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彭月珍:孤寡老人的“亚娃”

彭月珍:孤寡老人的“亚娃”

彭月珍在陈日林家中帮其理发。 田艳 摄

在南宁市永宁街华兴里路口,有一间十来平方米的“亚娃发廊”,店老板就是被街坊唤作“亚娃”的彭月珍。彭月珍长年为邻家老人免费理发,义务照顾五保户、孤家寡人、空巢老人,被周边居民当成自己的女儿。她不仅是华兴里孤寡老人的“亚娃”(在南宁白话中,“亚娃”就是自己子女的昵称),也是自治区、南宁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被人们称为“最美理发师”。

“她的帮助让人感动”

“中秋快到了,我给你们送盒月饼,大家开开心心过个团圆节。”9月22日上午,彭月珍提着一盒月饼,并带着理发工具来到陈日林家中。

刚把月饼放下,彭月珍就熟练地搬好凳子,拿出排插给剃发刀接上电,然后从房间里扶出陈日林,开始了她最擅长的理发工作。陈日林低着头配合,“她理发技术很好。我们一家人都很感激她的照顾,不仅免费上门理发,还时常接济我们。”

61岁的陈日林2006年中风后便行动不便,与86岁的母亲莫少东一起生活。2009年,陈日林一家搬到永宁街华兴里,一直得到彭月珍的照顾。“她经常到家里嘘寒问暖,十天半个月就上来帮我剪头发,如果说雷锋第一,她就是第二了!”提起彭月珍,陈日林感激不尽,“很多琐事还是多亏了她啊!”

1987年,彭月珍开了“亚娃发廊”,发廊开了多久,“亚娃”的好事也就做了多久。在华兴里,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都享受过“亚娃”的义务理发。发廊每天上午10时营业,晚上11时关门,老人只要到店里说一声,她就请老人坐下来,免费帮老人洗头、理发。“能帮就帮嘛,这些老人很不容易,我能帮一点是一点。”这是彭月珍真实朴素的话语,也是她28年来坚持助老的动力。

“她是我的好姐姐”

与服务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不同,“亚娃发廊”有一个跟了彭月珍20多年的“洗头小妹”陈木兰,两人情同姐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脾气好,对我好,还时常被我‘欺负’。”自诩脾气不好的陈木兰说,自己19岁从平南上南宁打工就一直跟着彭月珍,一留就是22年,“我有什么困难她都帮我,我性子急她也体谅我,我就一直跟着她干活。”

2014年,因为意外陈木兰的爱人进了医院,急需用钱治病,彭月珍二话没说拿出了6000元。“你拿上钱赶紧送他去医院,这些钱你也不用还了,不够再来找我。”不幸的是陈木兰的丈夫最后还是去世了,那是陈木兰最困难的日子,是彭月珍的鼓励和关怀让她度过了低潮。

“她真的把我当亲妹妹一样,不仅给我买养老保险,逢年过节我回老家时还给我家里人买礼物,把我老爸当长辈孝敬。”陈木兰说。

对于彭月珍的助老,陈木兰起初并不理解:“当初觉得她很傻,但她总说好人有好报,现在想想还真是有道理。” 多年的相处,陈木兰也被彭月珍的奉献精神所感染,并参与到她的爱心行动中来,在店里做好饭菜送给周边的独居老人。

“她是我们的好街坊”

“‘亚娃’特别热心,社区里的一些小事,她都代我们处理了。”永宁社区书记李春红提起这位老邻居赞不绝口。除了照顾老人,彭月珍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宣传计生知识,参与社区保洁工作等,给社区工人员帮忙。

在南宁市大力开展“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中,彭月珍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任务繁重,于是义务加入到清洁队伍中去,还劝导街坊邻居自觉保持清洁卫生。受到她的感染,华强街道辖区内的40多名妇女纷纷加入,自发形成了义务环境卫生监督巡逻队,这支队伍被社区居民称为“美丽妈妈巡逻队”。

65岁的韦桂桥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她也是“亚娃”的常客。“我经常来她这里理发,每次来都有很多人,她又要做生意又要照顾老人,很忙碌很辛苦,但她自己却很开心。” 韦桂桥说,“看到她这样,我也想力所能及地帮别人一点,毕竟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

韦桂桥原是《南宁晚报》的送报员,在永宁社区送了多年报纸,对社区老人的情况比较熟悉,做起志愿服务来得心应手,她时常会帮社区的老人拿菜、扛煤。

因为待人真诚,彭月珍的小小理发店里,客人总是络绎不绝。张大姐是“亚娃”20多年的“熟客”,她笑着说:“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发廊了,来这里不光是为了理发,最重要的是来听听这里的事,见见这里的人。”(记者 田 艳 实习生 梁倩萍)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