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毛主席最欣赏的国军将领是谁?

毛主席最欣赏的国军将领是谁?

1943年3月(一说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曾写有一首《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城)。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这位被毛泽东称为“海鸥”将军的人,就是戴安澜(1904.11.251942.5.26)。而戴安澜亦因之成了唯一获毛泽东诗悼、写了挽诗的国民党将军。2009年,戴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3年考入陶行知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1926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作战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后晋升为团长。抗战爆发后,他先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任73旅旅长、89师副师长,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

1939年6月17日,戴安澜升任国民党军第200师师长,授陆军少将军衔,这一年他仅有35岁。据考证,第200师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师。此年冬,国民党第5军军长杜聿明,率部在广西大明山区昆仑关与日寇作战。昆仑关地形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侵占昆仑关的日本军队,是在日俄战争时期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之主力第12旅团,及后来增援的两个联队,由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亲自在九塘指挥。

杜部戴安澜率机械化师担任正面反攻,用火牛战术,冒着密集的炮火,爬向日军堡垒,冲毁敌军层层铁丝网等防御工事,重创日寇。

戴将军亲赴战壕指挥,冲锋陷阵,首克同兴堡。昆仑关战役1个多月,歼敌6000余人,俘获甚多,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和联队长三木吉之助于九塘和昆仑关之间。昆仑关战役使日军第12旅团已经名存实亡。中国军队虽然伤亡14000余人,但基本队伍和机制仍健全。中国军队能全歼日军一个精锐旅团,基本消灭其各级指挥官,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战例。

战斗中戴将军身负重伤,仍奋勇作战,因此荣获国共两党联合颁发的三黄“宝鼎”勋章。戴将军初到昆仑关部署阵地时,即发出豪言壮语,说:“中国古时有上元三鼓夺昆仑之佳话,吾拟元旦夺取昆仑关。”后来果然如期攻夺。此役后,戴安澜被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1年12月,日寇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横冲直闯,连陷香港、关岛、威克岛、菲律宾,侵占号称“东方直布罗陀”的新加坡军港;继之将魔掌深入东南亚各国,进犯缅甸,西进印度洋,直叩安曼群岛之门。驻缅甸英军一路惨败,士无斗志,日寇步步北犯,致使我国西南边疆遭受严重威胁。业绩,在当时曾得到包括国共两党和美英盟国在内的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称他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中“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1942年10月16日他被追赠为陆军中将,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美国官方认为,同古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罗斯福总统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同古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晤士报》称之:“同古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国共两党的领导人也纷纷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对戴安澜的以身殉职给予极高评价。在重庆的蒋介石献赠挽联一副,祭奠戴安澜:“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在延安的毛泽东也撰写了文首提及的那篇大气磅礴的挽诗,遥祭戴安澜的不朽英魂。

次年初,我国派出远征军进入缅甸。3月18日,戴将军率第5军200师,担任远征军先头部队入缅抗日,进驻缅甸南部的同古(东瓜)地区,同日寇第55师团展开激烈战斗。戴孤军深入,奉命固守10天,以待援军。

同古地区乃一片平原,无防守之地势,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同古的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并宣布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后经10余日激战,敌军终于无可奈何,乃陆续增援,至兵力超过我军5倍,然其死亡人数亦超过我军5倍以上。戴安澜威名令敌胆寒。这是中国远征军对英军、缅军作出的重大贡献。当时,英国《泰晤士报》也予以报道,表示赞赏。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远东战场上唯一的捷报,而他也成为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戴安澜完成固守同古,以待援军之使命已达,遂奉令突围,经一天一夜激战,进克棠吉据点。后因大批日寇由泰国、老挝边境窜入我军后方进行围攻,戴将军孤军作战,四面受围,形势危急,上级急令其突围回国,相机歼敌。戴将军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野人山,无衣无食,以野草杂菜充饥,爬山越岭70余日,备极艰苦。

敌军据险阻击,1942年5月17日,大雨滂沱,戴安澜在郎科地区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胸、腹部,血流如注;当时又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进军至茅邦时,流尽最后一滴血,5月26日下午5时40分与世长辞,年仅38岁。全军闻之,无不泪下。

回国后,200师官兵护卫戴安澜的灵柩,途经昆明、贵阳等地;至全州,将灵柩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隆重奠祭,无不怆然泪下,哀叹痛失英豪。他的精神和业绩,在当时曾得到包括国共两党和美英盟国在内的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称他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中“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1942年10月16日他被追赠为陆军中将,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美国官方认为,同古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罗斯福总统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同古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晤士报》称之:“同古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国共两党的领导人也纷纷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对戴安澜的以身殉职给予极高评价。在重庆的蒋介石献赠挽联一副,祭奠戴安澜:“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在延安的毛泽东也撰写了文首提及的那篇大气磅礴的挽诗,遥祭戴安澜的不朽英魂。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