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河池“屯级党群理事会”产生聚集效应

本报讯(广西日报记者韦鹏雁本报记者罗昌亮)9月1日,记者在宜州市安马乡上寨屯看到:一块120亩连片土地里的甘蔗,比旁边地块的高一头、粗一圈。往年由23户分散种植,今年是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覃林书说:“丰收已成定局。”据测算,这些土地仅分红每亩就得上千元,比自己种赚大了。

今年2月,安马乡推行土地流转试点。动员的乡干部说破了嘴,部分村民仍担心少赚钱。后经屯里的党群理事会议定后认为可行,由成员们分头上门,和大家算经济账:分红加工钱,比自己种划算,还落得清闲;说人情事:年轻人大多外出,留守老人种甘蔗太辛苦。村民的思想就快就通了。

屯里事务由党群理事会议定,这在河池已渐成常态。该市发挥中国村民自治发源地的自治文化优势,探索建立并推广以屯级党群理事会为主要内容的“党领民办·群众自治”工作模式,破解农村社会管理难题,激活群众参与清洁乡村活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扶贫、公益事业和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

农村社会管理难在哪?市委组织调研时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程度下降,而基层党组织发动聚拢群众的手段不多,效果不佳,单独依靠行政命令,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难以落实。值得一提的是,县乡离村屯太远,一些村屯党组织能力弱化,让农村社会管理“上管不着、下管不了”。

这种现象在清洁乡村启动之初尤其明显。河池市“美丽办”负责人坦言,刚开始时就是“干部扫地,群众看戏”。但宜州市安马乡却迅速打开了局面,推手是全乡80%以上的屯建立了村民理事会,“清洁乡村”搞不搞,怎么搞,钱从哪里出?都有理事会商定。很快全乡群众自筹资金超过100万元,村村建起焚烧炉,聘有保洁员。

河池市将安马乡的经验总结提升为“党领民办·群众自治”工作模式,其主要形式是屯级党群理事会,并在全市推广:由1名乡镇干部、1名是党员的村“两委”委员,以及屯里的党员组成乡村驻屯联合党小组,选出有能力、有威望的党员1名-2名,和群众推荐出的4名-5名骨干群众一起,组成屯级党群理事会,专门负责主持理事会商议屯级经济社会事务。目前,全市已成立3506个屯级党群理事会。此外,河池还积极探索“屯级产业协会”“屯户主会议”等村民自治组织。

效果立竿见影。推行这一模式后,群众参与清洁乡村的热情高涨,群众筹资和投工投劳折资7800多万元,建成村屯垃圾池5800多座。

如何实现群众自治?河池形成了一整套做法——

坚持群众的“事”群众办。屯里大事由联合党小组提议,党群理事会议定,户主会议商定,调动村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金城江区六甲镇木律屯,在党群理事会的组织下,村民大会确定的140多个违章建筑,到拆除时没有发生一起纠纷。

坚持群众的“权”群众使。在农村事务管理中,党委政府把握方向、引进项目资金、提供技术指导,不插手具体事务,把依法决策权、资金合法使用、农村事务管理权放给群众。如生态林基金的使用,或支付保洁员工资、或硬化屯级路等,全由群众做主。

坚持群众的“利”群众享。群众的集体收入全部由村委依法安排,群众的财政奖补资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扶贫项目资金全部用到群众身上,群众可以组织实施的项目全部放给群众来干,上级部门下拨的惠农资金全部分解直拨村委。

“党领民办·群众自治”成为河池农村富裕和谐发展的重要推手。全市甘蔗、桑蚕、油茶、核桃等扶贫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今年上半年,该市社会公众安全感排全区第2位,有3个县排在全区县份前5。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