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随地吐痰者为啥管不住自己的嘴?

■改改自身小毛病

“随地吐痰”让人厌恶,但时至今日,这一陋习依然存在。随地吐痰者为啥管不住自己的嘴?是什么原因让随地吐痰成为“顽疾”?在针对这些问题的调查采访中,市民说出了他们的看法。

随地吐痰者为啥管不住自己的嘴?

漫画来自互联网。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林琴

从众心理作祟

市民王先生今年80岁,他从老一辈人的生活环境方面分析了部分老人随地吐痰习惯的形成:“张家口风大,过去环境没现在好,地面大都没有硬化,还是土地。那时候一刮风就起土,土随风转刮得到处都是,土刮到嘴里,就得吐出来,慢慢地,一些人就形成随地吐痰的习惯。你吐痰,他也吐,不知不觉中形成陋习。”

市民李先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他的分析:“从饮食上看,人们重油、重盐,很大一部分人还重辣,这对呼吸道刺激严重。市民把晚餐看得最重,而晚餐从科学角度分析最不宜吃多吃好,尤其是肉类,易生痰。从医疗习惯上看,人们小病不愿意去医院,这就造成了很多慢性顽疾,有抽烟喝酒习惯的市民中患咽炎的人数量不少,加之体质本身有不足,体内毒素就会增多,痰液分泌增多。另外,不少人缺乏体育锻炼与养生意识,对自身保护不够。痰一经产生,只有通过及时排出体外才会感到舒适、轻松,有时一口痰之急,可能比内急更急。如果说产生痰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吐痰,市民就应该选择更好的处理办法,而不是随地吐痰。随地吐痰只会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概率。”

“随地吐痰现象如此普遍,其实是从众心理在作祟。吐痰能减轻不适感,即使之后被痰液细菌污染的空气又被吐痰人重新吸入,也不会让他觉得对自身有什么危害。而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如果自己没随地吐痰,而别人随地吐痰了,那自己显然就吃了亏。这就导致很多人把随地吐痰作为群体中的默许行为。尤其是在车站等流动性强的场所,人们互不相识,一‘吐’为快后拍屁股就走人,心理没有负担,甚至连维护颜面的语言遮掩都不需要。”市民赵先生对随地吐痰现象很厌恶。

鲜有提醒阻止

一位环卫工人介绍,据她观察,有随地吐痰陋习的市民中,男人比女人多,老人比年轻人多,但即便看到有人随地吐痰,虽然很气愤,人们也顶多侧目而视,很难挺身而出进行提醒或谴责。她说:“提醒对方不要随地吐痰,人家要么置之不理,要么给你翻个白眼。要是遇到厉害的人,可能还要打骂你。估计大家都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部分人觉得随地吐痰是不文明行为,但有些人却觉得在公共场合吐痰是讲卫生的行为,是在清除人体秽物,这就好比有人把鼻涕甩在地上一样。在这些人看来,张口一吐坦坦荡荡,完全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市民张女士说,“有时候在银行或者营业厅安静等待时,突然一声咳嗽,然后一口浓痰就吐在你的眼前,不只是恶心,更多的是担心:万一吐痰的这个人有传染病怎么办?但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即使强忍恶心换个座位,也不会主动提醒对方。究其原因,一是,这种现象太普遍,不是提醒一个人两个人就能解决问题的;二是,或许这个人本身也是一个随地吐痰的人,既然彼此都是一副德性,那还有什么好指责的呢;三是,出言提醒可能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既然如此,还是不说为好。而随地吐痰的人,见无人阻止,更是随地吐。从众心理作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共场所不准随地吐痰’的令行却不止。”

管理处罚缺失

2003年“非典”时期,人们上街基本戴着口罩,公共场合因畏惧疾病传播随地吐痰现象明显减少。不少市民对这一情形记忆犹新,市民刘先生说:“当时的环境下,人们能自觉约束自己的个体行为,而当疫情解除后,随地吐痰的陋习又故态复萌。禁止随地吐痰的管理工作应该在平时做好。但没有相应的处罚,没有严格的管理,随地吐痰陋习是难以根治的。”

“很多人之所以有恃无恐,很大程度上源于,即使随地吐痰也不会受到处罚。随地吐痰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要依靠人文素质提高来自觉遵守实现,但是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制约这一行为。在一些西方国家,吐一口痰罚款几千元的规定,早已为公众所接受,重罚之下才有了如今西方国家的文明程度。”市民武先生说,“我觉得应该在制定市民文明公约的同时,也制定出相应的处罚规定,在公共场所做出不文明的行为将受到一定惩罚,从而让文明公约落到实处。政府应该安排专人负责对随地吐痰行为进行监督,并通过舆论形成强大的压力,让随地吐痰者无地自容。”

“目前,有些管理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市民岳先生建议,“相关部门应该认真测算我市的人口密度分布情况、人流量和容易聚集人群的活动场所情况,并根据测算结果提供足够多的垃圾桶,引导市民将包痰液的纸扔进垃圾桶。”

公德意识不强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人,不会在自己家乱吐痰。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家是自己的,而公共场所不是自己的,美丑好坏与他无干。这是典型的‘私德盛,而公德弱’。”市民郑先生认为,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是缺乏社会公德的表现。

“我至今还记着我的一位小学老师,她的行为给当时的我上了一课。”市民赵先生今年65岁,他读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班主任家访,老师在院子里和家长谈着谈着就咳嗽起来,她从兜里掏出一块手帕,将痰吐到手帕里后将手帕包好放到了包里。“当时我的家特别简陋,院子就更乱了,家人有了痰也都是直接吐在地上,哪怕是邻居来家了,也是随院吐痰,这在我家看来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老师的这个举动,让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感到非常意外,尤其是我。老师身体不好还坚持来家访,实在是挺不了才把痰吐出来,还把痰包起来带走,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什么是文明行为。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随地吐过痰。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如果‘礼仪之邦’的公民管不住自己的嘴而随地吐痰,这不是让人笑话吗?”

市民郭女士说:“随地吐痰脏了什么?我以为不仅脏了你我,更是脏了城市的脸面。社会公德不强,咱们就努力加强社会公德修养;习惯不好,咱们就努力改正自身的小毛病。作为市民,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