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让“好人365”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14年9月5日,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开设,到今天刚满一周年,这一年经历很多,感悟也有很多,但更多的是对好人生活方式的理解。对于笔者来说,“读好人”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从读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方式:不必精明,但要忠厚;不必奢华,但要厚重;不必轰轰烈烈,但要长长久久。

“好人365”具有功能性,也有启发意义。以笔者的理解,“好人365”设置之初应该是为了宣传好人,特别是给那些平凡好人们以宣传鼓励。而随着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好人365”,特别是在进入“五网联盟”宣传模式之后,它的影响力已经到达新的高度,已经成为宣传好人的一个品牌存在,这就是“好人365”的“功能性”。关注的人越多,越容易达到宣传的目的,而通过这个平台,在一定范围能形成了感知好人、学习好人、关爱好人的社会氛围,这是它的“启发意义”。一年以来,“好人365”已经对360多位好人进行了专项宣传,模式趋于成熟,风格渐渐成型,它已经深入人心。

可能每个人都有对它的特殊解读,在笔者看来,“好人365”更像一种“概念化”的生活方式。它对于好人产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笔者更想多一些好人本体之外的理解。

“好人365”只是一个约数,并不强调天天做好事,只要社会达到一个总体善良的效果即可。“好人365”每天都会更新一位好人,通过不间断好人的冲击,通过对小善事的不断挖掘,人们会形成一种概念:要做好人,要行善举。但它绝不是要求每个人天天念想着做好人做好事,只要我们心中有善恶是非之分,有向善的渴望,对好人好事理解包容,并且有灵光一闪的好人举动,这就足够了。

“好人365”更是一种价值导向。宣传不是目的,形成积极向善的价值观并导人向上才是根本目的。通过这一年的熏陶,对于好人的态度,至少在笔者身上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早些年间,笔者认为“好人好事”很多时候是媒体的杜撰,或者是社会太缺少好人,所以才进行大篇幅的报道,但自从自己身边也出现了好人,而且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人,但他的善举是被笔者及其相邻给经常性的忽略,经媒体一报道,发现原来平凡也可以如此的令人动容。于是,也会检查自己的一些行为,是不是符合好人的要求,不是是有违社会道德,等等。在旅行中,地铁里,工作中,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对照“好人365”里这些人的行为,特别是有不当的举动,一定会羞愧难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人365”就是这频繁刮起的微风,让道德人们心间潜滋暗长,不经意间,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西樵山)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