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祥云县干旱生活缩影 空巢老人每天取水两次

祥云县干旱生活缩影 空巢老人每天取水两次

年迈的李石富老人,孩子外出打工极少回家,平日的生活只能勉强自理。记者资渔/摄

祥云县干旱生活缩影 空巢老人每天取水两次

16岁的孙子杨政国放假回家后,家里的提水和洗衣服几乎都是他包了。记者资渔/摄

佝偻着背,提着个小桶,到200多米外的地方取水,这样的事,79岁的李石富每天要做两次,早晨一次、下午一次。

这几天终于不用再提了,一是下了点雨,自家井里有点蓄水;二是16岁的孙子放假回来了,提水的活儿,可以交给他了。

“年轻好啊!”李石富嘀咕着,自己走走歇歇,来回提一趟水,需要20多分钟,而孙子只要10分钟不到。

孙子不在的时候,家里只有她一个人(老伴去年初去世),老两口有10个孩子,但因为地里种不出庄稼,都去外边讨生活了,几年才回来一次。

保守估算,村里像李石富这样的空巢老人有100多人。他们的生活本就不易,连年的干旱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现象

年轻人外出

留下100多名空巢老人

李石富老人家住祥云县禾甸镇大淜村,10个孩子中有5个儿子、5个女儿,女儿都已外嫁,儿子也都娶妻生子。16日上午,在自家老屋里,老人独坐在草墩上,两眼无神。旁边,是小儿子花20多万元新盖的两层楼房,房子已装修完毕,可大门紧锁,无人入住。

七八年前,天气越来越旱,地里开始种不出庄稼,恰逢政府鼓励农民和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于是,小儿子和媳妇远赴浙江湖州打工,只留下李石富老两口和两个孩子。每月,他们会寄四五百元回家,当是孝顺爹妈和抚养孩子的费用。

那几年,老两口身体尚好,还带得动孩子,可两三年过去,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在此之后,小儿子先后将一双儿女接回身边抚养,家里只留下老两口。再后来,小儿子一家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一年多前老伴去世的时候。

几年打拼,小儿子赚了些钱。3年前,他在老屋旁边建了一幢两层的新房。又过了两年,赚了装修的钱后,小儿子让亲戚帮忙看着装修,自己又打工去了。

在大淜村,这样的情况很多。4200多人的村子里,因种地收入逐年减少,从2003年开始,陆续有人外出打工。到今年6月,共有1600多人在上海、广州、深圳、浙江等地务工,也因此,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工村。

外出务工者多了,类似李石富这样的空巢老人就多了。截至目前,全村56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中,就有空巢老人100多人。16日中午,放眼整个村子,近几年新建的二层、三层楼房鳞次栉比,但很多是大门紧锁,根本没人住,就算有人住的,也只有老人和孩子。路上行人稀少,好不容易见到一个,也是卷着裤管、佝偻着背、扛着锄头的老人。儿女外出打工,他们守在家里,陪着孙儿和不少的土地。

生活

没水喝

老人打水要到数百米外

随着年龄增长,几年前,李石富老人家里的3亩多地被小儿子借给亲戚种,“不要钱!”可这几年来,天气愈发干旱,特别是今年,地里种了3次包谷,但都还没长成亲戚就放弃了。

喝的水也少了,今年春节后,家里打了七八年的井再也不出水,老人只能每天提着小塑料桶到200多米外井里有水的人家提水,每天两次,早晨一次、下午一次。

院子里枯草丛生,老人身体不好,患有脑瘫,双腿还伴有严重的骨质增生,弯不下腰,也拔不动草。如果不去提水,她每天的生活范围就只有院子里的10多平米,养的几只鸡是院里唯一有生气的动物,“如果没养它们,我一个人(一天)一小桶水就够了。”

每天早晨7点左右,老人就起身提水,她不能去太早,“人家还没起床。”200多米的路,平常人3分多钟左右就能到,她却要走七八分钟。最累的是往回提,还是上坡路,走走歇歇,需要15分钟左右。每次回到家里,老人要坐在草墩上休息半个多小时。晚饭前,这样的过程还要重复一遍。

这几天,16岁的孙子杨政国放假,他是老人三儿子杨秉军家的小儿子。8年前,杨秉军和媳妇前往江苏苏州打工,将两个孩子都交给老人照顾。后来,大的考上大学走了,小的也到了村外的学校上学。目前,大的在湖南大学上大三,而杨政国这段时间刚初中毕业。

杨政国很懂事,天旱,井里抽不出水,每次放假回家,提水的活他全包了。老人洗不动衣服,也不会用洗衣机,每周回家,所有的衣服都是杨政国洗。

初一升初二的那个暑假,杨政国曾坐火车找过父母,“住的条件很差,他们也没时间陪我。”10多天后,他又回到了老家。

无奈

想孩子回家

可“回来有啥用呢”

村里除了空巢老人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也不少。粗略估算,大淜村有留守儿童300多人。因为缺水,这些平日喜欢在村后池塘边玩泥巴的孩子,今年玩的去处少了许多。

16日下午,67岁的李万家里,2个小孩正在互相打闹,“都是老三家的,一个8岁、一个6岁。”他嘴里的老三,是自己的三儿子。见到生人,孩子们害羞,纷纷缩到李万身后。除了这2个,“还有老四家的娃娃,5岁多,出去玩了。”

3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三四年前,兄弟俩带着各自的媳妇前往上海一汽配厂打工,将孩子留给李万和老伴。打工多年,老三和老四已在村口盖了新房。孩子打工赚了钱,可老两口的日子却很不好过,李万是当地林业局的退休职工,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除了给孩子们买衣服、玩具,只留下少部分生活。李万有严重的痛风,老伴也有肺心病,但他们没有多余的钱治病。

李万的大儿子已有了孙子,在此之前,一家人带着孙子也在上海打工。眼看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带着这几年攒的几万元,大儿子和儿媳把孩子接回老家,“在上海上不起。”只留下大儿子的女儿和女婿继续在上海打工。

连续几年干旱,每年春节后,家里的井不再出水,李万动不了,只能让老伴去400多米外的地方挑水,“看着都心疼,可不这样能咋办。”他也无奈。

去年初,老伴病情加重,没多久便过世了,儿子们匆匆回来一趟,办完丧事又走了,将3个孩子留给生活不能自理的李万,直到大儿子和儿媳再次回家。

将近一年时间里,李万坚持着,没水就找邻里帮忙,“饭就自己做呗。”

有时,李万经过村口,看见两个儿子建了没多久的新房,就想让儿子们回来,“新房总得有人住吧。”可再看看旁边干涸的土地,“回来又有啥用呢!”他很惆怅。

对此,祥云县政府也很无奈,“祥云经济实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效益低,特别是近几年连续干旱,为帮助农村快速发展经济,政府也鼓励更多的农民和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也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数量持续增多。”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

为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用水问题,该县每隔几天会送水到缺水的村民小组,但往往村民小组离这些人家里还有段距离,必须要靠人提回去,“这就需要乡里乡亲帮忙了。”(都市时报 首席记者程浩)

数据

截至2014年底

祥云县留守儿童达10447人,占学生总数的14.8%

7岁以下119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1.4%

7至12岁的581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5.6%

13至16岁的344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3% 0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