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佛山五区社区志愿服务成品牌 街坊享成果乐参与

“你话多、会聊天,负责陪婆婆拉家常……”拎着大包小包的志愿者到吴婆婆家后,既有负责做爱心餐的大厨,也有负责与老人聊天的“话罐子”,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7月4日,南海桂城党员志愿服务日,翠颐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探访独居老人活动,共度周末。如今,类似的场景在佛山各个社区处处可见。

2014年3月底,佛山市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通报佛山志愿服务工作有关情况时提出“立足社区,各区形成品牌”。随后,各区以社区志愿服务为重点推进制度化建设,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有益探索,形成了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南海形成了一套以“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带动、居民参与、积分奖励”为特征的有效制度; 顺德伦教建立“时间银行”;禅城开展“青年123社区行动”;高明“爱的小屋”及三水张边社区的“淼城是我家”,都以便利服务让越来越多街坊受惠,并乐意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

禅城“亲青家园”孵化志愿团队

佛山五区社区志愿服务成品牌 街坊享成果乐参与

石湾红卫社区开展儿童自我保护服务计划。(资料图片)

“放暑假了,千万要看紧小孩,不要去野泳啊!”最近几天,禅城石湾红卫社区“防野泳”志愿服务队又开始走街串巷义务宣传了。

该社区空巢老人家庭、困难家庭较多,是典型的旧区。在条件有限、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红卫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却丰富多彩,现有“爱心学堂”、“防野泳”、“校园安全巡逻”3个主要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

秘诀就在于红卫社区善于吸引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多方共同参与。各界热心公益人士出钱、出人,如佛山市“传递爱心·点燃希望”志愿服务队、黄手绢心理咨询中心、好友营支教、石湾三小、佛山市第十四中学等单位,先后都与红卫社区签订共建协议。该社区目前已形成“十分钟志愿服务圈”。

以2006年开始的“爱心学堂”志愿服务为例,辅导人员包括了佛科院志愿者、街道在校大学生协会成员、石湾三小教师、黄手绢心理咨询中心成员等,经费来源则有团委“微志愿慈善金”、广东狮子会捐款等。

小欣是一位曾受到志愿者帮助的单亲家庭女孩,在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的保送研究生后,连续三年利用假期到爱心学堂义教。

禅城区致力于构建志愿服务综合促进体系:以“亲青家园”为团队孵化基地,以“市民志愿认证计划”为制度支撑,以“微志愿慈善金”为资金扶助平台,以“青年123社区行动”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为创新载体,以“金白兰奖”、星级志愿者认证为激励机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形成各自特色,向着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目前,禅城有12.5万人参与志愿服务,活跃的知名志愿团队超过30支,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超过50个,活跃在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志愿团队140余支,2013年全年的服务时数超60万小时。成为志愿者,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

南海“熟人社区”举办“邻里节”

佛山五区社区志愿服务成品牌 街坊享成果乐参与

桂城翠颐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陪独居婆婆过周末。/刘海波摄

“有你们陪我一起吃饭,吃什么都香。”独居老人最害怕的是寂寞,听说有社区志愿者来给自己做午餐,吴婆婆很高兴。吃着香喷喷的菜,婆婆满脸的笑容止不住,“好久没有这么多人坐在一起吃饭了,心情好了,胃口也好了。”7月4日,南海桂城翠颐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探访独居老人活动,给老人过了一个愉快周末。

在桂城,众多社区类似的社区志愿服务数不胜数。2014年4月26日,他们还曾以“关爱桂城·邻里情深”为主线,举办了第一届桂城街道城市“社区邻里节”系列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促进了社区邻里的和睦发展。

“以前人家都说城市人情冷漠,但我觉得社区到处是熟人,大家互相帮助,过得其乐融融。”家住桂城万馨社区的梁世韵2015年65岁,从四川乡下老家搬来佛山与儿子同住,“熟人社区”打造的邻里和谐氛围,让老人家乐不思蜀。

目前,南海区注册志愿者超26万人,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200多个。社区志愿服务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活跃于社区、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提供邻里守望和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为“家·南海”建设注入新内涵和新活力。

南海区借力社会创益中心,结合“家·南海”建设,依托“1+8+N”创建平台和资源,把政府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社会政策、社区服务源源不断、有组织有计划地输送到社区群众之中。以项目化、专业化方式,在大社区筹建志愿服务驿站,组织社区志愿服务者承接运作,开展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服务重点的社区志愿服务。

依托社区民间组织开展活动:“十分钟志愿服务圈”、党员志愿服务、“七一”空间、青苹果之家、小候鸟驿站等品牌项目在社区得到日益发展,社区志愿服务者依托这些项目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201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佛山调研时,对桂城街道翠颐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把桂城街道社区志愿服务确定为全国志愿服务示范点。

顺德“时间银行”通存通兑

佛山五区社区志愿服务成品牌 街坊享成果乐参与

社区居民向社工咨询“时间银行”相关事宜。

“我们全家都是‘时间银行’的储户,通过平时的义工服务积累了不少‘时间币’。2014年我妈妈生病时,便获得了其他志愿者的大力帮助。”家住伦教常教社区的陈小姐,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银行”的信赖与支持。

“时间银行”是社区性的义工服务平台,居民通过参加社区义工服务,所积累的服务时数转换为“时间币”存储在“时间银行”,在需要时取出“时间币”获得他人帮助。项目倡导“邻里互助,传递温情”的理念,打破邻里隔膜,改善居民关系。

“时间银行”运营一年时便已发展264户居民参与义工计划,实现居民互助305次,开展社区各类活动60多次,服务社区4200多人次。

容桂东风社区义工服务站也风生水起。建立于2008年7月,由“长者义工队”的义工负责日常管理,依托社区需求和义工技能,组建爱心探访、爱心理发、理疗康复、用电安全等9支义工服务队。

最年长义工胡绮侣现年99岁,在服务站内担任心理辅导员,是深受尊重和爱戴的“知心姐姐”,先后荣获2011年度容桂街道“突出贡献(服务社群)奖”、“顺德区第三届‘顺德好人’ 金星奖”、“2012年度佛山好人”等荣誉。

2010年起,顺德就开展村居义工站试点工作,在全区选取20个村居,利用村居现有场地,围绕“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的“六有”目标,探索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成效明显、机制健全的村居义工服务体系,将义工服务网络延伸至村居。同时,依托村居原有的注册义工,积极吸收具备专业技能、具有服务热情的居民加入义工队伍,使村居义工服务更加专业、更有特色。

高明“爱的小屋”对点帮扶

佛山五区社区志愿服务成品牌 街坊享成果乐参与

爱心企业走进荷城新亨村“爱的小屋”举办快乐暑假分享会。(资料图片)

“放暑假了,以前我们不敢接孩子过来玩,因为两公婆都要上班,没时间照顾孩子,但现在可以将他们送去‘爱的小屋’,然后放心去上班。”从湖南老家过来高明打工的刘新宇,已给在老家即将放暑假的儿女买好车票,准备接他们来佛山过暑假。

落点荷城新亨村“爱的小屋”,原功能仅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本地留守儿童提供临时看护及作业辅导,目前已能提供定期特色专题小组活动等各类服务,并赢得社区热心公益企业和市民的资源支持。

高明区共有72个社区、村居分布在三镇一街道。由区志愿者协会指导各村居统一标准创建“十分钟志愿服务圈”。社区党团组织的负责人要牵头健全社区志愿组织架构,带头参与党员团员志愿服务活动。

迄今,绝大部分村居社区能独立自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部分社区已营造出类似“爱的小屋”的自身品牌,基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爱的小屋”、“助残助弱爱心工程”、“豆妈训练营”和“高明职校家电维修社区行”,这4个项目定点投放,让其在社区开花结果、示范推广。目前,一些本地志愿服务组织已经扎根社区,与社区互惠互利,一些项目已在区内形成“品牌”,并与所在社区合作推出“延伸服务”。

三水“淼城是我家”特别有爱

佛山五区社区志愿服务成品牌 街坊享成果乐参与

在社工和义工的帮助下,西南张边社区留守儿童和流浪儿童开展手拉手传递呼啦圈游戏。(资料图片)

“志愿者定期上门帮忙搞卫生,我连请钟点工的钱都省下来了。”家住三水西南张边社区的梁婆婆,说起社区志愿者的贴心服务,笑得乐呵呵。

张边社区的志愿服务,包括经常举办小区便民服务,每周组织志愿者为独居老人和残疾人打理家务,每天组织志愿者为50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辅导作业,利用节假日对辖区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家庭等进行走访慰问。

2012年10月,张边社区成立了新三水人服务站和新三水人志愿服务队,通过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子女教育、法律援助、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多元化服务,为异地务工人员搭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桥梁。2013年11月,团区委联合春雨社工、张边社区启动了“淼城是我家”志愿服务项目。

2014年1月27日,团区委联合区青联、张边社区开展了“青联委员‘梦想公益行’ 活动,实现了100名异地务工人员、单亲家庭、低保家庭的青少年群体的“微梦想”,送上了“青春梦想能量包”。2014年3月15日,团区委联合区直机关党工委、张边社区开展了“党员志愿者关爱异地务工子女”亲子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志愿者家庭和新三水人子女结对子,一起畅游三水新城、参观新城展厅、游玩3D画展、进行户外野餐、开展户外拓展等活动。

“之前我只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受惠者,现在我也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回馈社区邻居。”“淼城是我家”志愿者周小姐的经历,表了佛山不少志愿者的“加盟”之路——由社区志愿服务的受惠者,进化成社区志愿服务的提供者。

记者手记:人人都是志愿者

一年前,为贯彻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重要部署,进一步推动佛山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意见”,要求紧密围绕幸福佛山各项建设,以“专业化和项目化、常态化和普及化、社区化和信息化”为指引,弘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理念,建立覆盖全社会、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

接下来,佛山五区将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在组织建设、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服务项目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促进社会志愿服务纵深发展;整合社区资源,鼓励社区范围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社区建立志愿伙伴关系;在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青年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物业管理处等建立专属志愿服务队;广泛发动社区志愿者利用自身技能提供志愿服务,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 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学校等阵地,为下岗职工、未就业大学生等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利用公共广场、社区文化中心等场地,组织有文艺特长的社区志愿者担任义务文化辅导员,通过群众文艺社团等形式,开展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活跃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

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将达到常住人口的10%,注册志愿者年人均志愿服务时数达到30小时以上;2020年,将初步形成人人愿为、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志愿服务发展环境,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新风尚。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佛山人享受家门口的志愿服务指日可待,因为人人都是志愿者。(记者刘海波实习生黎小文)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