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甘当铁路“蜘蛛侠”

——记北京供电段高级技师赵大坪

本报记者 和平

甘当铁路“蜘蛛侠”

图为赵大坪在检修接触网设备。 王红涛 摄

夏初的北京,气温骤升。烈日骄阳下,京广高铁北京至高碑店段的高架线路上,北京供电段高级技师赵大坪和几名工友爬上接触网支柱,一边仔细观察线路状况,一边不时在手里小本上做着记录。

别人上因特网,他们上接触网。空中那条长长的电线与高铁线平行向前,为动车组列车提供动力,那便是赵大坪经常攀爬上去检修的接触网。近半年来,赵大坪带领北京供电段的工友们干的一直是这个活儿——负责维护和检修北京铁路局管内高铁接触网设备。

接触网工常被人们称为铁路 “蜘蛛侠”,在离地五六米高的半空中工作,险累程度无需赘言。20多年来,赵大坪兢兢业业地扮演着这个角色,从一名怀揣梦想的新入路职工,逐渐成长为电气化铁路的 “守护神”、现代化铁路的 “保险丝”,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参加工作以来,赵大坪夺得了首届全国铁路职业技能竞赛接触网专业个人全能第一名,被评为全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并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火车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今年47岁的赵大坪还清楚地记得刚上班时师傅对他的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不仅仅要小心谨慎,还要摸清接触网的 “脾气”。谨遵师训的赵大坪从此成为了爱动脑、勤思考的有心人,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从不以 “我解决不了”为借口退缩,而是始终以 “非解决不可”的劲头和信心迎难而上。在工作中,他把发现并破解技术难题当成一种幸福,研究、改进了多项适用于现场作业的新工艺,研制了多种适合现场使用的专业工具,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水平吊装法”便是他其中一项创新之举。

在传统工艺中,接触网腕臂安装大都采用直吊安装的方式,用人多、耗时长、作业难度大、安全系数较低。经过反复琢磨,赵大坪想出了 “水平吊装法”,让在接触网支柱上作业的人员与在车梯上作业的人员同时操作。此举既方便了支柱上人员作业,又可以直接悬挂承力索;作业人员由原来的4人减少至2人,作业时间也由25分钟缩短至12分钟。赵大坪在北京局接触网技术比武中,凭借这一改进的工艺方法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该方法也随之在北京供电段得以推广。

2012年2月9日,以赵大坪名字命名的全路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赵大坪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室位于北京南站附近的北京供电段高铁车间,屋内一排展示柜依墙而立,陈设着工作室的技术创新成果。在这里,赵大坪带领工友将导线、支柱、腕臂等冷冰冰的零件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件件集聚力与美的“艺术品”。

每月的工作室例行会议结束后,赵大坪总会坐在工作室里琢磨一会儿。同事们开玩笑说: “大坪,你又琢磨什么呢?少琢磨点吧,头发都快掉没了。”每到这时,他都会下意识地摸摸头顶笑着说: “不就掉点儿头发嘛,值了!”自工作室成立后,赵大坪在业余时间投入精力最多的事,就是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编写培训教材。针对京沪高铁新技术的应用,他用两个多月时间制作了京沪高铁接触网教学课件,撰写了10多篇工艺流程技术论文,为高铁人员培训积累了宝贵的学习参考资料。

在赵大坪的带动下,北京供电段职工学技术、练硬功蔚然成风。他教过的职工技术业务提高得很快,许多人不仅成了技术骨干,还在各种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该段领导颇有感触地说: “赵大坪影响了我们整个段。过去不爱学习技术的,现在开始钻研技术了;过去业务不行的,现在业务上去了。一个典型对一个群体的影响力真是太强了!”

记者手记:矢志不渝“银线”情

6米高的接触网上,赵大坪带领高铁供电“技术达人”秀出各自绝活,探究“银线”上的奥秘。在高空、高压、高风险的“三高”工作环境中,他们摸索出许多体现“时间就是效率”的新思路、新方法,保障着高铁线路的安全畅通。

“他,用行动诠释着北京局当代技术工人的优秀品质——执着、勤奋、永不服输。”北京局典型引领工程十大领军人物颁奖词这样描述赵大坪。如今,“赵大坪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北京供电段青年职工接受入路教育的阵地。他的事迹让新入路职工领悟到,只要肯琢磨、肯动手,一定能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无尽的快乐。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