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十年追逐富民梦——记邢台县路罗镇大戈廖村党支部书记王清军

“年轻时,我就有一个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梦想,现在总算有了点眉目。”走在村里8米宽的水泥路上,63岁的王清军步履稳健,黝黑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他告诉记者,10年前,村里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去年达到7000多元。 王清军是邢台县路罗镇大戈廖村党支部书记。他带着记者到大戈廖村的山场参观。满山遍野的绿色一眼望不到边,苹果、核桃、板栗挂满了枝头,又是一个丰收年。“村里现有山场23000亩,其中18000亩都是果树。按照现在的收成情况估算,今年村里人均收入能超过8000元。”王清军自豪地说,十年里他和村民们一起绿化荒山1万多亩,栽种果树20多万棵,如今的山场已经成了村民们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回忆起十年前决定回乡创业的事情,王清军仍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2005年他从广宗烟草局局长的位置上内退下来,市里几家企业都想高薪聘请他。大戈廖村的老支书也找上了门,希望他带领乡亲们走上富裕路。当时,村里的生活条件不好,家里人也反对,但他毅然选择了回乡和乡亲们一起“创业”。 “东西十里长,山场五里宽”,是大戈廖村独特地理面貌的写照。王清军上任后就开始琢磨如何有效利用山场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他自掏腰包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周边乡镇的开发管理经验。回来后,先将500亩山场划为“示范山”,承包给有一定治山经验和技术的人进行样板开发。又把2万亩山场全部划分到户,定为“责任山”,一包到底,多年不变。同时,还聘请了林果技术人员定期到村里进行指导。对治山速度快、效果明显的个人村集体还给予奖励。村民的积极性一下调动了起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能省的钱都投到了王清军为他们开发的“金矿”里。当初为了搞规划,王清军跑遍了山场的一沟一岭,脚上磨出了水泡,一个月要穿坏一双鞋。为了争取山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支持,王清军隔三差五跑县里、市里和省里,递申请,送材料。 “现在水泥路都修到了山场里,拖拉机可以直接开到地头。山顶建有蓄水池,村民在自己的地头上拧开水龙头就能接到水浇树。”王清军告诉记者,十年来村里硬化山场道路20公里,新增变压器3台,架设高低压线路4000米,建扬水站5座、蓄水池10个、防渗渠道1万米,大大方便了村民对山场的管理。 “不仅要让村里富起来,还要让村里美起来。”十年来,在王清军的带领下,村里盖起了新民居,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幼儿园、敬老院、图书馆和文化活动广场等场所,使村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他本人已连续3年获得邢台市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