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李安和冯小刚间差的绝不是3D、4K,120帧

最近李安和冯小刚的新片相继在荧幕上亮相,不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我不是潘金莲》在外界引起了怎样的讨论,回到影院内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电影制作的技术层国产电影又一次被好莱坞大片打败。李安和冯小刚间差的绝不是3D、4K,120帧

中国电影不如外国电影已成惯例,哪怕引进外国制作团队也不能改变这一落差。就像之前作为华谊兄弟年度最大IP的电视剧《幻城》,在上映后就被观众吐槽:“五毛的特效,一块的粉底,两块的美瞳,三块的假发,五块的盒饭,十块的演技,二十的布景。”作为一部由《权力的游戏》、《阿凡达》、《指环王》等多部电影强大制作团队携手打造的“顶尖力作”,幻城照样逃不开五毛特效的桎梏。这不禁让笔者好奇为何一样的制作团队更精良的机器,就是不能给中国观众呈现出一部赏心悦目的影视作品呢?

想必当初不少人看《万万没想到》时都记得易教授对于“火焰特效”和“冰霜特效”的调侃,但不论电影还是电视五毛特效就好像中国电影的梦魇一样无法抹去。当你为主角卡索王子坐骑雪狮的旋转跳跃而鼓掌时,却又无法直面杀马特一般的塑料布假发。这种差异很容易让人把原因归于制作经费的不足。无可否认相比于权利的游戏第六季每集高达1000万美元的制作经费,国产影视剧制作经费的不足,让所有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好看的理由。李安和冯小刚间差的绝不是3D、4K,120帧

但笔者认为原因绝不止于此,看看国外工业化的制作团队我们就可以发现,五毛特效背后制作团队承担着无可避免却又与己无关的责任。以幻城制作团队为例,在请外国制作团队为主要人物和场景制作完CG后,国内150人的特效团队承担起了更加庞杂的制作任务。在五个月的制作周期内,所有特效师每周都需要工作90到120小时,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更是常事。更凄凉的是这些特效师一边用生命奋斗,一边又不得不思考制作完成后该去往何方?当一个项目完结后,辛勤的特效民工们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才能再迎来一份新的工作。这种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煎熬让特效师们背负了太多的压力,他们实在是不该为五毛特效背锅。或许当有一天我们能用流水线制作来代替熟练工的时候,特效师们能活的稍微惬意一点吧。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也在制约着中国影视业赶超世界电影先进水平。工业光魔作为乔治卢卡斯星球帝国的奠基人,在成立之初便由一帮技术领域的顶尖学子组成。面对卢卡斯的各种奇葩需求,这帮年轻人在一筹莫展时甚至可以通过研发PS来攻克难关。而中国首批投入后期制作的从业者中大部分是制片厂仓库管理员当然还有少数美工,而懂得电脑技术的人才屈指可数。虽然国人最为骄傲的就是学习能力,但当你拿到世界最先进机器的时候或许只有等“老师”们吃透了以后才能发挥这些机器的全部功效吧。李安和冯小刚间差的绝不是3D、4K,120帧

其实大家都知道经费和工具绝不是国产电影最大的短板。在天行者庄园中用靴子和主机箱外壳制作声音的忙碌身影上,有太多中国电影人需要学习的精神了。那种对电影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偏执或许才是好莱坞领先世界的原因吧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