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历史大发现5:为什么人们认为明朝皇帝多昏聩,清朝皇帝多勤政?

历史是一部残缺但又真实的纪录片,我们试图从历史本身抽离出来,用多维的视角去发现一个个我们未知的已知

历史大发现第05期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提起这些皇帝,人们普遍皆以为明君少而昏君多。这里的“明君”我们可以单方面地理解为勤政,励精图治。终明一朝这样的皇帝屈指可数,只有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弘治皇帝朱祐樘和明朝最后一位被称为亡国之君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这4位。其余的皇帝多荒淫怠惰,贪图享乐,对政事往往消极不理。有三十多年不上朝的,有整天只知道炼丹修仙的,有建豹房纵情声色整天搞巡游的,也有不愿当皇帝当木匠的。相比较整天被骂“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的清朝,12个皇帝个个励精图治,跟明朝那些皇帝相比简直是正能量爆棚。就连同治、光绪这些没什么实权而且统治时间很短的皇帝,也显得勤政不辍,对国事关系。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大发现5:为什么人们认为明朝皇帝多昏聩,清朝皇帝多勤政?

1、清朝皇帝为何普遍较明朝皇帝口碑好?

首先,清朝皇帝的口碑普遍比明朝要好,这是毋庸置疑的。所谓皇帝的“个人口碑”,无外乎其对国事的用心程度。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名符其实的亡国之君,但是人们却普遍的同情他,就连被他逼得造反的李自成也认为他“君非甚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崇祯非常地勤政。他对他的国家很关心,明朝灭亡,他只是无力挽回。跟历史上的其他的亡国之君诸如商纣王、隋炀帝、陈后主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崇祯可以算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外。但是明朝其他的皇帝确实是跟“勤政”二字沾不上边。什么几十年不上朝,什么蜗居深宫不见大臣这在清朝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难道这是基因的问题,明朝的皇帝就是那么的昏庸?而清朝的皇帝就是那么勤政?

当然不是这样的。明朝的皇帝即使是那些看上去非常消极怠惰不问政事口碑极差的,也并非都是人们所诟病的昏庸无能。而清朝的皇帝也并不是人们表面上理解的那样“励精图治”。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明清两朝有着截然相反的统治制度。

明清两朝的统治制度,乍一看不是一样的吗?都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国家啊。怎么会截然相反呢?如果粗浅地看,清朝沿袭明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也不设丞相,模仿明朝内阁设立军机处。但是,清朝的军机处和明朝的内阁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明朝内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来说最初的内阁没有实权,只有“拟票权”。所谓“拟票”,就是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地方政府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走过之后把皇帝的处理方法颁布全国实行。我们可以把这些内阁大臣看成是皇帝的“助理”。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废除丞相制度而设立内阁,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拿掉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把国家大权完全操控于皇帝一人手中,实现最大程度的中央集权。

可是,他失败了。种种历史现象告诉我么,有明一朝,是中国历史上几乎皇权最弱的国家。皇帝的权利受那些内阁大臣制约太多。正德皇帝想要南巡,被内阁大臣们骂的狗血淋头。万历皇帝想立他的小儿子为太子,被内阁大臣视为背离宗法,举朝反对。万历皇帝没有一点办法,不得不改立嫡子。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连想立自己喜欢的孩子为太子的权利都没有,明朝皇权的孱弱可想而知了。最后万历皇帝为了报复,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以皇帝身份的空前绝后的大罢工。他不上朝,不见大臣,缺官不补,冗官不废,即使面对重大的官员贪污案件他也放任不管,整个一个无为而治。这实际上就是他对整个明朝官僚系统的“报复”。朱元璋苦心孤诣为加强皇权设立的内阁制度,反而在后世成了禁锢皇权的一把牢牢的枷锁。这大概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历史大发现5:为什么人们认为明朝皇帝多昏聩,清朝皇帝多勤政?

2、明朝是一个“相权”制约皇权的时代

明宣宗时期,内阁专权的现象已经很严重了。为了制约愈来愈强势的内阁,明宣宗朱瞻基不得已在皇帝与内阁大臣之间加强司礼监的权利,即培养专门的“秉笔太监”,和内阁一起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让他们参与内阁的拟票,甚至是批红。为此,明宣宗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教习太监读书识字,经书史籍,让他们明了国家掌故。其目的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参与政事,制约“相权”。想当年朱元璋立下了铁一般的规矩,不准宦官读书识字,为了让后世子孙铭记,他甚至在宫门旁立下了一块铁碑“宦官不得干预内政”。可如今呢?宣宗时期,秉笔太监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皇帝的“批红”权。作为皇帝才应该有的权利,内阁的票拟如果得不到秉笔太监的批红,照样得不到实施。可见宦官干权的程度有多么严重。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宦官确实制约了内阁的权利,但是这也为明朝宦官做大祸国殃民埋下了伏笔。

除此之外,明朝几乎所有的皇帝都重用东厂,倚重锦衣卫。这些势力都是皇帝个人培植的势力,只听命与皇帝一人,主掌缉凶拿人,大肆制造冤案。这实际上就是皇帝想增强私人力量的一种表现。皇帝由于权力收到制约,很多事情皇帝不一定都知道,大臣们如果隐藏不报,皇帝在深宫之中足不出户,无疑要受到大臣的蒙蔽。他没有办法不得不依靠这些所谓的“间谍”,替他刺探消息,替他监视大臣、管制大臣。皇帝的这种对大臣的不信任实际上就是来自于皇权的羸弱。试想一下如果皇帝事事都能独断,那些内阁大臣一个个都对皇帝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皇帝还有必要这样搞这些偷偷摸摸的勾当吗?

历史大发现5:为什么人们认为明朝皇帝多昏聩,清朝皇帝多勤政?

3、清朝皇帝勤政的真相

看到这里大家也都不难明白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大多数都显得昏庸无能了。因为内阁分摊了太多的皇权。即使皇帝不上朝,不处理事务,明朝的一整套官僚体系也照样能正常运转。万历皇帝那三十年就是很好的例子。再者,就算皇帝事事躬亲,大事小事都亲自过问,也因为受到内阁的制约而显得皇帝的政治裁决力量弱小。明朝皇帝内无财政收入,全靠内帑。外无军政大权,只能依靠宦官。明末时李自成的大军即将到达北京城,崇祯让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调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保卫京师,吴襄却以需要百万军饷为由驳回崇祯的调兵命令。说明后期的崇祯已经完完全全没有实权了。

所以说,在这样的政治体系下,皇帝们就算再怎么精明能干,又有什么用呢?高高地在神坛上坐着,政务都有大臣们负责。这样的皇帝又能做多少事情呢?所以明朝的皇帝显得不怎么重要,碌碌无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反我们再来看看清朝,可以说,清朝时中国封建王朝中央集权达到最大化的朝代,也就是皇权最强的时代。清朝的臣子与皇帝完完全全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清朝的军机处,根本不可能像明朝那样帮组皇帝拟票,他们是一群名符其实的皇帝的私人秘书。是皇帝行使他权利的工具。在清朝的一些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位高权重的军机大臣,一品二品的大员,对皇帝自称“奴才”,见面都要三跪四拜,这在明朝可曾出现?

如果说明朝的统治是基于那一套铁桶般的政治体系,那么清朝的统治就是八旗的屠刀。以文字狱为基础,把全国的臣民都笼罩在暴力统治之下,剥夺汉人士子和地主权贵们的话语权,用“摊丁入亩”的税收制度剥夺他们的政治资本,从而建造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为牢固的“家天下”的专制帝国。基于这种制度,清朝的皇帝当然事事都要负责,事事都要亲理。这样自然就显得勤政的多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明朝的皇帝,昏庸在弱权。清朝的皇帝,勤政在专权。

欢迎各位网友留言,我们会选择有代表性的观点与您共同探讨。转载还请注明作者信息“今日头条兴替镜”。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