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深扒丨孩子爱“吃醋”怎么办?

当下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即将迎来大结局,高育良书记这一人物的命运走向也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其前妻吴慧芬老师的心理自述,被很多网友作为至理名言,在朋友圈扩散开来:我不想让那些一直嫉妒我的人笑话我,现在的人心很可怕,有些人就怕你不倒霉!

深扒丨孩子爱“吃醋”怎么办?

大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嫉妒的体验。嫉妒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 它被描绘为一种道德上的罪过,或者一种需要用正直的思想去克服的弱点。它往往是指个人主体感受到自己想要的来自某个人的爱或关注被另一个人得到了,或者即将被另一个人(主体的竞争对手)夺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吃醋”。

但实际上,嫉妒心理并不仅仅属于成人世界,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它就与我们如影随形。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看,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


科学家近期发现,如果婴儿发觉有人抢走了妈妈的注意力,他们就会以大哭大闹、用力踢腿跺脚、哭闹不止的方式吸引关注,直到妈妈的眼神又回到自己身上才肯罢休。对于这一点,为人父母者早已深有体会。

他们不停发出怪声、踢腿、哭喊,像是在说“你快看看我呀!”。多伦多约克大学婴幼儿研究中心的负责人Maria Legerstee认为,这确实是婴儿想要表达的意思。她说:“当有人威胁到原本稳定的社会关系时,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这是正常反应。”而亲子关系则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

随着孩子日渐长大,社交生活越来越丰富,就会遇到各种状况引起嫉妒心理,孩子必须学会控制心中的“红眼病小怪兽”。来自儿童成长领域的专家以及有丰富育儿经验的父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应对方法,让我们一起学习下吧!


婴儿

对婴儿来说,嫉妒是一种生存本能。来自安大略省多伦多市的儿童成长及行为专家Gary Direnfeld这样形容:“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你是我的一切’。” Gary Direnfeld还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他同时指出:“婴儿需要父母每时每刻的关注,父母是提供他们一切生存所需的人。”相对应的,父母对婴儿的回应也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这对婴儿情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身为父母一定要时刻留意婴儿的哭闹。就算您当下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们身上,哪怕抱着他们轻轻摇晃,也是不错的做法。“这种摇晃就是在告诉婴儿‘宝贝,我注意到你了,妈妈在呢’”!

当然,对于家里的哥哥姐姐来说,父母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婴儿身上,会激发一种特殊的嫉妒心理——同胞争宠。对于这种情况,多伦多瑞尔森大学的幼儿教育教授Audrey Huberman给出的建议是,跟新生儿说说他们的哥哥姐姐,这是她认为最有效的做法。她指出:“婴儿需要你跟他说话,抚摸他,注视他,而你说话的内容对于哥哥姐姐来说意义重大。”Huberman 认为要不断跟婴儿谈论哥哥姐姐,批评或是表扬都可以。简单说说哥哥姐姐在做什么,比如跟婴儿说“你姐姐正在画画呢”,“你哥哥正在吃早饭呢”。


幼儿

和婴儿一样,幼儿的嫉妒心理也反映出分离焦虑。幼儿尚处于锻炼独立能力的起始阶段,他们会不时回头找寻父母的身影,确保父母就在自己身边。所以父母的回应仍然很重要,但要稍有变化。幼儿能听懂你的说话内容,与婴儿相比也更有耐心。您可以这样说:“我听到了,但是我帮姐姐的时候,你要等会儿才行”,这时候让他等10秒左右就可以了,千万别让他等10分钟。

深扒丨孩子爱“吃醋”怎么办?

“如果你的孩子两三岁大,偶尔让他觉得有点儿沮丧,也不是件坏事”,Direnfeld说。这样孩子会开始学着如何处理不愉快的情绪。Direnfeld接着补充道,但是千万不要单纯地冷落孩子,如果你对他毫无回应,他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并且燃起妒火。“我马上就来”,试着多这样回应孩子。


学龄前儿童

三四岁的孩子也会因缺乏安全感而嫉妒他人。但好的一方面是他们逐渐不那么情绪化,而且越来越能理解并顾及他人需要。这意味着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识别嫉妒情绪,教他们如何正确处理。

来自温哥华的Dave Olsen有一个四岁女儿,他就是这样做的。当他发现女儿 Anicca打断自己说话,直接用脸挡住他时,就会对女儿说:“我知道你想让我注意到你,但是你真得给我点儿时间,好让我跟朋友把话说完。”

埃德蒙顿艾伯塔大学儿童心理学副教授Christina Rinaldi指出,这样做完全正确,既没有助长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安心。这对化解孩子的嫉妒心理尤其重要。Rinaldi说:“父母一定不要向孩子传递‘因为你在使性子发脾气,我才妥协来陪你’这样的信息。”要让孩子知道,如果想让爸爸妈妈听他讲话,最好不要靠大哭大喊来吸引注意。可以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做,比如画画或看书,耐心等待一会儿,爸爸妈妈就会过来。

Huberman 指出,如果仅仅让孩子发现是他们自己的嫉妒心在作怪,比如对他们说“好吧,听起来你是在嫉妒”,往往会伤害他们的情感。所以父母在说话时一定要用中立、委婉的语气。“记住,嫉妒本身并不可耻”。父母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


学龄儿童

升入小学后,许多父母会觉得孩子长大了,应该不会有嫉妒心理。父母也许忘记了,即使是成年人也常常嫉妒别人。Rinaldi鼓励父母引导孩子思考引起嫉妒的原因,比如对他说“你觉得Rikki有了新朋友就不再喜欢你了吗”,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发现愉悦自己的方式,比如“下午不跟Rikki一起玩儿的话,你想做什么呢”。

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关注别人时,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受重视了。Huberman说:“调解嫉妒心理最有用的一句话是‘我只是说了些表扬别人的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认可你’。我们想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一样受重视。


青少年

即便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家庭教育仍要继续。孩子日渐成熟,要面临新的社会角色所带来的挑战。Direnfeld说:“他们正在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渐熟悉成年人的生活。但在青少年时期,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往往不稳定。起起伏伏,孩子就会受伤,容易嫉妒。”

父母该怎么做呢?Direnfeld表示,作为父母千万不能取笑孩子。他解释道,青少年的嫉妒心理源自内心的担忧害怕,如同初学走路的孩子和学龄前儿童的分离焦虑一样。因此,父母要做的同样也是稳定孩子的情绪,不要急于纠正他们,帮助孩子找到调整情绪的恰当方式。向朋友取取经,多听听他们的建议,与孩子争吵、打架、恶意中伤都只能起反作用。

“归根结底,嫉妒源于自我感受”,Rinaldi总结道。“我们都想要安全感,想要被爱被呵护。”作为父母,在给孩子安全感这一点上,我们有能力做得更多。


嫉妒与羡慕

我们经常会把“嫉妒”和“羡慕”混用,前者指因害怕失去某人或某物而担忧,后者则更倾向于对自己没有而别人有的事物所产生的占有欲和支配欲。

无可否认,当孩子想要掌握哥哥姐姐拥有的技能,或是想像某个同学那样考个好成绩时,适度的羡慕会成为努力的动力。儿童成长专家Audrey Huberman说:“身为父母要担心的是孩子过分羡慕他人,这种心理会让孩子走向自卑。”


孩子嫉妒心的大小和父母给的安全感是成正比的,所以,请不要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把你的时间花在麻将、应酬等无谓的事情上……作为家长,教育孩子是你的责任,陪伴孩子是你的义务,此时的你,和孩子在一起吗?

深扒丨孩子爱“吃醋”怎么办?

Source

www.todaysparent.com/family/parenting/why-so-jealous/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