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每个少见的姓里 都装着一箩筐故事

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维系血缘的隐性纽带。

在人们熟悉的“百家姓”背后,其实还隐藏着约4000个并不常见的姓氏,而拥有这些稀有姓氏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又闹出过什么样的笑话,有什么非同寻常的生活体验呢?

支zhī

有个小学同学姓“支”,我们那时经常调侃他:“小样儿,你再吱一声我看看?”那个同学就很无奈地说:“支。”

藕ǒu

我中学时有一次去看病,医生的胸牌上赫然写着:“主治医生:藕二祥。”我那是头回知道还有人姓藕。我记得出门时我还和我妈说,那医生不会是少数民族吧……

慈cí

姓慈,全名叫慈祥云。以为这个是我外号的人不在少数,高中时候也有人问我为什么连作业本上都写外号不写自己的本名?我只笑笑不说话。

用本名当过一阵网名,被批:“你的网名真没水平。”

我在成都念大学,chi和ci基本不分的当地人管我叫“吃翔云”。

鹿lù

本人姓鹿。最大感触就是,外号品种繁多。从露露,到白鹿,到梅花鹿,最后到喂马(指鹿为马)。

“不颜不语”。本周冒出一系列带“颜”的成语,知无不颜、颜听计从……这里的“颜”都是长得漂亮的意思,长得不漂亮就别乱说话,认识的人没有不漂亮的,长得漂亮的人说什么都对。言为心声,如今却只是看脸,颜倒有了,心却不知落在哪里了。

“我那颗叮叮当当的心啊,总是这样无处安放”。语自汪峰新单曲《无处安放》的歌词,本周股市跌宕起伏,有人说单曲的MV中,章子怡演的就是一个股民,因为手里的证券、基金都无处安放,弄得又哭又笑的……

“那么多人不烫怎么就烫你?”语自某网友对一女子在火锅店遭男服务员开水浇头的新闻的评论,这种反问很可怕,似乎暴力是可以被理解的。其实大多时候,坏人选择下手的目标,一定是选择某方面的弱者。但看客只看热闹,还爱拿道德来说事。

“漂亮得不像实力派”。语自罗永浩新手机的广告词,本义是指东西好看又好用,但网友把这个口号打在高晓松、李伯清、罗玉凤等人的肖像上,让一本正经的口号有了戏谑的味道。如今做产品宣传,一个劲地堆砌赞美词,反而会引来网友的逆反心态。(花椒)

中学的时候,同桌姓乌,那是没有见识又特别爱起绰号的年纪。很快这名同学被光荣命名为“乌鸡国”,竟然以《西游记》里一个国名来定义绰号,当时也是蛮拼的。想想曾经有多少同桌,能记得名字和绰号的并不多,记得他仅仅因为少见的姓。

多年后遇一人,姓雎。北方有很多南方人无法想象的姓,无法想象的习惯。“鞠”和“居”还有“雎”,同样的读音,三种姓。

“是《诗经》里关关雎鸠的‘雎’。”解释得很有文化的样子。其实理科男也就背得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后嫁与,由公公那里得知:祖上因避战乱或是逃官非,颠沛流离隐姓埋名,不得已改换了姓氏云云。在山西,有一个村那么多的人都同姓“雎”。

可是究竟为何一定改为姓雎?从《诗经》约三万九千字中独取得,先祖有什么寓意?寄予了什么期望?万般不得已掩藏的那一脉究竟姓什么?这疼痛的秘密决定被公公的太祖以上和着委屈含泪咽下,永远不得而知。

那么你拥有这种稀有的姓有啥体验呢?我问老公。

“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字啊,就是说了关关雎鸠也不知道,不然就是写成‘睢’字。还要一遍一遍地写给别人看的。”

参加他中学同学会,喝大了的同学促狭说出:“我们那个时候,班上来了个姓这么复杂的,大家都要起绰号的啊,有人把这个字念jī,所以你老公的绰号是‘鸡屁股’哈哈哈……”

显然在起绰号上也能默默一较高下的。

自从女儿上了小学。“妈妈为什么我同学都不认识我的姓?他们都念成橘子的橘,还有鸡蛋的鸡。给我起绰号鸡蛋木耳,橘子木耳(女儿其实叫雎丹卓尔)。老师也问过姓什么,还问我是不是少数民族,那我是不是少数民族?”姓名有四个中国汉字的小姑娘问。

我姓爨。因这个字有着超乎寻常的笔画数和复杂的结构,小学四年级我爸爸才教我写这个“爨”字,在此之前,我一直用这个姓的简写“炊”来代替,因为都有烧火做饭的意思。

家里做生意,小时候看见家里收货的箱子写着什么“崔”“川”甚至是“串”总之从没有写对过。

这个姓真的太复杂了。我觉得每次试卷答题别人都写完一道选择题了我才刚刚写完我的姓。

自从上高中开始,陌生老师一般很少在提问时叫我的名字。我记得高中只有一个教历史的老师认识我的姓还叫出了我的名字,当时全班同学都大为吃惊。再后来,我们班点名是抽签的方式,新来的语文老师一下就叫出了我的名字,全班震惊。结果下课时我说:其实是我在签上标注了拼音。

有篇课文叫《项脊轩志》,对,就是那个被大家说烂了的句子的出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篇文章中也有句话是“迨诸父异爨”,提到了我这个姓氏,当时十分兴奋。想起高中语文老师讲到《项脊轩志》时突然叫我上黑板写“爨”,当时迷蒙中刚睡醒,加上老师一般不怎么提问我,这样一来给我吓坏了,上黑板前特地使劲看了眼怎么写的,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后来上大学了,学校在北京。北京郊区有个爨底下村,所以部分在北京生活的人会认识这个字。但这个村子的人都不姓爨,学校这学期有组织学生去爨底下村徒步10公里,我有幸参加。

我第一个智能手机是魅族的。换号码时告诉我所有的同学说我叫“爨XX”大家都问你叫?XX?因为姓在我手机上是显示出来了,但发送过去别人看不见,想必是太复杂了吧。(有人说是因为有的手机输入法里没有收入部分难写的生僻字,故显示不出。)

去办什么事情的时候办理人员也都会问:“电脑上能有你的姓吗?”更常见的是,办理人员不管需要不需要,都会在最后加上一句:“姑娘你这姓怎么念啊?”

关于爨姓的历史应该是祖籍在云南那一片,统称“爨氏家族”。甚至还占据过云南那一片几百年时间,闭关锁国的状态。后来应该是有什么冲突,我们祖上逃到济南下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我们的小村子和当地的其他村子不一样,因为非本姓的人不许移居到此。

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当时李世民派人出兵打仗,胜仗归来李世民很开心赐将军姓为爨,指天为爨,划地为爨,指人为爨,不服者格杀勿论。从此横行一时。后来有个叫爨皮罗的想篡权,进贡皇上美女。但不知当时皇上是武则天,是个女的。武则天以为戏弄她,于是开始灭爨氏家族,从此没落了。大家改姓的改姓,不改的四处逃窜。

当时高中语文课有个环节就是每个同学在课前讲个故事,我就讲的是这个传说。对了,这个姓在部分地区也简写成“炊”或“寸”。

姓银。这个姓的发音听着感觉浑浊,也可能是我说话声音低,也可能是老师耳背。总之,上学时填表格,老师问叫什么?我说银桀。老师:“哦,杨桀。”我:“老师,银桀。”老师:“哦,云桀。”最后落到纸上变成了“尹桀”。

我自己倒不觉得自己的姓氏有多独特,只是每每遇到陌生人就会被感叹“还有这个姓?” “确定是你的真名?”有一次我在校元旦晚会上表演节目,屏幕上显示名字,事后好多陌生人问我“诶,你全名叫什么?”

后来我查了一下,这个姓氏在四川较多聚居,或者云南的少数民族,或者韩国,北方分布较少。

后来,我上大学了,开学的头几天结识了几个别系的男生,他们和我闲聊,包括叫什么,哪里人等等。然后,有个男生对我的姓氏表示惊奇,他还告诉我全校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姓银的姑娘,财金系。

我爷爷和爸爸本身比较看重家族渊源,聊起这件事时,就让我见到姓银的同学就认识一下,寻寻根什么的。

这寻根的事儿搁了一学期。同宿舍有个运动健将,一手创办了羽毛球社,后来有一天他跟我说,羽毛球社里也有个姓银的女同学,175cm,“你们要不要认识一下,社员手机号我都有。”

然后我就要到了对方的手机号,那时候还是飞信,手机还不是触屏,我向天发誓就是为了秉承爷爷和爸爸的意愿,大家同一个姓氏同一个梦想,结识一下罢了。

聊天聊了大概几个月,寒假里渐渐暧昧,然后就走到一起了。

这应该还不是重点。

后来我们互相聊起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她还特意问了她父亲,我们的祖上居然都来自目前同一个村镇,也就是山西忻州北湖村,目前北方银姓聚集最多的地方。只是现在好多后代都在别的省市定居,相隔不超过五代人。

所以我们一定是有血缘的,比较远了而已。

你能想象,我在北京求学,在一个一万多人的学校,遇到了一个本来就比较罕见的相同姓氏的女生,还有血缘,然后还在一起了。

叱干

因为自己的姓很稀有,所以经常会关注一下别人的姓。目前为止我碰到最古老的姓是上古华夏族炎帝的隗姓,最霸气的是耶律,最好玩的是第五。

这些奇奇怪怪的姓基本都集中在中原地区,各朝各代的少数民族慢慢被同化,原本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也都被逐渐被淡忘,只有姓氏延续了下来,不得不说挺可惜的。

有一个少见的复姓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1、每个大学老师点名,到我这里都会停顿几秒,然后直接跳过去,要么就念成“炸”干宝剑;

2、只要点了我名的老师都会说:“好名字!”之后再补一句“以后你就别想逃课了,我记住你了。”;

3、工作后,每次出差订酒店都会接两个电话,告知要用真名预订,再三确认是真名后,客服和酒店前台都会笑得像花一样,无论男女;

4、在确认我的名字是真名后,家人的名字都要被问一遍,甚至有好事之徒帮我提供了很多以后孩子的备选名字。不过,我以后要给我女儿取单名一个静字,以后她军训,有孩子吃饭浪费,教官大喊:“吃干净!”我女儿噌的一声站起来说:“到!”想想我都乐。

我姓过。这个姓氏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是个古老而少见的姓氏。姓过倒也不稀奇,虽说不在百家姓内(貌似在五百开外),但全国范围内倒也还有不少同胞,关键是我还有个更简洁有力的名:人。

是的,我叫过人。

整个名字八笔,考试时绝对有先发优势。因为有着这么一个不真实的名字,给别人看身份证也是常有的事,因为此时对方才信我真没有在逗她/他。

过当姓时本应念一声,但我从来都不纠正别人的错误发音,个中酸楚按下不表。

因为过姓首字母是G,一般排在花名册靠前的位置。外加我这名字属于非常好记的一类,所以学生时代没少发生过因此造成的悲喜剧。

许多新的任课老师准备点名时都会先说,“我看到我们班有个名字很特别的同学啊”,于是我就明白可以把口水擦擦干净准备站起来回答问题了。

那么顶着这样一个少见的姓名生活了二十五年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平时打电话订座或者预约各类场地最后确认联系方式的时候:

对方:“那留您这个手机号可以吗?”

我:“没问题。”

对方:“好的。请问贵姓?”

我:“免贵姓过,杨过的过。”

对方:“好的杨先生。已帮您预定好了。”

我:“……”

这类情况不止一次发生。以至于我现在都说,我姓过,爱过的过。

赫连

复姓赫连,算是一个比较少的复姓吧。无数次被人念作haǒ lián,一般跟不熟的人说自己名字的时候很多人会愣一下以为我在逗他/她,还有人以为我说的是假名,也经常被人追问“你真的姓这个么”“你爸爸爷爷也姓这个么”“你是什么族的”“你家有家谱么”“你祖上匈奴有什么特别习俗么”吧啦吧啦的一大堆。

所以我一般不跟网上的朋友提自己的名字,一些不重要的姓名登记也就随便写个糊弄过去。

赫连这个姓氏其实很多民族都有,就我知道的有汉族、满族、赫哲族,似乎还有回族,不过还是以汉族居多吧。听家里人说早年间有些人因为姓名登记日常便利等原因把赫连简为赫姓,还有极少部分改姓为黑(听说是因为当地口音里“赫”与“黑”是一个发音)。

幸xìng

有个小学同学,读书那会儿玩得挺好的。姓“幸”,幸运的幸。

小学四年级他转学到我们班。

老师:“新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幸李”

“哦,李同学,那你叫什么名字?”

“幸李”

全班同学议论纷纷。这人是不是脑子有点毛病听不懂老师问什么,只有他的同桌、我们班的班长、也就是我,拿起他桌面的书本翻开第一页,哇,真叫幸李。

然后我举手,“老师,他就是幸李。”

火huǒ

祖上是回族人,都姓火。然后给我妈取了单名一个红字,人家听说我妈叫火红都好奇,“你妈这名字真有画面感,红红一片。”而且最搞笑的是俺妈签名太草,两个字连起来看着就是一个“炸”字,小时候班主任在全班面前喊,谁家家长叫“炸”的……

是shì

第一点,我姓是。

第二点,我上面这句话真的说完了。

做过一阵子微商,让厂家代发货的时候,厂家问我发货人写谁,我说写“是亦萱”。发货单子给我的时候,发货人那栏写着,亦萱。

认识新朋友的时候,人家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说“我是是亦萱”,人家:“哎你咋结巴了”。

所以每次必须说“我叫是亦萱”,或者特地说明一下我就是姓是才行。然后紧接着听到一句耳朵都听出老茧的话:“啊!这姓好少见,第一次听说。”

本版插图/Sonwy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