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历史上的“光棍达人”哪一位最特立独行?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中国传统社会,不认同这个主流价值观的剩男剩女需要勇气。中国第一个因为信仰(为了长生不老)成为剩男的,也许是东汉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佛学传入后,汉人世界第一个皈依佛门的剩男是北魏时期朱士行(法名八戒),他也是第一个西行取经的出家人,千百年后在吴承恩的笔下,他从“朱八戒”成了蠢笨、慵懒的“猪八戒”。第一个女尼是东晋彭城(今徐州)仲令议,她的父亲官至武威太守,她在洛阳听了来自罽宾国(今克什米尔)高僧智山讲佛后潜心为佛,并于公元357年受戒。五胡乱华时的后赵有女尼在都城邺修行,前燕时多至200女尼。

在儒家统治的世俗社会这些剩男剩女不入流,但北宋的林逋把这个世界提升了好几千米。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这是北宋诗人林逋笔下著名的《山园小梅》的诗词。尤其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林逋的北宋诗坛大家之名早为人所知,但鲜为人知的这位诗坛大家还是历史上最特立独行的光棍达人。

林逋,字君复,人称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少时苦读力学,通晓经史百家;性情孤高,喜好恬淡;自甘贫困,不趋荣利。年轻时代漫游江淮,不惑之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便叫门童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

林逋独居孤山,20年不入杭城,种梅养鹤为伴,终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宋室南渡之后,杭州成为了京都。朝廷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全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墓地。后来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一代名士,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于是便去盗墓。可是林逋的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台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乃砚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而这只玉簪分明是见证林逋爱情的信物。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刻骨铭心的前尘往事,才让他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就心如止水,归隐林泉独身终老此生呢?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但不能说他心中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恋之情。“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在林逋的这首《相思令·吴山青》词中,林逋以一个女子口吻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与心上人相恋却因故未能永结同心,终致于孤单一生。

“梅妻鹤子”不过是一段佳话,如果以此来解释他的恋物癖和对爱情和婚姻的排斥,大为不妥。

林逋远离尘世,虽然孤独寂寞,却体现出一种人格精神,也造就了几分清风傲骨。当时的文人墨客对他推崇极高。宋仁宗天圣年间,梅尧臣拜访林逋,在孤山前点燃枯枝败叶,围火彻夜畅饮长谈,一时被传为佳话。不久,范仲淹也曾前来拜望林逋,诗文唱和,流传千古。林逋去世后,欧阳修曾叹曰:“白逋之卒,湖山寂寥,无有继者。”其推崇之重,无以复加。陈与义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苏轼来杭州出任通判时,林逋虽已过世五十年有余,但苏轼对这位“不慕红尘只羡仙”隐逸诗人的清风傲骨仍是十分的感佩,尤其对林逋的那首咏梅诗《山园小梅》中的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推重有加,曾赋诗曰:“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就连沈括《梦溪笔谈》中也对这位隐逸诗人做了如下记载:

【文本诵读】

〖原文〗

林逋①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②小船而归,盖常③以鹤飞为验也。逋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棋,常谓人曰:“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

〖译文〗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养着两只鹤,放出笼子就飞入云霄,在天空长时间盘旋,再回到笼中。逋常常泛小舟游览西湖各寺院,有客人到逋的住处,就有一童子出来,在大门口接待客人坐下,为客人开笼放鹤。过好大一阵子,逋一定会划着小船回来,看来他是经常以两鹤放飞为信号的。逋清高闲逸,倨傲不群,多才多艺,唯独不能下棋,曾对人说:“我世间事都能做,只是不能担粪与着棋。”

〖注释〗

①林逋(968—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游历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终身不娶,以诗著名。卒谥和靖先生。

②棹:划水行船。

③常:通“尝”。

————————————————

头条号“春风化雨”持续为你分享最新有关传统文化思想,请点击右下角“订阅”,与我们一起每天享受一点文化的小菜。或者你可关注微信号“hxwh10(传统文化课堂)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严文科、郭海军主编的《穿越传统文化的小记忆》丛书,该书即将出版,分享部分内容,先睹为快。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