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刚刚登上政府工作报告的”它“,何以惊呆13亿人!

李克强总理在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为什么要重提”工匠精神“?

来看一组数据,截至上世纪末,全球寿命过200年的企业总共有5586家,其中日本最多,有3146家,占比56%,其次是德国有317家,而紧随其后的荷兰和法国分别有222家和196家。百年老店在日本有2万多家,其中有7家属于千年老店,而最长寿的金刚组,创建于公元578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传承已过40代。金刚组专注于寺庙建设,家训中有一句话即"莫贪图赚太多钱"。或许可以说,日本企业长寿秘诀是专业、专注、精益求精。

而在”商业精神“横行的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3年。如果继续按照短、平、快等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进行,不仅会造成企业的生命周期普遍较短,而且还会破坏整体社会风气,进一步摧残真正有心去做事业的人,不利于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当然,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有很多,但核心问题还是在于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刚刚登上政府工作报告的”它“,何以惊呆13亿人!

为啥中国确失”工匠精神“?

必须了解什么是”工匠“。许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的内在意义远不止如此。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专业、专注、坚定、精益求精。虽然一位优秀的工匠不一定能成为企业家,但成功企业家身上普遍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我国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一些企业和个人更是为了所谓的”成功“而”无所不用其极",以至于许多人产生了有钱就有一切、金钱至上的观念,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趋势,长此以往,就很难从根本上摘掉”中国制造“的帽子,这样的企业也缺乏创新,只是国外产品的代加工,无法形成强有力的自有品牌文化,再加上人口红利等效应的逐渐消失,那么,企业就很难持续发展下去。

那么,企业应该怎样培养”工匠精神“?

一家企业想要获得长久的创新活力,必须要有精益求精的品质,而此种品质还是在于企业对人才的选择和培养,而脱离了这种对人的关注是很难培养出来企业的“工匠精神”。当然,并不是说工匠不需要金钱,只是他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对高质产品的追求和自己价值的实现,工匠通过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同时也能享受到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

这样,他的价值就不是像其他一些企业一样热衷于不断出新品圈钱,而是做出真正让社会满意的产品,展现自己的精神价值,同时,引导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那些真正能让顾客感到厚重的产品,才能让全世界都感到信赖。

后记

在这个日渐浮躁的后成长时代,只有重新找回专注、坚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保障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生存壮大。而在净水领域,企业也只有不断深耕细耘,更专注于产品的质量,更注重于创新,并不断提升品质和服务,才能成就经典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