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智能家居咋能“智”存高遠

□本報記者陳晨屈曉妍

12月14日﹐小米公司宣佈斥資12.66億元入股美的集團﹐雙方將在智能家居領域展開全面協同發展。這是小米公司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又一次發力。

自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提出智能家居概念﹐如今已經過去三十年。而在被稱為“智能家居元年”的2014年﹐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公司﹐都開始爭相發佈自己的智能家電產品。根據數據預估﹐2015年我國智能家電產值將達到1250億元﹐2020年或將突破1萬億元。智能家居的發展可說是迎來了“爆點”。

智能﹐讓生活更便利

一個月前的鄭州尚未供暖但已冬寒初現﹐然而顧小姐卻毫不擔憂。中午下班前她給家裡的空調發了一條微信﹐把室溫設定到25℃﹐甫進家門便能感到融融暖意。地面也一塵不染﹐掃地機器人已經於一個小時前將家裡灑掃乾淨﹐雖然過程不是那麼順利──因為顧小姐通過冰箱上配備的攝像頭看到﹐清掃過程中它曾被卡在兩個沙發的間隙﹐但是很快利用紅外感應自動掙脫。

顧小姐的這些體驗﹐祗是初步展現了智能家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一些國際大型企業﹐已經在智能家居系統的整體設計上走出了很大一步。

2014年初的ces消費電子展上﹐lg正式發佈了自己的home⁃chat智能家居系統﹐包括配備攝像頭的智能冰箱﹐能下載不同衣物洗滌程序的洗衣機﹐能接受指令自動打開關閉的立式空調﹐還有智能掃地機器人。所有這些智能家電祗要處於wi-fi聯網的狀態﹐用戶都可以通過“line”(一種類微信軟件)來發送指令進行操控。

除了lg這樣的韓國品牌﹐美國的思科﹑微軟等巨頭也紛紛在智能家電市場發力。而智能手機的兩大巨頭──谷歌和蘋果也不甘落後﹐分別基於自家的手機系統進行了開發。

過“未來生活”﹐現在有點難

雖然眾多對智能家居的展望已經隨處可見﹐但是目前想要真的過上“未來生活”仍非易事。當下智能家居的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問題。

首先是熟練使用門檻過高﹐特別是對不熟悉電子產品的老年人來說尤其困難。

今年“雙11”大促銷期間﹐鄭州市民時女士家購買了一臺智能電視﹐除了能播放正常的電視節目﹐還能通過網絡搜索海量的影視劇集。然而電視買回家﹐可給老兩口找上了“麻煩”。時女士拿著有幾十個按鍵的遙控器坐在沙發上﹐忽然覺得自己不會“看”電視了。結果這臺智能電視平時在時女士家裡﹐還是像普通電視一樣只播放著一些有線電視節目﹐大量智能功能都成了擺設。

其次是產品過於單一﹐無法滿足用戶剛需。

目前大多的智能家居廠商﹐都還祗是推出了某一兩款單品。比如年初被谷歌公司以32億美元收購的nest公司﹐也只推出了智能恆溫器和煙霧探測器兩款產品。

國內市場方面也是類似的情況。在鄭州從事it行業的劉先生是小米的忠實用戶﹐祗要有什麼新產品推出﹐他一定會第一時間搶購。“但是小米的產品除了電視﹐其他都是一些像攝像頭﹑智能燈泡這樣的小東西。”劉先生告訴記者﹐“家裡平時真正用得多的冰箱洗衣機之類的﹐現在都還沒有。”

最後是智能程度不高﹐大多都祗是做到了預約或者遠程控制﹐沒有構建起真正的底層平臺。

在眾多廠商的規劃中﹐未來的智能家居系統是作為底層建築的一部分嵌入房屋之中﹐就像我們裝修時預先佈下的水電線路一樣。但是現在很多家庭在選購智能家電時﹐都祗是在需要時選擇某一兩樣﹐並未預先在屋內搭建系統平臺。

就像顧小姐家雖然購買了大量的智能家電﹐但是無論空調冰箱還是掃地機器人﹐都是各管各的。“如果有個中央電腦﹐幫我把這些家電一起管起來﹐那就太好了。”顧小姐說。

技術沒問題﹐關鍵看標準

“其實作為智能家電核心技術的物聯網﹐已經不是什麼新概念。”物聯網領域研究專家﹑安徽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徐超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雖然普通民眾對此的瞭解也許並不多﹐但是在業內早已展開對這項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可以說在技術上﹐實現真正的智能家居已經不是問題。”

既然技術問題已經幾乎不存在﹐那麼為什麼智能家居一直沒能真正開枝散葉﹐而一直只處於小部分人關注的“非主流”領域呢﹖

知名3c導購網站殺價幫創始人彭林在近期的評測報告中指出﹐智能家居一直得不到強勁發展的原因主要是用戶需求不強﹐在這個領域試水的廠商不能獲得高額回報﹐所以就無法倒逼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的建立﹐也無法實現產品的改進以及大規模化生產後的成本降低。

[責任編輯:yfs00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