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电商免运费门槛继续上调 回归理性了?

过去几年,“全场免运费”一直是各家电商平台争夺和吸引用户的重型武器,频频就此玩噱头,但去年开始,几乎所有电商平台都开始上调“免运费”的门槛标准,彼此间也心照不宣。但对任何一家电商来说,谁也不愿意做“免运费”门槛提高的第一家。这两天,京东又一次宣布上调标准了,将“免运费”的订单额从原来的59元提高到了79元。

用户习惯需要引导的

有人说,对于爱占便宜的中国用户来说,京东这个举措或许会招致一些用户的不满,之前电商集体调高标准就遭遇过吐槽。实际上完全没必要担忧。本身来说,“免运费”就不是一个长期的商业行为,仅仅是短期的价格战阶段的促销行为,早日终结,对中国电商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来看一下,京东这次上调的幅度。根据京东的公告,此次调整主要针对注册会员、铜牌会员、银牌会员、金牌会员购买自营商品,之前是满59元免运费,调整后变成了79元,而钻石会员也从39元调为59元。从幅度上来看,涨幅为30%以上。虽然京东是2015年第一家上调免运费门槛的电商,但对比下,亚马逊去年12月将门槛调到了99元,比京东调后还高一截,相比,苏宁、1号店、国美等要低一些。

支持提高“免运费”门槛有一个理由。对于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一代用户群来说,习惯了享受便宜、免费的服务,因此很多互联网企业动辄都用免费或便宜的概念来吸引眼球,本来是正常的“提价”,却弄得谨小慎微。但事实上,用户的消费习惯是需要引导的,提高“免运费”标准看来是容易触碰神经,实际上用户并不十分“敏感”。

比如在“免运费”是零门槛时,不少用户上午下一个订单,下午又下一个订单,这种既不经济又浪费物流配送资源的行为,本身就是不提倡的。用户如果购买的商品低于免运费门槛,完全可以先放在购物车里,凑够额度后再支付。这就像家乐福、沃尔玛等线下的商超提供的“满XX元可免费停车”是一个道理,这是在培养用户合理、经济的购物行为。

电商回归理性的信号

众所周知,自从京东第一家投资百亿元自建物流仓储、配送网络依赖,电商行当里就上演了一场自建物流和比拼配送速度的军备竞赛。自建物流中心、仓储和配送网络,是一个烧钱的行当,更是一个苦差事。拿京东来说,截止去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7大物流中心,在40座城市运营了123个大型仓库,拥有3,210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范围内的1,862个区县。其他同行也跟进砸入了巨资。自建的配送网络,显然不是为了免费亏钱的。

之前马云也放出过危言耸听,京东现在就有五万人了,三四万在搞仓储物流,负担太重了。尤其是快递公司,人力成本的一再提高,业务量的井喷式增长,加上激烈的行业竞争,使他们不得不在微利化或无利化趋势下拼命跑,带病跑,既不敢涨价,又得保证速度。其实这话说对了一半,但另一半可能是酸葡萄,自建提高物流体验,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说,上调“免运费”的订单额门槛,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也是电商回归理性的表现。特别是B2C自营的电商模式,本身商品毛利低,人力、原材料、物流成本都在上涨,上调的动作便于优化订单效率,减少盲目下单给物流配送带来的非正常压力,这样才能够承载更高的订单量。对于电商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品质、个性化物流才是王道

其实,去年2月到4月,京东、苏宁、亚马逊陆续将免运费门槛提高,幅度都在20元左右,目前来看,对用户的影响微乎其微,也没见哪家电商用户出现了流失。何况对京东这样的3C、家电为主要品类的平台来说,订单金额普遍远高于这一标准。

这一次,不出意外的话,京东打出上调免运费门槛的第一枪,就会引连锁反应,苏宁、当当、1号店等同行会默默地跟进,毕竟对行业是有益的。

实际上,免运费门槛就是一小事,相比更应该注意的是未来的个性化、智能化物流,这才是所有电商大佬们应该聚焦的痛点,也会影响用户对网购平台的选择。而这一点恰恰是电商们自建物流配送的价值,所以也看到京东的211限时达、O2O合作的一小时达、移动自提车、极速达、夜间配、次日达等个性化配送服务,以及刺激同行们推出的一日三送、“0时截单”等服务。

其实,物流配送网络一旦覆盖完备并支持智能化、模块块功能后,尤其是跨境电商、农村电商这些新机遇点上,物流配送的开放化就成为了可能,一旦如此,物流成为独立体系并成为利润中心就指日可待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