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观念不变,尽是瞎扯:李鸿章等修铁路遭遇的那些“尴尬”!

如今的中国,正在把一流的高铁技术推向世界,尤其以打开英国市场最具典型意义,颇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意味。回想百年前,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在中国修铁路,所遭遇的巨大阻力和种种尴尬,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破茧而出,无功而返

观念不变,尽是瞎扯:李鸿章等修铁路遭遇的那些“尴尬”!

早在1872年,李鸿章就针对边疆危机,从增强国防角度,提出了“改土路为铁路”的主张,明言:“但自开煤铁矿与火车路,则万国蹜伏,三军必皆踊跃,否则日蹙之势也。”可惜,无人响应。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李鸿章奉召进京商议海防事宜,遂去拜访恭亲王奕䜣,力陈修建铁路的好处,请奕䜣“乘间为两宫言之”,也就是做太后们的工作。然而,奕䜣并没有支持,以“无人敢主持”、“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为由加以拒绝,李鸿章“从此遂绝口不谈”修铁路之事。

1880年,淮系将领刘铭传进京筹议防务时,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并从防务和商务两个角度论证,指出:“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他建议先修四条铁路,即:北京至淮阴、汉口、沈阳、甘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铁路方案。

随后,清廷命令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南洋大臣刘坤一妥议具奏。同年底,李鸿章复奏,进一步强调修铁路是西方富强的重要原因,谓:“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屏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而且,他还从国计、军政、京城、民生、转运、邮政、矿务、轮船、行旅等九个方面论证修铁路带来的益处。

惨遭围攻,啼笑皆非

观念不变,尽是瞎扯:李鸿章等修铁路遭遇的那些“尴尬”!

李鸿章和刘铭传的主张,立即遭到一大批守旧士大夫的围攻。他们所用以反对的理由,有些尚属有理有据,有些则纯属固步自封,为反对而反对。

比如,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家骧上奏说,修铁路有三个弊端:一是将使洋人扩张对华贸易有机可乘;二是沿途需占地、迁房、移坟,徒滋骚扰;三是将影响轮船招商局津沪杭线的运费收入。平心而论,这些的确是修铁路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洋务派必须解决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就与德国人强行修铁路不无关系。

但是,曾经担任过驻英、德公使的刘锡鸿所提出的反对意见,就有点“神秘”色彩,让人啼笑皆非。他亲眼见识过西方的铁路,却以惊扰龙王、河伯以及山川各神为由,反对修铁路,令人匪夷所思。他说:“火车实为西洋利器……断非中国所能仿行……西洋专奉天主、耶稣,不知山川之神,每造铁路而阻于山,则火药焚石而裂之,洞穿山腹如城阙,或数里或十数里,不以陵阜变迁、鬼神呵责为虞。阻于江海,则凿水底而熔巨铁其中,如磐石形,以为铁桥基址,亦不信有龙王之宫,河伯之宅者。我中国名山大川,历古沿为祀典,明禋既久,神斯凭焉。倘骤加焚凿,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祥,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试问:这与后来的义和团盲目排外,又有什么区别呢?

更有甚者,干脆不和你讲道理,直接扣上“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的大帽子,打掉你一切辩驳的机会。

当时,洋务派对铁路的认知,尚不深刻,内部也存在争端和矛盾。最终,慈禧做出决断,反对修铁路。修铁路的第一次尝试,遂宣告失败。

香帅出手,扭转局面

观念不变,尽是瞎扯:李鸿章等修铁路遭遇的那些“尴尬”!

中法战争之后,洋务派再度提出修铁路主张,遂引发第二次大争论。

守旧派并无新鲜论调,给洋务派头上安的罪名,仍然不外乎“资敌”、“扰民”、“惊扰神灵”、“破坏祖宗成法”等条。只是,为了起到效果,言论方面更加肆无忌惮、危言耸听。比如:“铁路一开,津通舟车尽废,水手、车夫、客店、负贩食力之人,终归饿莩。”“铁路一行,则四通八达皆可任彼遨游,愚妇村氓不难尽被煽惑……礼仪必至消亡,是有害于风俗。”“轮车所过之处,声闻数十里,雷轰电骇,震厉殊常,于地脉不无损伤。”等等不一而足。

与第一次不同,这一次洋务派认识已成系统,准备极为充分,对于守旧派的围攻,逐条加以驳斥,提出应对之策,令对方哑口无言。最精彩的,要属对“破坏祖宗成法”一条的反驳:“人事随天道为变迁,今之人既非上古先朝之人,今之政岂犹是上古先朝之政?使事事绳以成例,则井田之制自古称良,弧矢之威本朝所尚,试行于今日,庸有济乎?”又谓:“西洋兴办铁路……国富兵强而官民交便,就五大洲言之,宜于西洋,宜于东洋,岂其独不宜于中国?”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在专制制度下,君主的意见永远发挥决定性作用。此时,慈禧的态度已然发生些许变化,屁股开始挪向洋务派,不过尚心存犹豫,遂下旨让各省督抚复奏。这时,有一个大臣的奏折,彻底将老太太拉入洋务阵营。他,就是——“香帅”张之洞。

张之洞乃清流派出身,写得一手好文章,慈禧素来爱读他的折子。他在奏折里,明确支持修铁路,并提出了详细的修路计划、筹款方案和取材方法,但主张先修卢汉铁路,而非津通铁路,实则是抢夺修路的主导权。善于玩弄权谋之术、平衡之术的慈禧,毫无疑问站在了张之洞一边。但不论怎样,修铁路一事,总算见到了曙光。

擅做主张,惊扰皇陵

观念不变,尽是瞎扯:李鸿章等修铁路遭遇的那些“尴尬”!

世事难料!1890年3月,正当卢汉铁路开始筹办之际,俄国加速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窥伺东北,李鸿章遂以加强东北防务为理由,建议先修关东铁路,又抢回了主导权。

在此期间,李鸿章失去耐心,不顾朝廷的反对,利用手中的权力开始修建铁路。1880年,为帮助开平矿务局运煤,他擅做主张,修建了一条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至1881年建成,全长20里,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的第一条铁路!

然而,铁路修成后,却未能行驶火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清朝历代皇帝葬在唐山境内的东陵,离这条铁路很近。当时火车采用蒸汽机车头牵引,车一开动,黑烟滚滚,汽笛隆隆。守陵官员立即向皇帝和太后禀报,说这种洋人发明的怪物惊扰了皇陵里的列祖列宗。在那个时代,皇陵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按照《大清律》,破坏皇陵可是死罪。结果,蒸汽机车头被迫停用。

然而,那堆积如山似的煤炭总得运出去。于是,世界铁路史上独一无二的“马拉火车”诞生了!开平矿务局的主事者想出一条妙计:用马拉火车车厢。一列车厢前上几十匹骏马,一人在前驾驭,群马跑起来,拉着顺铁轨前行。

后来,李鸿章想了个法子,在皇宫和镜清斋之间建了一条小铁路,让慈禧坐着玩,老佛爷亲身体验后,觉得也没那么可怕,也就同意了。

真正阻力,并非百姓

观念不变,尽是瞎扯:李鸿章等修铁路遭遇的那些“尴尬”!

事实上,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会经历一番波折,甚至引发恐慌都在所难免。当火车在英国刚出现时,英国农民也都非常害怕,传言说这玩意一来,奶牛不产奶,母鸡不下蛋。

中国百姓同样如此,面对从未见过的庞然怪物,产生恐惧感极为正常。不过,最初的恐惧很快就被好奇所代替。普通百姓,对于枪炮、轮船这些新事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般排斥。比如,太平天国的主体是农民,没什么文化,算是很保守吧,但他们看到洋枪洋炮很好用,很快就爱不释手。轮船最初在中国出现时,百姓很快就觉得新鲜,发现它跑的快,也都很喜欢坐。

相较枪炮、轮船等,中国百姓更为害怕电线和工厂。当时有线电报已经出现,需要架设电报线,一路埋杆,上面挂着线,中国人想不明白,就出现很多谣言,说电线摄小孩魂魄,小孩魂魄被收走后,就顺着电线杆跑到外国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很难想象一种无法具体化的新事物。轮船可以装人,枪炮可以打人,这些都很好接受,但电报、电码都是无法具体化的东西,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中国人更喜欢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害怕大机器生产,面对高耸林立的烟囱,人们都不敢去工厂做工。后来,工厂让一些童工进去工作,过段时间后让他们大摇大摆走出工厂,人们发现这些童工竟然都活着出来了,这才慢慢克服恐惧感。

祥说:洋务运动的主要阻力,并非来自于普通百姓,而是那些守旧的士大夫们,因为他们所建构的文化体系正在遭受巨大冲击,他们的社会主导地位正在被替代,这是他们所无法忍受的。后来,在义和团背后煽风点火的,也是他们。换句话说,器物或技术的转变虽然很难,但比起观念的转变来,却又容易得多。中外对抗,归根到底,还是观念的对抗,文化的对抗。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是真正的破冰之旅。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