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一个记者差点死在北京机场,除了谴责南航,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吧

11月22日,新浪微博名为“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在微博上贴出一篇《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说》博文,曝光在南航飞机上突发肠梗阻未获及时救治一事,引发各界关注。

一个记者差点死在北京机场,除了谴责南航,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吧

据了解,“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是辽宁一家媒体的记者,于今年11月9日乘坐南航CZ6101航班飞往北京,途中突发腹内疝并急性肠梗阻,向机组人员求助。但飞机停靠机场近50分钟后才打开舱门将其送医。前后共历时15小时才得到救治,幸运脱险。微博长文详细记录这一生死经过中冰冷的遭遇。

此事经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播后,引发公众强烈关注。目前,这篇长微博的阅读量已过700万+,发布此文章的多个微信公众号阅读数也过十万。在人们口诛笔伐南航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想想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呢?

一、急救被拖延的背后是急救体系的混乱

根据IT耳朵的了解,国内飞机上是配有急救箱的,箱内一般配有常用的医疗用品,然而国内的飞机上并没有配备随机医护人员,空姐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医疗培训,那这些医疗用品是等着谁用的?难道只能期待刚好有搭乘飞机的医生吗?在该记者突发急性肠梗阻的时候,飞机停靠机场近50分钟后才打开舱门将其送医,坐上救护车后已经痛的不能说话,谁还有能力去判断去哪家医院,命运全掌握在急救车上,如果是突发心脏病,以现有的飞机上的急救体系可能就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在该记者的叙述中,南航飞机停靠后迟迟没有开门的解释是没有收到机场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医护人员的存在也许能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或者应该挑选部分空姐定期进行一些专业的医疗培训以应对紧急情况。除此之外,飞机上的急救体系也应该得到加强,地面、空中与医院三方同时做好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应对突发事件。

一个记者差点死在北京机场,除了谴责南航,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吧

二、人们要更加注重个人健康的追踪

根据IT耳朵了解,这名发生险情的记者是一名有着12年新闻经历的记者。11月9号早7点,他在沈阳桃仙机场经过安检后,开始准备登机,登机前吃了一小桶碗面,一块小蛋糕,几小袋一只装的杏肉,正是吃的这点小东西让这名记者受了大苦,经过十五小时后的紧急手术,取出了一段长0.8米的坏死小肠。

实际上,肠梗阻就是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的一种病证,由于是急性,并不好预防。但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有更多关注自己健康的手段,现在的硬件多是监测心率、测量血压等手表手环,同质化非常严重,IT耳朵在众多智能硬件中并没有找到任何与肠胃疾病相关的智能硬件,可见智能医疗还没有足够垂直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记者差点死在北京机场,除了谴责南航,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吧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衣服有实时监控肠胃状态的功能,并且可以及时做出预警和建议的应对措施,那么不仅可以帮助到患者,还可能避免更多的痛苦发生。现在社会节奏快,很多人不注重身体健康,肠胃不好的年轻人也非常多,而针对这一块专门设计的智能可穿戴还少之又少。IT耳朵希望未来可以看到更多与健康息息相关的智能产品,让智能硬件不要为智能而智能,而是真真实实的走进人群并且帮助到人们的生活改善,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乐趣。

本文首发于IT耳朵 IT耳朵微信号:erduomi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