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退休老人10余年写200余万字

退休老人10余年写200余万字

76岁的陈泽继老人,退休后选择了“不甘寂寞” 的生活方式, 退而不休,奉献余热,以他的学识和智慧,发掘西充独特的人文历史,弘扬西充的忠义文化。他写小说、 写剧本、采访抗战老兵,十几年来, 撰写了200余万字的作品,为西充的文化工作默默地添砖加瓦。

寻访老兵 自费采写抗战故事

“西充自古多忠义之士,抗日战争时期, 更是涌现出了众多为保家卫国而战死沙场的好儿郎。 他们中有的有幸活到现在, 把他们的事迹整理记录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2014年,已75岁高龄的陈泽继开始寻访抗战老兵。

陈泽继告诉记者, 西充抗战老兵这一群体, 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采访抗战老兵,就是在跟时间赛跑,跑慢了,就会成为永远的遗憾。“1917年出生的杜超老人,参加过长沙保卫战、常德会战等重大战役,今年3月去世,没能及时采访,至今遗憾。”为此, 年事已高的陈泽继一旦掌握老兵线索,就不分严冬与酷暑,第一时间实地采访抗战老兵。

“凡抗战老兵所在乡镇村居,我必亲自前去探访。”陈泽继说,为采访抗战老兵, 他不仅对住在县城附近的老兵登门拜访, 也去过西充的高院、西碾、鸣龙等偏远乡镇。有的老兵住在村上,离场镇还有十余里,而客运车辆只能到达场镇,陈老就徒步而行。

西充抗战老兵曾在湘鄂一带作战,在采访时,除全国交通地图册外,陈泽继每次都会特别带上湘、鄂地图,帮助老兵回忆抗战经历。晚上到家后,则在电脑上和史料中查证老兵所说的战役与史实,以验证其真实性,之后,才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为确认所写是否有误,文稿打印出来后,陈泽继又再次到老兵家中,将所写内容与老兵一一核实,方才定稿。

自采访抗战老兵以来, 陈泽继自费采访了21位健在老兵, 以及根据资料整理出了已辞世的5位抗日将士的故事。 如今,这些倾注了陈泽继心血的文稿, 绝大部分已被收入《抗战中的西充人》一书中,成为西充抗战史的宝贵材料。

笔耕不辍

坚持弘扬忠义文化

采访抗战老兵, 撰写共计十余万字的老兵口述史, 仅是陈泽继致力于弘扬西充忠义文化的一个方面。事实上,早在15年前,从退休时起, 陈泽继就将其全部精力放在弘扬西充忠义文化上。

“年轻时,就对以纪信将军为代表的西充忠义文化倾慕不已, 当时就特别期待有人能写一本全面客观还原纪信将军的历史小说。”陈泽继说,但至今没有找到这样的历史小说。于是,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陈泽继立即投入到追寻纪信足迹的艰辛工作中。

为还原纪信的真实形象, 陈老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史料,还到汉中、咸阳、天水、荥阳、徐州等地,行万里路感受历史氛围,实地了解纪信事迹。2006年,耗时五年,几易其稿,定稿达96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汉将军纪信传奇》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年,除采访抗战老兵外,陈泽继还根据西充“八百壮士”出川抗日的故事,写了大型话剧《热血壮歌》和歌剧《抗战中的一家人》,经排练演出,广受欢迎。他还把抗战老兵简介和所拍的老兵照片或资料图制作成挂图,带到纪信广场和多扶、双凤等乡镇展出,群众争相观看。“看到大家情不自禁地称颂将士们英勇抗敌的可贵精神,称赞西充忠义精神,我就感到特别欣慰,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陈泽继说。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