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调结构:打开中国发展的动力转换之门

(小标题)大调整新路径: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动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协调要动力

大调整当有新路径。

如果说“失衡”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最主要标签,那么“均衡”就是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主攻方向。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眼中,新常态下的调结构,关键要实现一系列均衡——

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更加均衡;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更加均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更加均衡……

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重大突破,政策举措是否对路有力,将决定中国经济动力转换的成败。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旋钮——

进入“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已不在扩张经济总量,而在提高经济质量,一言以蔽之,就是提高生产率。

好比西医的强心针和中医的汤药调理,经济学家认为,供给侧改革重在依靠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降低企业税率、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一系列长效措施,最终将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

今天,中国经济正在按下这一动力转换的“快进键”:从简政放权到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鼓励创新创业到为企业减税降费,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财税、金融、价格、国企等领域改革……

以市场之手出清过剩产能,这是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之举——

无锡尚德,昔日全球光伏产业的龙头大哥。这家企业曾经在短短8年间,从在纽交所风光上市,到一度陷入严重产能过剩和资金链危机。

而在毗邻无锡的常州,同样是光伏产业,天合光能却尝到了靠市场找机会的甜头。

“我们在印度看到,有商人在马背上放两块光伏电板,走街串巷做手机充电生意,这给我们很大触动,追加了在南亚市场的投资。”天合光能媒体关系副总监叶超说。

今年三季度,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出货量创行业季度纪录,成为全球翘楚。

冰火两重天的企业命运背后,市场力量清晰可见:依靠市场,产能均衡;脱离市场,产能过剩。

对于这一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恶性肿瘤”,到了痛下决心实施“外科手术”的关键节点。

“产能过剩出清关键,是依靠市场之手实施兼并重组,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让没有市场前景的、该倒闭的企业倒闭掉。”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说。

打开动力转换之门,更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上海,中国经济发展最前沿城市。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经济增长6.8%。其中,投资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0.7个百分点。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说。

上海两个增长率的此消彼长,意味着经济发展正在上演新旧动力转换。

世界研发1000强企业中,70多家在上海设立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总部,仅次于硅谷和东京。

北京,中关村。昔日图书零售批发业聚集地,如今成为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和创业训练营。

仅仅一年多,这条200米长的创业大街,日均孵化创业企业1.6家,平均每天有一家企业获得融资,平均每家企业融资500万元。

创新,是未来中国必须遵循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中国决策者心中重过千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劳动、资本和技术创新是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在投资增速下降、人口红利弱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已经到了靠创新投入来驱动经济的时候,不可逾越,别无选择。”李扬说。

一方面推进创新突破,把旧动力积累的优势转化为新动力成长的条件,这是动力转换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促进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这将决定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成败。

“独特的创新模式正让中国成为全球创新领先者之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布鲁斯·马科恩认为,中国大规模、高增速、多样化的市场特色,正使其成为竞争性创新行为的“培养皿”。

大盘取厚势,官子有妙招。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是动力转换的又一出“大戏”——

出门打工,是我国中西部农民多年来共同的命运选择。不过在今天,回乡就业创业,却可能开启他们的人生新走向。

42岁的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农民杨永秀,今年过完年后就没再去广东的电子厂上班。他回到江津在当地一家笔记本电脑工厂上起了班,过上了每天能与家人团聚的巴适日子。

杨永秀个体命运骤然改变的背后,是中国区域结构加快调整、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潮。

“通过承接东部乃至国际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正快速崛起为世界级电子产业基地。”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

重庆,地处中国纵深腹地。今天,全球每三台笔记本计算机,就有一台产自这里。几年间,重庆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6倍,内陆地区排名第一。

如果用下围棋来形容中国区域发展,从沿海到内地,从布局“金角银边”到“决战中部”,随着棋局行至中盘,中西部地区有望缔造出不同于“沿海增长极”的“内陆增长极”。

胡焕庸线,是东北起自黑龙江瑷珲、西南至云南腾冲之间的直线,因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而得名。它划出了东部与西部、富裕与贫穷,也划出了中国区域经济的长期失衡。

随着区域协调的演进,经济层面的胡焕庸线正逐渐消失,增长的潜在动能得到释放。

协调发展不止区域协同“一子”。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空间将在协调中拓宽,发展后劲正在协调中增强。

目标既定,路径清晰。中国经济向着更均衡更优化的结构奋勇攻坚。

……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正待启航。

此时此刻,处于发展关键时点上的中国,愈发吸引全世界的瞩目和倾听。

从安塔利亚到马尼拉,从巴黎到约翰内斯堡,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断向世界传递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强烈信号——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我们强调坚持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让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工业化需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好自身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全球配置。”

……

这是创新增长路径的关键抉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不仅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也是引领经济结构重塑的一场深刻变革。

蓝图振奋人心,目标催人奋进。

前进路上,尽管会有巨大的改革阵痛,尽管会有诸多的风险挑战,但我们有更坚定的意志、更科学的方法,打开结构之门,激活增长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中国巨轮向着“两个一百年”目标扬帆远航。(记者张宿堂、陈二厚、赵超、刘铮、王宇、韩洁)(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