按动快门,然后给我看了看相机里的图像:“这就是你,你的气场很强大。”“你有没有发现,你其实很帅气的。”“气场”“帅气”这样的词语,我之前从来没有往自己身上联系过。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个傻乎乎,很单纯的年轻妈妈。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和摄影师嘻嘻笑,但没想到摄影师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挖到了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的我的特点,并且通过照片把它呈现在我的面前。

卸完妆离开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了,这时遇到了买了盒饭的摄影师。“你们太辛苦了,赶紧吃饭吧!”当时我只和他说了这么句话。但其实我内心非常激动,非常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告诉他:谢谢你,谢谢的你专业,让我看到了从未发现的自己,这个对我来说,很重要!

这是个专业越来越细分的时代,第二次的摄影师在他的专业领域练就了一双“撇开表象看本质”的眼睛,我则在我的0-3研究如何用纯真在纷繁复杂的家庭问题中找到症结。

所以,亲爱的家长,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是学龄期,如果您有育儿问题,请一定找研究学龄期孩子的专业人士。

在寻找的过程中,请一定花点时间花点心思,因为都是专业的摄影师,给到您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