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警惕点儿吧,805亿不是小事!

警惕点儿吧,805亿不是小事!

近日,一组关于网络侵权的报告数据出现在公众面前,该数据由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布。该报告称,最近一年,中国网民因垃圾信息和个人信息泄露等原因而遭受的总体经济损失近805亿元,平均个人损失约124元

其实网民权益侵害事件在国内时常发生。

本月9日,一位新浪网友发出的“使用工商银行快捷支付业务导致资金被盗”的微博,在短时间内就得到数十位“同病相怜”的网友的评论。

经调查,这些受害网友大多都开通了中国移动的“短信保险箱”业务,在使用工行快捷支付后,卡上资金被盗。

而工行和移动均解释,其各自开展的业务运营正常,并没有泄露客户个人信息。双方都认为储户资金被盗主要是不法分子使用客户的手机号和客服网站密码,通过手机登录客服网站强制开通“短信保险箱”业务,盗取储户动态密码,进而通过快捷支付盗取资金。

不法分子盗取个人信息已经很让人头疼,但更心塞的是,还有不少行业从业人员主动私自贩卖客户信息。

保护论坛的调查结果显示,网上活动记录作为网民重要的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引人担忧。近七成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和网上活动信息均遭泄露;另外,近半数的网民个人通讯记录也难逃被泄露的厄运。

如果说垃圾电话和短信会骚扰网民的日常作息,网络侵权行为伤害的就不止是网民的钱包,甚至可能引发民众对资金安全的恐慌了。

让网民大呼防不胜防的一系列网络侵权行为,难道真的没法躲吗?

在这里,周知客提供一些“警戒线”供大家参考,在遇到以下类似情况时,请务必三思而后行。

折扣大的都是坑。在网上遇到随处可见的“官方折扣网址、扫码免费送”之类的活动,一定要在品牌官网或者拨打商家官方电话确认活动真假,因为这类链接或二维码很可能带有木马病毒,你的手指一旦点下去,银行卡或支付宝的钱很有可能会被洗劫一空。

问清是谁再热心。近几年常见的网络诈骗无非是不法分子靠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短信或微信,冒充亲密身份骗取钱财,不过这时只要你多问一句“咱电话谈这事吧”,他们就会自动消失。

部门政策看新闻。2012年济南曾曝出不良车商卖车主个人信息,不法分子借机制造车税骗局的案例。像税务、财政等部门出台对消费者的退税政策,都会通过电视、报纸、网媒等权威媒体发布公告,绝不会存在电话指示操作退款情况,再有疑问还是得找正规途径咨询。

网络世界真假难辨,若真的不幸受到了损失,一定及时报警,不给非法分子任何可逃余地。◆

周知客公众号:TalkingFinance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