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遵义最古老土司城堡修建在高山之巅 为何取名海龙囤?

遵义最古老土司城堡修建在高山之巅 为何取名海龙囤?

(遵义海龙囤。)

去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遵义海龙囤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申遗”成功。

“高山之巅,哪来的海,连湖塘都没,为何土司将这里取名海龙囤。”正值申遗一周年,不少旅游爱好者提出了此疑问。6月25日,贵州都市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为抵抗元军而建,最初取名龙岩囤

海龙囤距遵义市区28公里,地势极为险要,它是国内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巨型军事城堡,其规模庞大,占地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1.59平方公里,城垣、城门、月城(瓮城)、衙署、军营、校场坝、敌楼等一应俱全。

遵义海龙囤文化遗产管理局解说员葛行说,据史书记载,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杨端因率军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被唐廷封为播州侯,并世袭。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十五代世袭土司杨文,为了抵抗元军,选址在遵义市郊龙岩山的巅峰修建军事屯堡,取名叫龙岩囤。

“元军多是蒙古族,熟悉在平原或丘陵地带作战,对于播州的高山峻岭,只能望山兴叹。”葛行称,公元1259年,元军与南宋军在合江钓鱼城血战(今四川省合川县东钓鱼山),元军取胜后,没有攻打播州,当元朝建立后,把土司当成一种重要的国家管理手段,并对土司杨文委以重任。作为军事城堡的龙岩囤就转变成了播州杨氏的一处别院行宫,夏天避暑、冬天狩猎。

未代土司杨应龙将其改名为海龙囤

播州土司世袭到第二十九位、也是最后一位土司杨应龙时,由于当时明朝主张“改土归流制度”,杨应龙遂起了反心,继而扩修龙岩囤。

因龙岩山三面被河环绕包围,一面衔山,杨应龙想修建拦河坝,增宽河面,形成天然的拒敌“护城河”,使播州杨氏基业万代永固。同时,播州土司虽偏安一偶,但有自己独有的统治方式,土司们自认是“龙”,杨应龙也不例外,按民间传说,龙应该生活在天空或海里,基于此,杨应龙将龙岩囤改名为海龙囤,欲建拦河坝的地方取名海龙坝。

“这河坝一旦修建起来,派兵把守好海龙屯衔山的万丈壁崖险关,入海龙屯就只能渡船而至。”葛行说,但杨应龙修建完海龙囤内军事设施后,还未实现建坝拦河的心愿,公元1595年,明朝就派出24万大军,分8路围向播州,酝酿已久的平播之战全面展开。

1600年初,关隘尽失的杨应龙,带着剩余的3万播军,退至海龙囤,做最后的抵抗,三个月后,城被破,杨应龙杀死了心爱的田氏,亲手点燃了庞大的古堡。至此,统治725年的杨氏播州土司土崩瓦解,从此,播州改名遵义,实行流官制度。(本报记者 姚强 摄影报道)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