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撑起“留守”这片天--泾阳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纪实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既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权威调查,我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家教缺失、监护缺位等原因,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封闭、冷漠、自卑、孤僻、易怒等性格特点,影响学习,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目前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

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走在我市前列、曾经被命名为“全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的泾阳县,十分重视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它们及时出台了《“阳光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镇级负责、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七位一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特别是它们创设的留守儿童亲情联系室、留守儿童夏令营和留守儿童“爱心家长”等举措,既切实可行又反响良好,基本实现了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成长的美好预期。

今天刊发该县的基本经验,冀望能给其他县区以借鉴,争取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一重要问题。

本报记者 王德华

《陕西教育》杂志记者 范希望

泾阳县云阳镇初级中学学生马瑞,今年14岁,这个暑假过得很快乐,很充实。她去了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父母那里,和父母生活了30天,这是她三岁离开父母后与其待在一起最长的时间,之后,她还去了上海、南京、苏州和杭州等大城市,参观了上海世博园、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用她的话说,“这段时间过得很快,比以往任何时候似乎都快,当然也很有意义。”

和马瑞一样,一起来到父母打工的江苏昆山,享受着天伦之乐,欣赏着华东城市美丽风景的,还有50多个泾阳县的农村娃,他们的年龄不一,但梦想一致,收获多多。相信这次千里之外的亲子团聚夏令营活动会让他们终生难忘。

“没想到,我们远离家乡十多年,亲情在此相遇我们没想到,没想到。”马瑞的父母一个劲地重复着说,几十名团圆在昆山的泾阳籍打工子弟无不感慨万分,打心眼里感谢县委、县政府对他们的关注、对孩子们的关爱能想得如此周到。他们多数没想到的,县委、县政府做到了。

泾阳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属泾河流域灌区,曾经号称关中地区的“白菜心”,但是传统的抱残守缺思想曾经一度束缚着农村许多人,靠一亩二分地来养活一大家子十分紧张,生活上没有多大改善,有的家庭收入捉襟见肘。

“走出去”, 南下或者东去打工,一时成为不甘寂寞的年轻人的共同愿望与行动,有的两口子不得不将出生不久的孩子撂给老人,于是形成了一股打工潮,他们远赴广东珠三角、华东长三角,有的还到了西藏、新疆等地,他们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辛勤的劳作也得到当地社会的认可,“泾阳纺织”、“泾阳机电”、“泾阳保安”都成了在外叫得上的品牌。常年在外,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难得看望老人和小孩。孩子们很多时候,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这些孩子被留在乡下,“留守儿童”这个叫人同情的名号便落在了他们的头上。

有爸妈的孩子似朵花,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像根草。据统计,2013年以前,泾阳县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三千多人。他们基本上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属照顾。亲情的缺失,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形成了自卑、抑郁、厌学、缺乏自信等性格特点,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