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夏商周传国宝器九鼎莫名落水,解密秦始皇的“泗水捞鼎图”

夏商周传国宝器九鼎莫名落水,解密秦始皇的“泗水捞鼎图”关于九鼎和秦始皇泗水捞鼎的故事,见于《史记·封禅书》、《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郊祀志》、《水经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首次东巡在琅琊台留连忘返三个月等待徐福三千人入海求仙无果,“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刻图所描绘的正是这段史实。

相传夏禹继承天子位后,用九州所贡之金铸成九鼎,将每一州的山川形势、奇神怪兽均铸在每个鼎上,鼎为三足象征辅佐王权的三公,形状也由圆而方,有九州大地四面八方之隐喻。禹命人拓出图象,昭告九州百姓。于是九鼎就成为王权的象征,鼎在国在,鼎失国亡。夏商周三代都把九鼎奉为传国之器。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秦昭公取得了九鼎宝器。在将鼎迁往秦国途经彭城时一鼎突然飞入泗水之中。鼎落泗水的具体地点,《史记·封禅书》言之凿凿:“秦灭周,周之九鼎没于秦,…….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泗水为禹治九水之一,古泗水和今泗水变化较大。它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因趵突、洗钵、响水、红石泉四源并发而得名。古时流经曲阜、沛县、彭城、下邳至古泗口入淮河,是古淮河的最大支流。古泗水由北而来,古淮水由南而来,是古代沟通长江、黄河的南北交通枢纽,以至于古泗水流经的江苏、安徽至今还有泗阳、泗洪、泗县之关联名。

古诗曰:“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青山点点愁。”不仅点出了泗水的流向,也吟出了泗水两岸的忧愁。秦在泗水流经沛地还设了泗水亭,担任亭长的竟然是取代秦朝的汉高祖刘邦。今天徐州城北大运河畔名为秦梁洪的村庄,水流湍急,猛浪若奔,是古泗水的绝险之处,传说鼎落其中。鼎落泗水,是秦始皇的一大心病:九鼎缺一,江山不固,传国不宗。于是借东巡之机,无论如何也要到泗水捞鼎,虽然以“弗得”的结局告终,但是秦始皇泗水捞鼎的故事却远远没有结束。夏商周传国宝器九鼎莫名落水,解密秦始皇的“泗水捞鼎图”

神奇的故事夹杂在朝代更迭中几经演传,在民间表现的扑朔迷离,更加生动具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依“孟浪”之说这样记载:“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和三代,大喜,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齿啮(NIE )断其系。故曰:‘称乐太早,鼎绝系。’”这就是秦始皇泗水捞鼎刻图的故事蓝本。故事虽然记载在《水经注》里,但画像石却是在汉代盛行开来的。汉代在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丧葬礼制建筑上雕刻画像的构石,多在河南南阳、山东、苏北、四川、陕西北部发现,构图内容多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垂教后世的历史故事和神奇瑰丽的神仙世界,以至于有“明清看北京,秦唐看西安,两汉看徐州”之说,徐州有汉代三绝之汉画像石(汉墓、汉兵马俑)。所以秦始皇捞鼎为龙所阻之说应该始于秦末汉初,那正是汉高祖刘邦的时代,一个曾经的泗水亭长。

《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见蛟龙于其上”、“东南有天子气”的描叙,隐约把“泗水”、“龙”联想到了刘邦身上。史实上,秦始皇“弗得”的神鼎,汉家皇帝也耿耿于怀,汉高祖时“龙齿啮断其系”,“鼎伏”泗水;汉文帝时“以望气见上”的赵人新垣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说现在黄河水溢出来,流入了泗水,言外之意鼎逆流而上了;到汉武帝时“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shui)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POU)视得鼎。”汉武帝改年号为“元鼎”,至此捞鼎之说终于圆了起来。 夏商周传国宝器九鼎莫名落水,解密秦始皇的“泗水捞鼎图”

据有心人统计,在已经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属于“泗水捞鼎图”的有37块。我从网上搜寻好象没有滕州这块,加上新发现的大约有40多块。其大多数为对称构图,在河面上临时搭建支架,支架中央有指挥台,秦始皇或者官员居中指挥,滕州这块秦始皇在岸上坐镇。支架下是捞鼎的船工或者水性好的民工,支架上两根柱子中间装有辘轳,绳子系在鼎的双耳上,支架两边拱桥上是拉绳子取鼎的众人。每每捞鼎出水,鼎中便出现蛟龙,咬断鼎系一端的绳索,再掉头咬向另一端。在咬断的一瞬间,鼎将重落泗水,拉绳子的众人纷纷晃倒,岸上的官员大惊失色。最为简单的一幅刻在砖上,干脆在砖的边缘按上两个滑轮两个人在拉鼎。

所以说秦始皇泗水捞鼎“弗得”是历史史实,而“龙”咬其系却是变了味的演化历史,是汉初政治统治者为了政治需要而炮制出来的宣传品,意在为秦亡汉兴制造政治舆论,汉代秦是天意所为,民心所向。故“泗水捞鼎图”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其艺术价值远大于历史价值,其历史意义需要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它是一幅彻头彻尾的刘氏政权的政治宣传画。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