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勉县朱家河村张素萍用没有血缘的亲情温暖老人

没有血缘的亲情

——勉县武侯镇朱家河村张素萍孝老爱老事迹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汉中讯(通讯员 武侯镇 谢军跃 记者 胡汉杰)勉县武侯镇朱家河村有一对孝老爱亲的夫妻,三十余年如一日,孝敬和赡养与两人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老人,树立起尊老爱老、孝老爱亲道德楷模,受到村民的尊敬。

“要是没有张素萍两口子,汤家老太婆不知道死了多少年了,更谈不上能活到现在,真是前世修来的福了。”住在不远处的王老汉深有感触说道。

现年61岁的张素萍70年代嫁到本村的汤家,1980年夏天丈夫丢下两个 1-6岁的孩子不幸离世。回想起当时的景象,61岁的张素萍说着说着眼泪止不住淌了出来,对于当时未满30岁的她就像晴天霹雳。老年丧子、对年近半百两位老人的打击不言而喻,而对于张素萍来说,中年丧夫、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像天塌下来的感觉。

一年之后,经好心人的撮合,一位有责任、敢担当的青年男子王德成和她走到一起,出于对她的同情,两人抛开世人的偏见,共同在大山深处演绎了没有血缘的尊老爱老、孝老爱亲的故事,为后人立起来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模范标杆。

三十多年来, 张素萍夫妇把汤老夫妇当做她们的亲人关心着、呵护着,从没有半句怨言。 1987年汤老太爷因疾病缠身不幸离世,张素萍更是对汤老太婆照顾有加,嘘寒问暖、端吃端喝胜似亲生儿女,靠丈夫微薄工资和两个儿子的接济、相依为命共同撑起了这个家。

2012年2月, 90余岁的汤老太婆因高血压不幸瘫痪于床,这对张素萍夫妇来说又是一道坎坷,除了农活外、两个儿子又都不在身边,伺候老太婆的生活起居就压在她的身上,虽然丈夫工作之余给自己帮忙,但对家住大山深处她来说感到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丈夫上班一周,家中农活和照顾老太婆生活就全指望她了,遇到周末才有喘息的机会,逢到节假日儿孙回家了才感到大家庭的温暖,想想自己、看看一家人的支持,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让老人多活一天是自己履行承诺最直接的回报,看着张素萍体贴入微照顾的细小动作,依然感受到的是温馨:“端屎端尿、翻身洗澡、那都是伺候瘫痪人的基本常识,最糟践人的大便秘结,病人痛苦、活人受罪,有时候几天不走动、只能用手抠的办法排便,时常是抠着抠着就溅得满身都是屎尿,‘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说的最真实,没有办法,只能用真实的行为尽忠尽孝”,张素萍说着说着就哭出了声。忙天里,不忘按时放下手中的活给老人做和口的饭菜一点一点的喂;闲时了,夫妇两把老人抬出屋晒晒太阳、透透气、说说话。冬天来了,棉衣棉裤早早穿在老太婆的身上,火笼里的温暖伴随度过三十余个寒冬腊月。“近三年有病在身、穿的、铺的经常是没等拆洗的晾干就又糊脏了,翻身、擦洗指定要勤快、隔两天都要进行一次,两年多褥疮是好了有长、长了又好,全靠自己的两双手”张素萍指着一堆尿片说道。“我经常到县城办事,别的事情都是小事,给她卖水果、零食和服用的药都是最重要的事,一点也不敢落下,吃的方面最讲究,也最花心思” 丈夫老王接着说。当问及张素萍有没有后悔过,他肯定地说:“不后悔,尊老爱老是传统美德,虽说我们和她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有儿女、我们也有老的一天,关心和赡养老人传承着的是精神,后人也会从中有所感悟”。

看着张素萍夫妇辛苦的身影,由衷的是敬佩,她们支撑的是担当,传承的是孝老爱亲真实写照。有人说,“亲情是护身符、是牵挂、是家的温暖”,但像她们一样、没有血缘的亲情展现的是大爱,是家的温暖、是爱的传递、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缩影,她点燃的是一盏明灯,照亮的是传统美德传承之路。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