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林彪独子林立果:“老虎”如何出山?

从传宗接代的意义上讲,林立果是林家的独苗。

林彪生活上是严肃的。在他的一生中,虽然先后和4名女性发生过感情上的纠葛,但严格说来,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只有两次。两次婚姻,使林彪拥有了两女一男。

第一个闯入林彪生活中的女人叫汪静宜,这是一个十分不幸的女人,自从遵父母之命许配给林彪,她的一生就注定要毁灭了。

林彪独子林立果:“老虎”如何出山?

年轻时的林彪

林彪拒绝与汪静宜完婚,汪静宜虽然终生把自己视为林家的人,却无论如何不能称为林彪的第一个妻子。

林彪的第一个妻子是人称“陕北一枝花”的刘新民(又名张梅)。林彪从1927年春节离开家乡,10年间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个人的婚姻问题一直置诸脑后,没有考虑解决。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环境相对安定了一些,在战友们的催促和撮合下,林彪认识了刘新民,并与刘于1937年春结婚。1938年3月,林彪在抗日前线被阎锡山军队误伤,经中共中央批准,于是年冬赴苏联养伤,刘新民陪同前往,并在苏联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林小琳。但夫妻二人因性格不合,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在苏期间,林彪真心真意地爱上了一个姑娘,她的名字叫孙维世。孙维世是孙炳文的女儿、周恩来的养女。孙维世也对林彪这位抗日名将充满了敬意,但不知是因为她酷爱艺术而不想过早结婚影响学习,还是顾忌林彪已经建立了家庭,有了孩子,总之是她婉拒了林彪的求爱。

林彪独子林立果:“老虎”如何出山?

孙维世

同刘新民离了婚,追求孙维世又不成,1942年初回国重返延安后,林彪这才选择了叶群做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叶群除了身材稍矮之外,倒也俏丽,属于无人不晓的“延安八美”之一。林彪和叶群结婚后,1944年在延安有了女儿林立衡,次年冬在东北生下儿子林立果。

为林立果取名老虎,一语双关,一则“虎”出自“彪”,仅少三撇而已;二则虎虎有生气,将门出虎子,将来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取名事小,却寄托了林彪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

从1958年到1964年,林立果在北京市第四中学读书。这是一所很有名气的北京市重点中学,许多高干子弟,如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太行,贺龙元帅的儿子贺鹏飞,陈毅元帅的儿子陈昊苏,陈云的儿子陈元,以及董必武、林伯渠的儿子等,都在此就读。在老师们的记忆中,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比较单纯,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他既没担任过什么共青团或班里的学生干部,出头露面组织过什么活动,也没违反过什么纪律,发生诸如与老师顶嘴、与同学打架闹别扭之类不好的事情。当然,也没见他有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他平时少言寡语,很少谈家里的事情。

林立果上中学后,林彪曾在他的学习笔记本上写了六个字予以勉励:“幼不学,老何为?”叶群对他监管更严,既怕他沾染什么坏习惯,又怕他受欺负,还担心他学习跟不上,于是不让他和其他同学交往,规定他每日三餐必须回家。

林彪一家(左二为林立果)

对一个成长中的少年来说,在具有强烈优越感的同时,也难免感到寂寞和孤独,他曾向团支部书记汇报说,他羡慕普通家庭出身的同学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林彪性格孤僻,不喜欢串门,也不欢迎客人上门。没有事,林彪就叫林立果陪他在院子里散步,谈的也都是学校里的学习情况,林彪问一句,儿子答一句,审问一般,毫无兴致可言。

林立果的姐姐林立衡,虽然比林立果大一岁,但已上了大学,并且在北京大学读了一年,就参军入伍,到空军报社当了编辑。林立衡的性格与林立果相比,在文静、内向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敏感、感情细腻丰富这一点上,却有所不同。

正是因着一双儿女各自的性格、特点,出于对他们成长、锻炼的考虑,尤其是为了顺应文化大革命的趋势和氛围,林彪、叶群经过慎重考虑,下决心把一双儿女送到上海去,交给上海空四军政委江腾蛟。

作为叶群老相识的江腾蛟,既看到了林彪、叶群将子女送来让他照顾的荣耀,也看到了此事自己所担当的风险。

他首先考虑,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目标太大,不利于保密。再说,如果由自己全部负责两个孩子的话,那责任和风险实在太大了!为了化解风险,他决定将两个孩子予以疏散,分开照管。

林彪独子林立果:“老虎”如何出山?

林立衡

他进而分析,自己留哪一个好呢?林立衡是姐姐,去年来上海看过病,他和她熟悉,按说他应该留下林立衡。但他明白,林立果是林家的男根,是“太子”,加之林立果不俗的气质吸引着他,姐姐和弟弟比起来,显然弟弟的优势更大,政治潜力更大,利用价值更大。于是,他打定主意,由自己亲自照看林立果。

那么林立衡交给谁呢?他考虑再三,想到了驻杭州的空五军政委陈励耘。他和陈励耘私交不错,把“帅府千金”林立衡交给陈励耘,陈励耘肯定巴不得接受这个重大政治任务!

于是,林立衡到了杭州空军疗养院,林立果留在了上海空四军。

随后,江腾蛟、陈励耘担当起了“太傅”的角色,他们日后也成了林立果”小舰队“的重要成员。

“老虎”出山

还在1966年八九月份,林立果作为红卫兵到上海串联回京后,就萌生了参军的念头。虽然他只是北大物理系二级学生,离毕业还早,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已使他对校园生活感到厌倦。在上海的日子收获出乎意料的大,他除了被待为上宾,过着优越的受人尊敬的贵族式生活之外,还开始接触和了解部队,熟悉和结交一些空军的干部,包括军师一级的,他们都对他毕恭毕敬,驯顺如绵羊。尤其是他和江腾蛟之间经常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大长见识。特殊环境的熏陶和个别露骨的教育引导,使林立果政治上的发育超越了他21岁的年龄。他逐步领悟到,这场文化大革命上上下下、军内军外都是权力之争,有了权就有了一切,丧失权力就丧失一切。而为了把权力夺到手,就要有自己的一批人,有自己的一派势力。他对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就有些佩服,认为他们不简单,有头脑,会拉队伍,说不定将来会成大事。

林彪独子林立果:“老虎”如何出山?

当林立果把自己的这些看法讲给江腾蛟听的时候,江腾蛟竟听得愣了神,想不到小小年纪的林立果,分析问题竟如此老辣!江腾蛟兴奋了,他越发感到林立果是个人物,将来能成大器!

1967年3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虽然不是常规的接兵季节,但22岁的林立果在空军司令员吴法宪的关照下,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就穿上了空军军装,成了空军的一员。

还不是共产党员的林立果,一入伍便被安排在空军司令部空军党委办公室,当了一名秘书。入伍仅四个月,林立果就成了共产党员。虽然他连入党申请书都没有写。为了培养林立果,吴法宪组建了一个调研小组由林立果领导。

这个成立于1968年夏天的“调研小组”,任务是在机关、下部队和到社会上搞调查研究,为空军的运动和建设当“高参”,活动能量很大。组长自然非林立果莫属,组员包括王飞、周宇驰、何汝珍、刘沛丰、刘世英等人。

林彪独子林立果:“老虎”如何出山?

林立果与母亲叶群

林立果曾居高临下、不无得意地对小组成员说:“你们不要看我们只是一个‘小组’,这可不是一般的小组,它地位重要,岗位光荣,负有特殊使命,甚至可以说有历史性意义呢。共产党,当年不就是个共产主义‘小组’吗?中央文革,不也是个‘小组’吗?……现在说这些,也许你们暂时还理解不了,理解不深,今后你们就慢慢明白了。”

“九大”前后,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两国发生了珍宝岛流血冲突。

一天到晚思考问题的林彪,在战备中想出了两个新点子:一个是下令工兵部队在北京周围的平原上“堆山”,以防御敌人尤其是敌坦克部队进攻;另一个是交给林立果一项试验任务,搞一个战时用的交通工具。林彪对林立果说:“一旦打起仗来,汽车用油成了问题,汽车就玩不转了,能不能用两辆自行车,把它们拴在一起代替汽车呢?”

林彪独子林立果:“老虎”如何出山?

林立果

林立果受命后,立即弄来两辆崭新的自行车,在毛家湾的院子里折腾开来。他拆卸安装,忙得不亦乐乎。最后,试验还是没有搞成。

但林立果毕竟是在大学学过两年的理工科,加上他可以看到中央、军委的机密文件,还可以看到国内外军事动态、先进武器装备等各种最新的资料,头脑又灵活,因此在科技方面表现出了较为突出的特长。

他先是提出搞垂直起降战斗机。后来兴趣又转到雷达上来。他看到雷达是决定空军命运的关键所在,没有雷达警戒敌机或导弹来袭就发现不了;没有雷达引导,我军飞机就上不了天。从前的雷达体积大,探测距离近,不利于机动转移和发现敌来袭导弹。为此,他提出研制小型雷达,改造小型天线。

林立果把空军雷达兵部牵头研制小型雷达、改造小型天线的建议报告了林彪,林彪又是当即予以肯定,并于1969年9月29日作了批示。于是林立果就以此定名为“929”型雷达系统。有了林彪的“尚方宝剑”,林立果通过吴法宪组织全国几十家工厂攻关,总算把小雷达、小天线造出来了。

急于邀功的吴法宪和林立果,向军委办事组写了个报告,其中特别提到,如何预先发现敌人向我发射的携带核弹头的导弹,是当前战备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空军组织一批力量在原有用于侦察敌机的地对空雷达设备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技术革新,使它能用于侦察来自敌方的导弹。如果改装几台这样的设备,把它部署在北京四周适当的位置上,就可以在敌人已向北京发射导弹之后,使北京能够得到5~10分钟的预警时间。这项技术革命对于首都的安全是一大贡献。

林彪独子林立果:“老虎”如何出山?

林立果撇开党委机密报告应当走空军和林办保密室的正常渠道,直接把空军党委的报告由北京拿到了正在苏州的林彪面前。林彪一看是林立果参与其间的成果,大喜,拿起红油笔批了几个大字:“呈主席阅。林彪。”

报告很快送到了毛泽东的案头。6月6日,毛泽东写下了这样的批语:“看了之后,很感兴趣。对每一具体技术改革说来,称为技术革新就可以了,不必再说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指历史上重大技术改革,例如用蒸汽机代替手工,后来又发明电力,现在又发明原子能之类。”毛泽东的批示不胫而走,立即转化为抬高林立果身价的重要资本。

林立果利用“战备热”,在林彪的着力支持和托举下,又大大地出了一回风头。无论是在林办,还是在空军党委、空军机关那里,人们不得不对林立果刮目相看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