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近期全国各地进入汛期,有些地方又出现了堤坝溃毁,洪水灌城的情况,日夜奋战在一线的解放军官兵让人心生敬意。看着外地发大水的情况,不禁又想起了偃师历史上的水灾。伊洛河是偃师的母亲河,它滋润了一方的土地,养育了一方的人。所以我们是河洛儿女。但是伊洛河千百年来肆意泛滥,给河洛儿女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灾难。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据史载,清朝以前有文字表述的伊、洛河并涨甚至加上黄河的三河并涨造成的毁田淹地,漂城没镇,亡人灭家这样大的水灾在偃师有40余次;民国时期的38年间,有较为详细记载的、有较大危害的伊洛河水灾14次。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比较严重的是1935年,河水进入偃师县城,房屋倒塌殆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后又流行瘟疫死亡4592人;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偃师伊洛河水灾8次,其中50年代5次、60年代1次、70年代1次、80年代1次。也正是由于水灾,老的偃师县政府一度曾经搬到位于现在新城村(没有探究原因,是不是因地势高,发水后搬到上面建立的新城)的综合高中(原四高)位置。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我的记忆中,1982年的那次水灾是偃师建国后比较严重的水灾之一。那一年我刚好从部队回洛探亲,水灾发生后,我三次从洛返偃参加抗洪救灾,并拍摄了一部分具有资料意义的照片,记忆犹新。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县城南面的公路进水一尺多深,灾民趟水撤往县城;拍摄时间:1982年8月上旬。》

1982年的7月中旬一直是“天阴下雨”,临近月底连下两场暴雨。7月29日夜(阴历六月初。从历史上的水灾时间上看,大多是阴历六月。)伊洛河并涨,伊河洪峰流量6600立方米/秒,洛河洪峰流量6200立方米/秒。伊河上游洛阳郊区段的河堤决口,夹河滩顿成“泽国”。我30日从洛阳回到偃师,31日不顾母亲的劝阻,决心进入夹河滩,父亲送我到洛河桥头。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我看到,从偃师县城到洛河大桥沿途都是抢险救灾的人群。过了洛河桥后我看到洪水已淹没到岳滩的公路,村落在洪水中仿佛是一座座孤岛,许多的人聚集在水边踌躇不前。我和县某公司的老周及另外两人(大约是翟西的)鼓起勇气下水,以公路两边的树为标准,顺着公路的中央向前摸索着行进。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洪水过后,麦秸垛漂移到公路上。拍摄时间:1982年8月15日

水深一阵浅一阵,约有一公里多的水深达心口,水流来回漩着,我们几个相互拉扯照应。在水中举目望去,四下水茫茫,到处都是黄黄的一片。庄稼多已灭顶,路边一些车辆滞留在水里,岳滩周围的房屋许多已倒塌,岳滩镇上的楼房一楼已淹没,水面上偶有几只小船划过。我们趟水一直到黄大王庙,路面才逐渐露了出来。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昔日被水淹过的县城南面的公路现已建成繁华的商城路〉

在翟镇,我看到周边的村子如前王、王七、翟东、翟西等处的人们除了青壮上堤防汛外,其余的人大多是顺伊河北堤向东过岳滩伊河大桥到河南的高坡地带。在翟东我看到一辆载满老人和妇幼的车辆向东撤去,后来听说就是这辆车遇险造成了人员的伤亡。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灾民在公路上搭窝棚,暂时栖身;拍摄时间:1982年8月15日

下午我从北面返回。从翟镇到二里头之间大约有两三公里宽的至腰深的水面,人们拖儿携女慢慢向前趟去。从二里头上了洛河的南堤,人们才松了口气。堤上泥泞,我背了一个小脚老太太一直到大桥,沿途还收容了一些在堤上散乱的牛和猪交于当地的群众。大桥上,县里已经组织了许多车辆将灾民往县城里送。从下午离开翟镇到回到县城,用了四个多小时。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偃师岳滩的房屋坍塌殆尽,到处残垣断壁;拍摄时间:1982年8月15日》

1982年的伊洛河水灾过去了30多年了,这30多年伊洛河平安无事。说明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对河水的治理已大见成效,伊河、洛河上游水库发挥了有效的调节作用,改变了过去水灾频发、甚至一年三涝的状况;但我们还是应该提高警惕,防止潜在的水灾威胁。防患于未然,安全大于泰山。

历史影像:回忆偃师1982年的水灾!

洪水过后,麦秸垛漂移到公路上。拍摄时间:1982年8月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