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北漂族”奔涌的列车乡情

本报记者 唐茹 本报通讯员 穆英

“北漂族”奔涌的列车乡情

图为父子俩隔窗挥手,父亲将手掌与儿子的紧对在一起,久久舍不得放下。 穆英 摄

“露露乖,要听爷爷的话。爸,您多保重……”2月26日12时30分,在汉中车务段汉中站一站台,即将踏上K262次列车的许建忠与女儿、老父亲依依惜别。白发苍苍的老父亲隔着玻璃窗,将自己的手贴在儿子的手掌上,久久舍不得放下。

许建忠,48岁,今年是他的本命年。2007年,许建忠和妻子张汉英调到北京工作。用他的话说,人到中年却赶个时髦成了 “北漂族”。也是那一年,他们一家人和火车站、进京列车结下了不解情缘。

“这8年,我们坐火车的时间和里程超过了前半辈子所有的,汉中到北京西单趟1800公里,一年至少4次往返,我俩仅坐K262/261次列车累计行程就超过了10万公里。”他说,人虽在北京,心却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女儿和年过七旬的老父亲。

许建忠曾打算将父亲和女儿接到北京长住,但老人嫌北京地方大、朋友少,不如农村方便;女儿若到北京上学,存在课程教材不一样等诸多问题,一家人不得不过起了双城生活。因此,许建忠夫妇每年都要挤出时间,回汉中陪陪老人、孩子。 “这些年,铁路发展日新月异,服务质量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打算今年抽时间带父亲坐高铁四处转转,老人当了一辈子农民,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许建忠说。

经常坐火车往返于北京、汉中间,在买票、进站乘车过程中,许建忠了解了汉中站 “汉水情”亲情服务内容,体验到列车员的辛苦。在旅途中,他还主动担当调解员,化解个别旅客的不良情绪。

春节前,他坐K261次列车回汉中。一位小伙子上车后不顾身边的老年旅客,横冲直撞。列车员多次提醒这名小伙子,对方不但不听劝阻,还骂骂咧咧,把列车员气得眼泪在眼中直打转。许建忠见状,先安抚一旁的老人,又拍拍小伙子的肩头,将他拉到一边喝水聊天。了解到这名旅客是因为工作上的事心情不好后,他以自己的经历耐心劝导对方,直到小伙子心平气和。

许建忠从小在农村长大,工作后一步步从乡镇走到大城市,接着又迈进首都,对乡亲们有很深厚的感情。老家的人到北京不论是求学、求医,还是探亲旅游,总喜欢找许建忠的父亲要他的电话号码。

3年前的一个雨夜,许建忠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求助电话,对方说自己是汉中老乡何丽,到北京3天了,忽然腹痛难忍。许建忠和妻子将她送到医院时,已经凌晨。原来,何丽得了急性膀胱炎。在许建忠夫妇的帮助下,何丽得到及时治疗,但已没钱买火车票。许建忠自掏腰包,买了回汉中的K261次列车车票。到车站后,许建忠联系北京西站工作人员,通过 “036”爱心通道帮助何丽提前进站上车,并办理了爱心接力手续,一路上都有列车员嘘寒问暖细心照顾。到汉中站后,何丽继续得到了 “汉水情”服务人员的接站、送站帮扶。

“离家远了,最对不起的是老父亲,总想在别的地方补偿下,只要遇到老家人求助,我和妻子总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许建忠微笑着说。

去年冬天,50多岁的老乡吴春英到北京游玩,不慎被一辆疾驰的汽车撞倒。吴春英拨通了许建忠的电话。许建忠夫妇及时赶来,将她送到医院救治,待她能行走时,经北京西站 “036”爱心通道,将她送上K261次列车。

“后来,何丽、吴春英打电话,说我是她们的救命恩人,其实,这是火车带来的情缘。有了家乡汉中站的‘汉水情’,有了列车员的爱心接力,有了北京西站 “036”爱心通道,我的生活里才有了如此美的乡情故事。”说到这里时,48岁的许建忠泪光闪烁。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