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前法官演讲20年截面史:我的法庭生涯

前法官演讲20年截面史:我的法庭生涯

这是作者刘仕毕向法律读库的投稿。致谢。原题:无悔过往 不惧未来——一个法学生的法庭生涯。

很荣幸能够与90后同学们分享我的90后职业经历。看到同学们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我仿佛回到20年前。

1993年夏天,我毕业离开母校西政。当时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报考研究生。那时候大学生毕业是包分配的,当然作为只有背影没有背景的屌丝,从没指望能够有好单位好岗位。严格的户籍制度下,从哪来回哪去,除了极少数异地分配外,绝大部分毕业生回原籍。我回到原籍分配到了原县级曲靖市法院,然后又派到了经济交通文化最差的东山法庭。

怀揣着成为职业法官的职业理想开始了我职业生涯,这里成为我法官职业的第一站,这里开始演绎我的法界江湖,实现从一个法学生到一个法律工匠的兑变。

曲靖当时是县级市,建置基层法院,院机关之外,设两个城区法庭、五个乡镇法庭。同年共有五个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院里,在院机关简单培训了几天后,分别到五个乡下法庭报到。

东山属于汉、回、彝、苗、布依多民族聚居镇,是曲靖经济社会交通最差的乡镇,是距城区最远、人口最多、面积最广的山区,镇政府所在地(高家村)距城区62公里,区域面积420平方公里,自南向北呈狭长状,近10万人。南边是农区主产烟草,北边是矿区,出产煤和铅锌矿。

去法庭报到时,院里派了一个老法警驾驶一辆警车。从市区出发,水泥路、柏油路、坦石路、沙土路,路况越来越差,进入山地,路面崎岖陡峭,急弯长坡不断。艰难的爬上一个长坡,路边巨石嶙立,天气由晴转阴暗了下来。老法警戏言,“这就是传说中的山门口,过了这个口就进入你的地盘了”我笑,“这里是设卡打劫收保护费的好地方。”英雄所见略同,我想到的大家也都想到了。爬上长坡,交警、路政、林业、烟草、煤炭等五、六个行政执法岗位依次排列。

20年前,社会物质条件还比较匮乏,法庭与宽敞明亮雄武威仪这几个形容词没有半毛钱的关系。80公里路程颠了五个小时,终于到了法庭。没有自己的办公楼,在镇政府的一栋三层旧式红砖房中借用了五间。四间用于住宿,一间用于办公。办公室分内外两隔,里间存放档案资料,外间两桌三长凳,用于办公开庭。靠近门口的办公桌上放着一部老式手摇电话,内战片里国军连长用的那种。我们后来常常说自己一参加工作就享受连长待遇。没有车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后来配置了一辆边三轮摩托,再后来配置了一辆北京吉普。

法庭设置相当于民庭,庭长相当于民庭副庭长,科员级。十几年后,为切实解决法庭留不住人的困境,庭长解决副科。再后来一些地方改变了每个乡镇设置法庭的做法,集中设中心法庭,庭长高配正科。当时法院人员主要来自三个途径:军队转业、社会招干、学生分配。乡镇法庭条件差事务杂,庭长是当地人,80年代社会招干进入法院,其他几倍同事都是刚毕业的学生。

二逼青年欢乐多,苦逼的条件丝毫不影响工作生活的热情。送达、记录、订档、宣判、调解、开庭、文书制作,各项工作逐渐上手。按院里规定的分工,法庭办理刑事自诉案件、民商事案件。诉讼法并不被严格遵守,自审自记是常有的事。还没有实行立审分离、审执分离,立案、审判、执行一竿子插到底一条龙服务。案件标的很小,也没太多的技术含量,主要案件类型是离婚、小额债务、故意伤害。自我感觉根本用不着四年本科法学教育,参加个农村青年法律培训班,知道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过不下去就离、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欠债还钱、第一百一十九条打人赔钱就足够混饭吃了。调解历来是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用尽各种手段促使原被告和解,直至互联网+的时代,才从理论上知道我们那时自发地熟练地运用了信息不对称。每年会有两三次在赶集的日子协助院机关和上级法院开宣判会,宣判会上最震憾的一句总是由中级法院领导喊出:“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法庭的经费来自于院机关拨付,受制于地方财政,全院的经费常常入不敷出,甚至无法保障人员工资和基本办公支出,更谈不上福利。除了办案外,法庭还需要参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党委政府工作。催粮派款、刮宫引产、缉私打假、清税收贷、防火防盗、护路护矿……计生、工商、税务、水利、农林、农村信用社等等,有事都会来喊。出工有补贴,罚款有提成,我们也乐于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人有责,毅然加入了公安派出所的联防队,参与到抓赌抓嫖维护治安的神圣事业中。躲在小旅店的阴暗角落,观察着夜莺行动,总在不该出现的关键时刻出现,真心对不起嫖客。总设计师南巡解放思想的东风也吹到了西南。办公司、经济调解中心、有偿法律服务、法庭设到企业、与银行税务财政合办调解室、执行室,院机关也不亦乐乎地司法为民。当然作为乡镇法庭的屌丝,介样高大上的事业轮不到我们上。背着小书包到企业、机关找案源,为了点诉讼费执行费返还,争管辖、争执行,与兄弟庭室、上级法院抢饭吃。现在回头看,审判是副业,经济建设是主业,倒也符合党中央的政策。在乡镇四年,最大的收获是接地气,最大的困惑是太接地气。我后来一直说,中国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是世界上素质最高的法官,我们要懂法律、懂政治、懂经济、懂社情民意,还会用枪械警绳。

20年前毕业时,我在同学的留言簿上写下了:“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各安其命,各归其所。”我的本意并不是宿命,而是各自努力各自珍重。庭长在多个乡镇法庭工作二十年后调回院机关,一直停留在副庭长位置,副科。早我一年同样是西政法学生的同事在法庭足足十九年,回到执行局交流到检察院任副职,正科。早我一年的另一同事,调离法院到了纪委。晚我一年的另一同事,在法庭也是十几年后调回院机关,去年任庭长,副科。此前、此后,其他法庭的同事,发展最好的做到副院长位置,大多数没有任过院庭长、没有行政职务的工作三十多年来,退休时依然是科员。个体的命运深深的烙上时代的印迹。

青年时代最基层办案经历和社会兼职,在穷困的山乡磨练,曾经目睹贫穷、愚昧、罪恶以及不公不义,也感受到了社会最底层的纯朴真挚深情厚意,对中国农村矿区有了深切的认知。法庭四年,我受到了最好的社会教育,彻底领悟了信仰法治的意义。法庭四年,磨练了我的意志,形成了我豁达乐观平和大度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性格。法庭四年,收获了终生的友谊,收获了人生的积淀。20年法院生涯,四个五司法改革,我走过了我们时代大多数法院人走过的路,付出了青春和梦想,见证了社会进步的点点滴滴,也经历了法治建设的路转风回,虽然艰难但无悔。

20多年来,国家法治一直在进步。党委、政府、政法、律师、法务、风控,全社会、各行各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全社会投放到法治建设中的物质条件物资装备持续改善。培养储备重用了一大批法律人才,本科、硕士、博士,法律人才的学历也越来越高。法治意识、法治实践、遵守游戏规则渐渐成为社会共识。法院从各项经济建设中心工作中脱离出来,回归到审判、执行的主业,回归到司法自身的社会功能。但因科技、商业、文化等其他领域的社会变革太快,权利诉求、利益表达来得太猛烈,显得法治走得慢了些。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经过60多年的国家建设,经过60年的社会积累,90后的同学们没有太多的物质压力,没有太重的历史负担,强烈的自我、张扬的个性、权利意识、平等意识,90后的法学生一定能够演绎出更精彩的人生。90后的同学们已经或即将走上社会各行各业。如果到了最基层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即便卑微如尘,也不要迷失你的灵魂。如果未来,同学们成为政界、商界、法界的精英,掌握权柄、财富、话语,请俯身看一看社会的最底层,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句话赠送给同学们和我自己:在人生的路上,永远不要停下奔跑的脚步。

2015年5月16日于渝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