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生产者无罪≠\"毒豆芽\"安全 |观察

生产者无罪≠

▲备受争议的“毒豆芽”。资料图


“毒豆芽”生产者被判无罪


6月16日,辽宁省葫芦岛农民郭某、鲁某被判无罪。在此前的2014年12月11日,两人因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被判刑5年半和5年。

有媒体认为,争议数年的“毒豆芽”案出现了大逆转。

这里的“毒豆芽”也称“无根豆芽”,是使用“无根水”泡制出来的豆芽。“无根水”是AB粉稀释液,其中包含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赤霉素等物质,这些物质一度被认为有毒有害。

近期以来,为“毒豆芽”喊冤的声音渐起,上述“毒豆芽”案的无罪判决似乎“毒豆芽无毒”的主张。

生产者无罪≠

▲“毒豆芽”示意图


“毒豆芽”案在食品安全案件中占比两成


长江新闻(微信号:cjrnews)记者以“豆芽”为关键词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从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28日之间有关此罪的刑事判决1751份,涉及30个省市。其中,河南判决“毒豆芽”案件最多,山东次之、河北第三。

再以“食品安全”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同一时间内相关刑事判决为8257份。“毒豆芽”案件在“食品安全”案件中占比率为21.21%。

由此可知,“毒豆芽”有毒与否跟消费者生命健康相关,也与上述大量案件当事人的命运联系紧密。

生产者无罪≠▲“毒豆芽”案全国分布

生产者无罪≠

▲“毒豆芽”案与“食品安全”案比例关系


甲方:“毒豆芽”可致癌

毒“豆芽”有毒否?


2013年11月26日,《新华视点》的一篇报道引述中国豆芽产业协会监事沈朝辉的话说,AB粉主要成分为6-苄基腺嘌呤和赤霉素,可使豆芽3天就长到7厘米的长度,而且口感鲜美。

但AB粉会导致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等,有致癌可能。

2014年01月26日,《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毒豆芽”报道也称,6-苄基腺嘌呤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激素类添加物,它能使豆芽细胞快速分裂从而达到加速豆芽生长的目的,但超量摄入会使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发生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甚至发生致癌、致畸的严重后果。

2015年7月23日,《山东商报》关于“毒豆芽”的报道指出,用“无根水”泡大的无根豆芽有毒性,“无根水”不仅能抑制植物正常生长,促使植物发生畸形,还会破坏人体内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如果长期服用,会破坏人体激素平衡。长期食用“毒豆芽”,严重者可引发癌症。

生产者无罪≠

▲“毒豆芽”毒性后果


乙方:“毒豆芽”比窦娥还冤

也有一些人主张“毒豆芽”没有毒。


2011年7月5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根称:“植物生长调节剂毒性很低,以赤霉素为例,其毒性比盐还低,且用量非常小。”

2014年9月9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月芳给分管食品安全的国务院副总理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写信,试图为豆芽制发培育过程中使用6-苄基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正名”。她认为,“6-苄基腺嘌呤不是有毒有害物质,使用6-苄基腺嘌呤的豆芽也不是毒豆芽。”

2015年1月13日,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食品安全博士、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主任钟凯表示,“毒豆芽”中所含的6-苄基腺嘌呤按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未发现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可靠证据,不会对人造成“催熟”效果。

生产者无罪≠

▲专家观点


官方:“无根”的摇摆


2011年之前,《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将6-苄基腺膘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等植物促生长制剂列为食品加工助剂。

2011年,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6-苄基腺膘呤、4-氯苯氧乙酸钠删除,理由是“缺乏食品添加剂工艺必要性……”。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关于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监管工作的公告》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禁止生产包括6-苄基腺膘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在内的33种产品,食品生产企业也禁止使用。

2014年11月,新起草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芽)》(草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了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4-氯苯氧乙酸钠和乙烯的残留量标准,并将6-苄基腺嘌呤定性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将其列为豆芽生产中允许使用的物质。

2015年5月,国家食药监局与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发布公告,称豆芽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赤霉素等物质,经营者也不得经营含有上述物质的豆芽。

生产者无罪≠

▲官方态度变化


结论:“毒豆芽”生产者无罪≠“毒豆芽”安全


在上述葫芦岛“毒豆芽”案中,豆芽生产者被判决无罪,理由是“没有证据证明二被告人在豆芽上喷洒‘速长王’(媒体注:也称‘无根水’)后所检测出的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三种物质对人体造成何种危害”。

法律讲求证据,无证据则不能定罪,这种逻辑应该认可。但是,无罪是否能够反推出“毒豆芽”安全?

2015年1月16日,青岛农业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农学及食品科学的相关专家对《半岛都市报》记者说,豆芽厂商添加的“无根粉”中相关物质的纯度没有保证,最终对人体有没有害,不好轻易下结论。

何况,“毒豆芽”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并不会只单纯地使用“无根水”,化肥、抗生素等都会不择手段地用来促进豆芽的速生、防腐。因此,即便没有发现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的毒性,也无法证明“毒豆芽”已经变得安全。

从国外的食品安全管制来看,对“毒豆芽”涉及的相关物质也并不是不加约束的。

生产者无罪≠

▲美国等国家地区的态度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