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洛阳城墙全部被铲平,真相解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4年日寇攻陷洛阳,在这7年间,战火的肆虐和日寇的不断威胁,让洛阳城不得不为了保护她的百姓,抵御外敌入侵,改变她原本的“容貌”。这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当数1939年洛阳城墙被拆。

洛阳城墙全部被铲平,真相解密!

透过东大街和鼓楼,依稀能看到洛阳古城的影子(资料图片)

记者 张晓理 摄

洛阳城墙在明朝被改建成大青砖城墙

洛阳城墙全部被铲平,真相解密!

洛阳城墙全部被铲平,真相解密!

网友发现拍摄疑似洛阳老城墙墙体,未经考证

来自:洛阳社区

在隋唐时期,洛阳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大的城市之一,如今的老城,只是当时洛阳城的一隅。

到了金朝,虽然洛阳仍是军事战略要地,但政治地位已经下降,远不如当时其他的中心城市。据《元河南志》记载,金朝开始重建洛阳东都城城墙,洛阳城规模后来变小,这样的城市规模,一直延续到近代。

在金、元时期,城墙还是土墙。明朝洪武六年,河南卫使明威将军陆龄决定将土墙改建成大青砖城墙。据记载,改建后的洛阳城墙高约13米,有4座城门,城门上建有阙楼。为了抵御外敌,各城门都建有瓮城,城墙4角还建有角楼。

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洛阳经历了多次战争,城墙也因此被不断修缮,城楼也被重修多次。到了清末,洋枪火炮在战争中的普遍应用,让城墙在军事防御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直到在抗战时期被拆除前,洛阳的城墙没有继续修建。

城墙的存在,不利于百姓疏散和军队转移调动

洛阳城墙全部被铲平,真相解密!

丽景门(网络图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洛阳城墙,因年久失修已经是“伤痕累累”,却依然保持着风貌,屹立不倒。

在1939年年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年多后,随着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的一声令下,在洛阳城周边屹立的城墙被铲平。

卫立煌为啥要铲平城墙?根据民国时期的《洛阳县志》记载:“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12月,抗战日久,敌势内逼,当道为国防计,为疏散计,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通令各县,城墙土基一律铲平。”

一直在研究洛阳老城历史的郑州大学客座教授、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健虎对此进行了分析:“从1937年开始,日军对洛阳进行轰炸,城墙的存在,对于抵御日军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阻碍百姓疏散和城内城外军队的转移调动。”

“此外,当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和河南省政府已经由郑州迁到了洛阳,洛阳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但是还缺少防御工事,城墙上拆下来的砖被用来在五女冢、上清宫、西工兵营和东关各处修建防御工事。”李健虎说。

仅用3个多月,洛阳的城墙就几乎被铲平

李健虎当年在研究老城历史时,曾拜访过一位叫做李耀卿的老人,李耀卿给他讲述了城墙被拆的过程。

“当时洛阳分为10个区域,老城是中心区域,现在的麻屯一带也是其中一个区域,李耀卿就是这个区域的负责人。”李健虎说,“李耀卿说当时卫立煌催得急,命令每个区域都得召集1000个民工,洛阳城区共召集了约1万人,部分县也要召集民工,由国民政府付工钱。”

就这样,数万个民工赶着牛车,浩浩荡荡来到洛阳城墙下。仅用3个多月时间,洛阳的城墙就几乎被铲平,拆下来的砖,直接被送去修防御工事,城墙土基被用来填埋城墙外的护城河,在原来城墙的基础上修建了环形马路,方便运输和部队转移调动。

“明朝修青砖城墙的时候,是把之前的土城墙用砖包在了里面,青砖墙被拆了之后,土城墙在城周还有部分残留。”李健虎说,“洛阳保卫战失败后,国民党第十五军军长武庭麟和部下撤退到城东南角文峰塔旁时,就是从那里5米多高的土城墙上跳墙突围的,摔伤的不少。”

(洛阳晚报记者 郭秩铭)

洛阳城墙全部被铲平,真相解密!

平台业务合作请联系电话/微信:15538599900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刷爆洛阳人朋友圈的历史文章!喜欢本文,点下面的大拇指呗!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