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一直觉得《泰囧》不好笑,看完《港囧》发现我错了

一直觉得《泰囧》不好笑,看完《港囧》发现我错了

千言万语尽在标题中。

文 | 史小努比 编辑 | 费斯基

《港囧》的问世,再一次证明当年《泰囧》的票房胜利有着太多创作之外的偶然和幸运,因为它的确不算是一部好看的喜剧。

在《泰囧》巨大的光环下,《港囧》显然是一部预期值被无限抬高的作品。“囧”成为一个金光闪闪的IP,勾起投资者、创作者和观看者的欲望。已经低迷多时的电影市场,被这支兴奋剂扎得触底反弹,首映当日,《港囧》轰下1.82亿票房,第二天更是收获2.4亿,连续两天打破刷新华语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而徐峥自己的公司,电影出品方北京真乐道,在上映前就将《港囧》的票房收益权作价1.5亿,卖给了21控股公司。基本上,徐峥对影片最终票房的预期在9亿左右,这并不算高,却也赚的盆满钵满。目前看来,他的理性显然要高于市场给出的反馈。

到底是上海人。算盘打得又准又响。从资本的角度而言,《港囧》简直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经典娱乐产业案例。

一直觉得《泰囧》不好笑,看完《港囧》发现我错了

在《港囧》之前,我看了开心麻花团队的首部大电影《夏洛特烦恼》。没有想到同一档期的两部喜剧,在立意上惊人相似:陷入中年危机的男人,有着一个学生时代就疯狂爱着自己的结发妻,她是日常的人间烟火型,全心全意为他遮风挡雨,在他危难之时不离不弃。

可男人却总是“如鲠在喉”地惦记着曾经文艺貌美的初恋,和一个没有实现的“青春梦想”。在一翻折腾之后,发现老婆还是自己的好,于是继续幸福地生活了下去。

这样的故事,张爱玲小姐20多岁就已经写得透透的,蚊子血和白月光,饭渣子和朱砂痣。张小姐是女人,刻薄孤傲,从心底看不起佟振保。可21世纪的直男电影创作者们不会这么对待同类:夏洛也好,徐来也好,他们都莫名其妙地惹人怜爱,虽然活得多少有些窝囊,但内心依然有着“梦想”的火种——这火种是一切行为的合法动机,驱使电影朝着不切实际的方向越走越远。而且,所谓梦想都有关艺术和女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生活之外的“诗和远方”。

一直觉得《泰囧》不好笑,看完《港囧》发现我错了

陈旧庸俗,男性自我膨胀的价值观预设,注定了《港囧》和《夏洛特烦恼》不会成为高级的电影。既然如此,做一个好笑的二流喜剧,会不会容易一些?平心而论,开心麻花团队对“喜剧”的把握,比徐峥团队胜出一筹。

从包袱设置、台词编排、演员状态这些技术层面来看,《夏洛特烦恼》显然更用心,他们不把观众当傻子,守住了搞笑的底线。比如对“性元素”的把握,在内地这样一个没有分级制的环境下,很多家长会把未成年的孩子带来看喜剧,《夏洛特烦恼》的“性”基本点到为止,有一副“你懂的”的坏笑——在这种问题上,观众一般不会辜负主创的良苦用心。

一直觉得《泰囧》不好笑,看完《港囧》发现我错了

而《港囧》显然用力过猛,从开场肆无忌惮的造人,到满嘴“早泄”、“避孕套”这样电线杆小广告般的台词,以及“取精”段落,都会让人联想到非法电台的卖药录音。

整体而言,《港囧》是一部格调很奇怪的喜剧。一方面,它有着“艺术”的高阶光环:梵高、安迪·沃霍、弗拉哈迪、维尔托夫这些伟大的名字一遍遍被提及;另一方面,它又有些少儿不宜。平衡在二者之间的,就是包贝尔装疯卖傻的笑料和徐峥咋咋唬唬的中年危机。

让包贝尔这位据说智商有150,活得极其现实的演员,去挑战文艺二缺青年形象,显然还不如傻乎乎的王宝强有观众缘。原本负责制造笑料的他,非但没有笑点,反而让人讨厌。赵薇、杜鹃打酱油一般的存在和尴尬的演技,稀释了影片原本应当重点书写的情感戏,不注重细节、逻辑铺垫,只营造大事件和强情节,会让影片失去真实的动机。看起来,徐峥作为导演应有的掌控力似乎都被“情怀”吞没了。

一直觉得《泰囧》不好笑,看完《港囧》发现我错了

从美术到插曲,《港囧》都在向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致敬

《港囧》主打“情怀”,老港星、老电影、老粤语歌走马灯似的频频出现,让人应接不暇,却止于观光客“到此一游”的浅层体验。电影情怀,是要以情动人。进入情境,被催眠,才可能产生共鸣。精明的徐峥大概是太知道自己在干嘛了,以至于让整部影片显示出步步为营的策略感:到这儿,该《一生所爱》响起了;让石榴姐演一个老鸨再合适不过啦;《甜蜜蜜》的海报最符合旧梦重温的感觉......

另外还有随时跳出的植入广告特写镜头,这一切都安排得太到位,但又太不自然,会被有经验的观众一下子识破,情怀一秒变狗血。舍弃情感铺陈,在不合逻辑的剧情推进中诞生“情怀”,就像在世界公园里摆放虚假景观,看似海纳百川,实则底气不足。

从《泰囧》到《港囧》,徐峥的“囧途”也许才刚刚开始。他的危机,来自于他的野心。他想把《港囧》做成一部“不止于笑”的超级融合大电影,可结果却变成一部没那么好笑的大杂烩。处女作的大获成功,让导演徐峥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认识,这个中年人和徐来一样,在现实压力和自身欲望的驱使之下一路狂奔,想要的却不止于此。

说是贪心也好,情怀作祟也罢,这就是他们与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也只有在切切实实的碰壁之后,才会变得更加清醒。票房冠军的魔咒若是能够解除,接下来大概可以期待更加从容的“清风徐来”。徐峥用《泰囧》证明了自己的喜剧才华,也用《港囧》印证了什么叫“no zuo no die”。人民需要喜剧,“囧途”不会停歇,据说下一站是印度。

- THE END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