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马广群:拿起笔就痛苦,放下笔就要钱,肯定画不了画

说起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人,马广群说是那些不知名的画得好的画家;面对别人说不可能完成的40米长卷,马广群坚持伏案9个月,画了1614位将军;马广群的“朋友圈”记录了他近三年的创作轨迹,数量上有近400幅,题材涉及人物、山水、花鸟等多个门类……

2015年12月6日午后,在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的马广群工作室——群贤居,画家马广群先生接受了沈阳日报记者的专访。

马广群:拿起笔就痛苦,放下笔就要钱,肯定画不了画

●马广群小传

马广群,1967年生于辽宁省鞍山市,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促进会书画院副院长、沈阳日报书画院画家、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华夏名流书画院副院长、沈阳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凤凰岭书画院画家、辽宁中华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参加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全国精英报告会,获共和国建设者称号。

作品《共和国军魂》40米国画长卷参加建军八十周年巡展;作品国画《红墙》、油画《铁军》、《世纪新歌》参加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画展,其中《红墙》获一等奖;作品国画《红色记忆》系列参加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人大、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优秀大型画展并获一等奖;作品《往事1935》、《往事1955》作为党的十八大献礼作品;作品《童年的畅想》参加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画展并获一等奖;作品《甜甜的梦想》参加第12届全国美展并获辽宁省优秀奖;作品《壮士无违》参加致公党中央全国书画展获优秀奖;作品《壮士踏歌行》参加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书画展并获一等奖;作品《敌后群英》参加沈阳市文联举办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获优秀奖、参加“沈水丰年展”获铜奖。

马广群:拿起笔就痛苦,放下笔就要钱,肯定画不了画

▲马广群作品 敌后群英

记者:我们希望能让读者对您有一个直观一点的认识和了解,理性或感性的都可以。

马广群:我起初是画西画的,画油画,画中国画是近10年,这10年一直是画人物、山水和花卉也创作。我画的主题作品较多,自己对这样的作品、这样的题材感兴趣。可能这样的题材不能被市场所接受,但是我感觉个人在这里能提炼自我的担当。

我不喜欢那种把人物画得很夸张、特抽象的,我还是以写实为主,这也会是我将来的一个追求。关于自我提炼,我要给自己再留10年。

我画政治题材、正能量的作品,从来没有要跟风,我画伟人的感觉是我在画历史。一路走来,我不是什么流行画什么,不是口号是啥我画啥,没有围绕什么框架去创作。

我参加过国家层面的多次主题画展,也多次获奖,获奖并不重要,主要还是要看画家个人在技术上是否有扎实的基本功。从我个人创作角度来说,一是写实,以写实的角度去创作中国画的人物。再有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发展,就是人物的具体化,对人物的情感表达。

我去年到陕北做人物写生创作,去的是榆林市的一个镇,画了23天,我画了46幅。你如果不走进去,根本画不了陕北人,我的写生对象最小的76岁,最大的96岁,90多岁的,他见过毛主席和刘志丹,画那样的人,他会给你什么样的情感?比如陕北老人抽烟,他拿袋的姿势,你没去过、没看过,就很难画出来。表情、动势,细节太多了。比如他用火柴点完烟之后,火柴梗他塞耳朵上,回家后再放盒里,他说等再点烟时能用上,别浪费,他们也不用打火机,烟斗就在胸前这么挂着……不抓这些细节,你要搞创作,肯定不行。回来之后我又创作了“画不完的陕北情”题材的一组作品。

然后,是怎么在生活中提纯自我。自我就是你本身对人物的观察,我们看改革开放后的油画《父亲》,别人画不出来,就是因为罗中立真正走进了生活,走进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艺术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要提纯,这个纯度是你自我的底色。一般经典的画都是从生活当中提炼。创作作品的同时,你也是修炼自我,从文学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历史的角度修炼。

第三,提纯之后,就是完成自我。从自我的角度,形成一种风格,但这种风格不是标新立异,奇、特,不是这样的概念。好作品就是让人感到完善自我,把握住生活现实中给你的气息。中国画中的道是让你由技入道,需要自我更新,展现自我。

马广群:拿起笔就痛苦,放下笔就要钱,肯定画不了画

▲马广群作品 家有贤妻图

记者:画家的创新,是避不开的话题,您在艺术实践过程当中,对创新怎么理解。

马广群:我实践过程当中,首先是自我掌握的东西一定要表达。比如说我对每一个人物的看法,都会不一样,包括我外出写生或平时找一些模特,要搞清楚他的职业、他的喜好到底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去搞创作,写生的过程就是创作。

创新不是冠冕堂皇的,不是在一个领域这么阐述,到另一个领域去玩文字游戏,画画也是这样,不是在一个角度上把别人的想法变成自己的就叫创新了,不是。这个创新,是你脚踏实地地把你自己的东西展现出来。

我们学画画要临摹《芥子园》,现在看《芥子园》它成为一种教材,你的画要是也成为教材,那就错了,要成为作品。作品不是单纯体现在我拿出来跟别人不一样,这不叫创新,要在一样当中寻找不一样的东西,专家来看也好,外行来看也好,就算不懂美术的人来看,至少他心中有美的感觉,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作品,只要你有美的感觉,肯定被人能接受。

如果有人说“我不懂,但我看着很美”,那就应该是好作品。我感觉,美术,首先心术得正才能美,术在哪,就是你的心术。拿起笔就痛苦,放下笔就要钱,这个感觉,肯定画不了画。

我去看画展的时候,一定要挑能让我站住脚的作品,特别是群展的时候。现在画展这么多,一个作品能让你停留一分钟,这个画可能就是好画了。有很多不知名的画家,群展的时候,作品能给人“这幅画太好了”的印象。一看,既不是美协主席,也不是理事,也不是哪哪院长,再看简历,是从小热爱画画,画了几十年。

我现在每天画七八个小时,只要有时间就画画,每天就是这么过的。

马广群:拿起笔就痛苦,放下笔就要钱,肯定画不了画

▲马广群作品 甜甜的梦想

记者:说说您之前的经历。

马广群:我在鲁美学习过油画,回鞍山老家,为了找工作,学了染织。然后进到了鞍山的工艺美术厂,做贝雕画。2005年,在沈阳又捡起画笔。2006年、2007年画长卷。到现在,又是10年。

记者:您职业化的选择,一开始就很明确吗?

马广群:我画国画缘起就像赌气,我对朋友说看你们画题材,我要画个40米的,他们说你肯定画不完,9个月能画完吗?2005年有的这个创意,画40米的,1614个人物,从十大元帅到1000多名中将、少将,找资料就找了近一年,我说我肯定能画完。

当时在沈阳租了个小二楼,50平方米,那时就是趴在桌子上画,9个月,手背全肿了,鼓包。4米长一张,正好10张。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了这个作品。长卷创作完成后,我感觉自己有了信心。第一次拿国画笔、拿水墨,画40米。之前对国画研究过,没练过。之后这十年,是我自己一直在提炼了。

画人物画在中国领军的几人的作品我都看,但是不能大杂烩,不能乱炖,要掌握一个主线,就是这个画你到底要体现什么,画写实,还不能画成一张照片,画不是摄影作品。国画就靠黑白关系、阴阳关系,利用中国画特殊的感受,就是水的灵动性,墨的扎实性,一波三折的特点,学术上要掌握,技巧上必须扎实,然后你才能在里面变化。

我们临摹八大山人、吴昌硕、徐渭,看他们画个小鸟,那么简单,现在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是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那么简单,他们什么都能画,是里程碑。人物画中必须有山水的提炼,勾皴点染怎么来,留白怎么来,墨块怎么来,组合在哪里,都是从山水来的,从山水从花卉的一点点小枝叶来,写一个小兰草,变了之后,就是一个大树,一个小树叶,画多了,就是一棵大树,整体上,中国画讲究线,西方画讲究块和面,线来源于中国的书法,书法也得练,我每天早起,用一段时间临帖,这样画画时笔法能抖开,否则拿笔紧张,人物会画得不松弛,这些都是连贯性的。中国书法来源于哪?中国的文化太多了,唐诗宋词都在里边,这又是一种感受。古人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几种变化的过程很重要。

马广群:拿起笔就痛苦,放下笔就要钱,肯定画不了画

▲马广群作品 论道

记者:这也正是我们想问的,创作中的题材的关系。

马广群:我之所以要画主题作品,是因为有许多人会记得这一段历史,像写一本小说,写一个历史事物一样,你要表达的故事是什么,你内心中的感受是什么。一是我的画会让很多人知道,你这个画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边,二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事件是怎么回事,三是,我们都围绕这件事活着。这个追求,无竟无休,这里面有一个不变的道理——就是一切事物都在变,在作品给人看的同时,自我得表达出来。画家选题材第一应该是立意问题。立是自我的东西,意是表达的意图,然后才能选择结构。

马广群:拿起笔就痛苦,放下笔就要钱,肯定画不了画

▲马广群作品 壮志无违

记者:马老师,对您说的能让人驻足的作品,您觉得是赋予了它什么呢?

马广群:我感觉从赋予的角度说,应该是这个作品拿出去,人们能记住,你刻画它的时候,你给别人看的时候,第一你看到它的时候要满意。一定要按照大家能接受的情况去画它,而不是看这里面有多少含金量。

我必须完整地把它做完,我追求的是作品要完整。完整就是我刚才说的三点——先提纯,再自我,再表现。它是完整的一幅画,如此而矣,没有什么其他的任何想法。包括我将来的画展,我不会去标新立异做一些东西。我的作品给予大家的,要是真实的东西,不讲求虚无缥缈。历史也好,现实也好,真实地表达。情绪也要符合这幅画主题,你要给予别人什么,相互间感应、对应、呼应,这样出来,这幅画才能是完整的。

马广群:拿起笔就痛苦,放下笔就要钱,肯定画不了画

▲马广群作品 老两口

记者:作品拿出去之后,有一个面对的是大众还是小众的问题,您怎么看?

马广群:我认为我的作品可能和大众化脱离,每次画画时,如果去想完成一个作品是迎合某个人的味道,或某个市场的要求,迎合大众化的需求,这个画将来到市场上值多少钱,这样的画,画不完,也没法画。但小众也不是说你自己有性格了就是好画,不是那个概念,我的追求,还是自我的东西,别人说好,我自然高兴,但有些也不是别人说好才好。

我画的那幅老太太,我就是想到我母亲了。我母亲去世之前告诉我,你不要画我,但你要画母亲的题材。我小时候,母亲教我画画,是我的启蒙老师,她那时候画玻璃,我们小时候,家中立柜上有玻璃,玻璃上面有画,人们到我家求我母亲画,画鱼、画兰草、画牡丹、梅兰竹菊。母亲去世之前告诉我,儿子你画一幅关于母亲题材的画,画一系列也行。我母亲非常懂,她快80岁的时候,许多唐诗宋词还记得很清楚。我那天画那幅,边画边掉眼泪,这是我个人的小众,别人可能不理解。


记者:但是这样的画,一定是有感染力的。

马广群:这个画画的不是我母亲,但是情怀在里边,这是我的小众。

马广群:拿起笔就痛苦,放下笔就要钱,肯定画不了画

▲马广群作品 母亲是明灯

记者:作品中有古典文化题材的,谈谈您的创作选择与想法。

马广群:那种题材是为主题创作服务的,是表达一个情趣,是闲暇当中的一种勾勒,释放自我内心当中的一些情怀,也是画一种个人修养,为大的创作服务。

记者:您画的山水,往往是大山水,很少那种局促之作,谈谈您在山水方面创作的定位或思考。

马广群:我画山水基本还是以写实为主,兼工带写,大写意山水画得很少,我画的主题井冈山的多一些。都是我走进生活当中了解到的,没到过的地方,我画不了。我画山水,体现出来的,还是平远、高远和深远,也是画构图关系,立意和题材重要。画山、画水、画人,总是跟我个人的情怀有关。山水画重视气势,这种势重要,是第一印象。

马广群:拿起笔就痛苦,放下笔就要钱,肯定画不了画

▲马广群作品 山高水长万物生

记者:刚才您讲了母亲对您的影响,其他的对您艺术创作有影响、印象深的人能请您说说吗?

马广群:对我艺术创作有影响的,除了我妈,就是真正的没有名的画家。我有几个朋友,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在北京,他们画画干啥?是为了礼拜六、礼拜天上潘家园去卖,画得真好,但卖得就是200元一张。他们的画,真正的画家评价是“画得太好了”。他们的苦闷,给我的印像太深了,他们刻苦,也在找题材,画得老牛了,但是没有用……

记者:有这样的现象,就是艺术家本身对作品和评价,往往和公众的评价错位。

马广群:有很多画家办画展,先说领导名,后说画家名,这就说明问题了。

记者:谈谈您今后的艺术走向。

马广群:将来我会有改变,我会创作我们东北抗联系列的题材作品,体现东北,也是自我更新的问题,构图会变,变化也会体现自我的提升。

沈阳日报记者 赵威 王晓辉

编辑 李淳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