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太原后北屯改造:200名工作人员包街包户展开动迁

太原后北屯改造:200名工作人员包街包户展开动迁

“咣——咣——”挖掘机吼叫着、颤动着,铲起铲落,傲然拨开挡在眼前的残垣断壁……

随着太原城改大规模展开,挖掘机俨然成为今年城中村的标志物。或许因为这般情形见得太多看得太久,万柏林区兴华街办党工委书记梁红根在7月23日的工作例会上忽然冒出一段话:“后北屯城改就像一台庞大的、动力十足的挖掘机,步履稳健而坚实,不断推进。”

稍加琢磨,这段话既具动感又富深意,只有奋战在拆迁一线的工作人员,只有天天目睹城中村变化的拆迁居民,才能讲得出来。在这台“挖掘机”身后,高大、漂亮的回迁安置楼如雨后春笋,日长夜大。在它身后,还将有规划图上的花园、绿地、学校、商厦……城中村居民期盼的美丽家园。

从“畸形繁华”转向现代化聚居区城改欲为“中国第一屯”正名

由东而西过漪汾桥,路边一块诺大的广告牌赫然在目——“中国第一屯”。以前,人们都以为“第一屯”不过是后北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其实不然。后北屯,历史上曾是朝廷的驻军屯田之地。据记载,明朱元璋在位时,在此实行驻军屯田政策。军队分驻南北两部分,称南北两屯,北屯分为两个自然村,按方位名分前北屯、后北屯。现在,后北屯社区一些上了年纪的居民还常常谈论,并据此认为:“600多年前俺们这儿地理位置就十分显要。”

社区干部讲,隐约记得是在2010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一行来后北屯调研城中村改造。后北屯东依滨河西路,南临漪汾街,西靠和平北路,周边省、市机关事业单位众多,还有图书馆、学校、医院、体育中心等等。机电、建材、百货等各类大型市场云集,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俱佳。一圈转下来,有专家禁不住脱口而出:“中国第一屯。”

然而,恰恰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条件,注定了后北屯曾经的“畸形繁华”:57条大小街巷店铺林立,最多时有网吧、饭店、旅馆、超市、五金杂货、足疗洗浴等经营户2300多家;各个街口,八九百台各色车辆,塞得满满当当。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总人口一度达到10万余人。房客的激增,使许多人家好些年一直忙于建房、加层、翻盖,由平房到三层到五层,最高的竟然盖到九层。虽然平房变成了楼房,但整体布局依然如故,墙靠墙、顶连顶,“一线天”“手拉手”比比皆是。邻里因建房纠纷不断,安全隐患丛生。

居民吴爱旺的院子并不大,可四层的楼房最多时住进120多个租客,一冬天光炭块就得烧30余吨。“房屋密度大、违章建筑多、电线杂乱无章、消防隐患大,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偷盗斗殴问题严重……”吴爱旺一口气说了一堆城中村的问题。

更让人揪心的是,各家的收入升上去了,孩子们的升学率却掉下来了。越来越多的居民意识到这个大问题:“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这样的生活环境若不改变,会毁了年轻一代!”

城中村居民的隐忧,省、市领导同志早已体察。去年10月份,省委书记王儒林在我市调研,针对城中村改造强调:“太原市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难点工程,更是一个民生工程,我们不能让省会城市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在这样脏、乱、差的环境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政隆在今年3月2日全市城中村改造动员大会上指出:“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不仅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对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具有全局性意义。”“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也是对我们落实‘六个表率’要求的重要考验。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坚决打赢城中村改造这场硬仗,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自此,全市城中村改造以前所未有之势展开、推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后北屯城中村改造攻坚战大幕拉开。

走进后北屯,昔日逼仄的街巷、老旧的房屋、脏乱差的环境已基本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挖掘机、铲车、洒水车开足马力,有序作业。据介绍,1021个宅院目前已拆除994个,拆除率达97%,加之公建、临建等各类建筑,拆迁面积已达109万平方米。几乎与此同时,和平北路以东玉门河北岸,已拆除的中奥商城地块上,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5栋回迁楼已然封顶,预计明年上半年即可入住;近期还将有一批回迁安置楼开工建设……

7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政隆深入万柏林区后北屯社区调研城中村改造。他指出,后北屯社区拆迁难度大,取得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干好工作、推动事业的典型,值得全市学习。

后北屯城中村改造指挥部挂满了漂亮的规划效果图。社区党委书记李新喜介绍说,按照规划,这里的开发建设以漪汾街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除了回迁安置楼、商品房,还有商业步行街、酒店等,以及4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中学。总建筑面积为地上247万平方米,地下94万平方米,仅停车位就设计有3.9万个。这样布局,为的是拉动区域的进一步发展,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确保拆迁居民的利益最大化。建成后,预计至少可新增4000个就业岗位,可充分吸纳拆迁居民就业。

从“你们真麻烦”到“俺们是朋友”党员干部直面“天下第一难”展示新形象

为进一步推动后北屯整村拆除工作,4月13日,万柏林区22个职能部门的近200名工作人员进驻社区,包街包户展开动迁工作。100多天下来,工作人员与拆迁居民由陌生人到老熟人,拆迁居民对工作人员从“冷面相向”到“笑脸相迎”。拆迁户吴爱旺说:“俺们现在是朋友。”

吴爱旺家有两处宅基地,最初动迁工作人员入户时,他或紧锁大门或躲着不见。可不管他啥时候回家,总有工作人员候在门前。有一回老吴急了,冲着工作人员直喊:“你们真麻烦。”他说:“当初之所以想不通,一是现成的房子好比下蛋的母鸡,出租一天就有一天的租金。二是自己上了年纪,又没啥文化,如果不能按时回迁,收入从哪来?”就这样僵持了近半个月,工作人员始终是见着老吴就讲拆迁安置政策,算经济账,谈发展远景。终于,老吴的家门开了。他说:“看到身边的党员、干部都在拆自家的房子,又听说有一大批城中村都在拆迁,看来这可不是咱一家一村的事儿,是全市的大事。再看区上的干部没明没黑地工作,人家图个啥呀!”门打开了,老吴的心结也打开了。

“拆迁难不难?难,但再难也难不过后北屯。”对此,后北屯社区党委书记李新喜深有感触:“拆迁,触到了居民的利益底线,所以有‘天下第一难’之说。”后北屯是全市最大的城中村,面积最大,占地1575亩;人口最多,有居民1452户、6632人;拆迁涉及居民的现实利益最大。

面对“天下第一难”,面对全市拆迁难度最大的城中村,万柏林区的干部们勇于担当责任,敢于直面矛盾。国土资源局万柏林区分局的动迁组在这里包了24户,动迁组13名成员全部是党员,全部是自愿报名加入。大家满腔热情而来,可进驻的头一周,宣传发动的效果几乎为零。一时间,大家急得烧肠燎肚。在老党员申玉琨的建议下,动迁组全面了解拆迁户的情况,将这24户分为家庭特别困难、家庭有一定困难、家里有老人等几种类型。由此,找准各家的动员工作切入点。

老年人恋乡恋旧是人之常情,76岁的褚月仙老人更是如此。不管工作组如何做工作,老人始终不愿放弃老宅院。几经辗转,工作组联系到老人在国税系统工作的儿子,让他帮忙做母亲的工作。然而,老人依旧听不进去。工作人员偶尔听到邻居讲老人平常能听进儿媳妇的话,工作组便请来老人的儿媳妇。终于,老人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国土资源局万柏林区分局拆迁工作组组长郭润红深有感触地说,经过这100多天紧张的工作,大伙普遍感觉到,与居民的心贴得更近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对拆迁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拆迁,实质是拆矛盾、拆问题、拆隐患、拆心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面对的各家各户的情况不一,这就要求工作组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问题。

万柏林区兴华街办工会主席郭玲芝和同事们入户调查时得知,他们所包的一户人家情况特殊:孩子15岁,患上一种罕见的皮肤疾病,治疗费用很大。郭玲芝他们立即联系民政部门,并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很快为孩子申请到每年一万元的大病救助。孩子的父亲感动地说:“你们的工作真是做到家了,我明天就签协议。”

勇于担当责任,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问题,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万柏林区此次抽调的人员都是各单位的工作骨干,这些工作人员须做到本职工作和拆迁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国土资源局万柏林区分局监察大队中队长贾立斌,连续几天晚上上山查处私挖滥采,天亮下山和同事们一起入户做动员工作。6月初,他常常感到头晕、胸闷,郭润红几次提醒他去医院看看,可他因工作太忙一拖再拖。直到6月30日,贾立斌所包的拆迁户全部签订拆迁协议,他才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冠状动脉血管大面积堵塞,大夫直接把他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郭润红动情地说:“有了这种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再大的问题也能解决,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为他们点赞!”经受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洗礼的各级干部,在城中村改造这个大舞台上,用心血和汗水诠释“三严三实”,践行“三严三实”,展示了我们太原干部的新形象。从“想不通”到“越快越好”若没有居民的支持,“第一城中村”的事办不好

“拆得快、建得快、村民得利;拆得慢、建得慢、村民遭殃。”后北屯拆迁工作启动前,社区大小街巷就已挂满了类似的标语,甚至连宣传车身上也是。采访中我们发现,这些已经成为不少居民的口头禅,他们说城中村改造“越快越好”。

从“想不通”“老宅难舍”到“越快越好”,折射出的是拆迁居民这段时期的心路历程。社区党委书记李新喜说:“大部分房子都是居民一砖一瓦自己动手盖起来的。可以肯定,拆自家房子时绝大多数居民不在跟前,有谁愿意看到自家老房子‘哗’地倒下的那一幕。”

一位社区干部说,2002年家里翻盖房子,他的妻子每天下班后一定是先去工地看了又看,才肯回家吃饭。从设计到选料再到装修,无不选了又选,挑了又挑,事无巨细,无不亲自上手。为了推开拆迁工作,他和别的社区干部、党员一样带头拆。那些天,平日里爱说爱笑的妻子一下子变得寡言少语。他注意到,从老房子开拆的那天起,妻子再也没去过老房子前的那条窄巷子,有事路过也是绕道走。

李新喜拆自家楼房时,后北屯整村拆除刚刚启动,楼前的巷子很窄,挖掘机开不进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几名工人抡起大锤人工拆,“咣咣”地敲了整整三天。社区居委会主任冯福虎,不仅带头拆了宅院和自己经营的酒店,还说服兄弟姐妹拆掉了临街商铺。

社区的干部、党员既是拆迁工作的动员人、组织者,又是拆迁户。党员张建忠,眼见别的党员、干部带头拆迁,可自己一时无法做通家人的工作。便“先斩后奏”,瞒着家里人拿出宅基地使用证,悄悄地签了拆迁协议。过了好长时间,家里人才觉察到。他说,不过,家人发觉时拆迁的大势已然形成。于是,他躲过了那顿自己早已做好心理准备的“臭骂”。

贺凤莲家有两处院子,紧跟着社区的党员、干部,她家拆了一处院子。“社区组织俺们到外地的一些城中村参观,看到人家的村子改造得那样漂亮,俺们心里更踏实了。”贺凤莲说,回来之后,她很快就签下了另外那个院子的拆迁协议。她还跟一些居民加入了社区的拆迁工作组,动员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早拆迁、早受益”。

兴华街办党工委书记梁红根说,后北屯整村拆除工作越来越快,各拆迁工作组都有一种共同的认识,这得益于全市城中村改造大势已起,强力推进。但是,若没有拆迁居民的配合、支持,这件事不好办,办不好。同样应当给拆迁居民点赞!

后北屯,今天在太原地图上所占的位置,应该说是像600多年前一样相当显要。并非因为它是太原最大的城中村,而是因为,它记录了无数人的智慧、辛劳、付出;见证着我们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着太原人的希冀……

记者樊洪徐方伟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