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泸州“最后的修笔店” 87岁老人盼传技艺

泸州“最后的修笔店” 87岁老人盼传技艺

泸州“最后的修笔店”和店主周斯可

如今网络、手机时代,人们很少用钢笔书写了,很多年轻人更是从未见过修钢笔的店铺。在泸州江阳区仁和路,一条热闹的商业街,有一间修钢笔的店铺,显得格外陈旧与古老。店主是一位87岁的老人,用73年见证钢笔行业的兴衰与平淡。这间老店,不但是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见证,也是修笔者的最后守望。

14岁学修笔 什么钢笔都能修好

走进仁和路36号,一块老式牌匾上,写着“精工修配钢笔眼镜”的字样,与周围的霓虹灯招牌显得格格不入。店内摆放着文具与纸张。在柜台后,一位瘦削的老人躺在藤椅上,手摇葵扇,显得十分清闲自在。

这位老人就是店主周斯可,今年87岁。周老告诉记者,自己14岁开始当学徒,跟着师傅学修钢笔。“师傅是从湖北躲避战火来到泸州的,姓李。我跟他学了3年,师满后,就开始在当时最热闹的慈善路摆摊修笔,这一修就是73年。”周老说,在这个行业里,自己算是老行家,不管什么笔,在他这都能找到零件换,都能修好。

泸州“最后的修笔店” 87岁老人盼传技艺

周斯可老人正在检查钢笔

老店铺见证相濡以沫的爱情

“这个店铺是母亲留给我们的,已经在这里开店开60年了,到如今基本没什么变化,还是以修笔为主。”周老说起家人,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与老伴平淡的爱情。

周老的老伴杨元珍,比自己小一岁,今年86岁。“我们是当学徒的时候认识的,都是修笔匠。”因为学修笔,周老不但学到手艺,还收获了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的爱情。“我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从结婚到现在,一直都在这里,虽然平淡,但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周老说。

周老与老伴育有3女2子,都分开生活,儿女们很孝顺,基本每天都会来看望老人。

泸州“最后的修笔店” 87岁老人盼传技艺

泸州“最后的修笔店”外景

开店不为赚钱 只为老有所为

上世纪70年代,钢笔开始广泛流行,当时拥有一支钢笔是很骄傲的事。周老介绍,生意最好的时候,来这里修笔的人多得要排队。那时,换个笔尖只要几分钱,非常受欢迎。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次性笔逐渐普及,到如今,使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少,来修笔的顾客也越来越少。周老说,如今每月只能修二、三十支,收入也只有几十元、一百多元,若是租房子,连房租都付不起。

周老的邻居还为老人算起经济账。“你现在的门市能租3000、4000元,而你自己做,怕1000元都赚不到哦。”但周老听了总是笑而不答。

周老说,“这里有我们太多的回忆,只为了老有所为,希望这门手艺给更多人方便。”老人还希望,修笔传统得到传承。

■四川新闻网

阅读{{clickNum}} {{zanNum}}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