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垃圾分类接地气文明城市有底气

2010年12月至今,湖城垃圾分类走过五个年头。垃圾处理情况如何?记者从市垃圾分类办公室了解到,工作可谓有喜有忧,喜的是很多试点小区居民已养成分类习惯,垃圾减量效果显著;忧的是分类工作“道阻且长”,全面推广还需做大量工作。分类工作五周年之际,记者实地走访分类试点小区,采访相关部门,一同探讨破解之道。

加大投入细节设计很重要

“你看这些垃圾桶,是今年重新印刷的。上面图案清晰,造型还挺别致。 ”前天,在湖城田盛园小区,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分区域摆放着分类垃圾桶,绿色的标有“厨余垃圾”字样,黄色的标有“其他垃圾”字样。桶身上还有分类图示,图文结合,告诉居民如何进行分类。

这些细节,在田盛园小区物业管理部蔡主任看来,很有必要。“2010年,我们小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大家领到了专门的黄、绿色分类垃圾袋,一段时间宣传下来,大部分居民都养成了绿袋扔绿桶、黄袋扔黄桶的习惯。 ”蔡主任说。

为了更好地实行分类工作,蔡主任专门组织人员监督和推广垃圾分类,“每天垃圾投放比较集中的时间,我们都会到小区进行监督。 ”

蔡主任说,二次分拣的情况也是有的,“特别是老年人,实行垃圾分类的热情是有的,可记不清楚分类内容。 ”

市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垃圾分类的细节设计值得学习。比如英国家庭,配备了只能投放体积较小的餐厨生活垃圾垃圾箱;日本每年年底,市民都会收到一本年历,每天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垃圾的回收时间,年历上还配有漫画,告诉市民如何正确分类。这样的设计,老年人不用费心去记,就能准确分类。

垃圾清运车每天来回四五趟

昨天早上7点半,环卫工人徐姐如往常一样,穿上橙色的环卫制服,乘着垃圾清运车开始“上门”收垃圾工作,她专门负责湖城试点小区的垃圾清运。在河畔居小区垃圾清运点,垃圾桶里已堆满垃圾。

清运车停好后,徐姐和同事们将不同种类垃圾桶运到不同车辆旁,通过机械控制将垃圾桶往车内一倒,垃圾桶瞬间清空。她跟记者说,小区设置垃圾清运点,物业保洁人员把垃圾桶集中起来,他们会准时来“装车”拉走。“湖城十多个小区,每天我们从住宅区到垃圾处理场,要来回四五趟。 ”不一会儿,清运车里装满垃圾,慢慢地往垃圾处理场驶去。

市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量也在逐步增加。市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分三步走:收集—清运—末端处理。按照国家生活垃圾处理原则,市区生活垃圾处理逐步走向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推广垃圾分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希望全民参与,真正把垃圾分类工作推广。 ”

创新思路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

面对接下来的垃圾分类工作,该负责人表示,市垃圾分类办将开拓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调动居民分类积极性,采取新模式推广垃圾分类。“我们考虑推行‘垃圾分类 积分换礼品’模式。”该负责人说,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等统一纳入积分反馈平台。居民正确分类,就能获得积分,凭积分可兑换自己需要的各类物品。这是一种有效激励,有利于调动人们垃圾分类积极性。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行,但有些居民觉得垃圾分类比较麻烦。针对这个问题,市垃圾分类办考虑通过多种物质激励,促进垃圾分类实施,“我们期待物质激励和其它创新举措一起,引导人们更加主动地担负起环保责任。 ”

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也是推广分类工作的重要途径。深化垃圾分类宣传,利用标语、海报、社区广播、手册、宣传栏等资源,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和实践教育活动,使居民学会如何分类垃圾,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是推广分类重点,计划通过‘小手牵大手’等活动,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分类习惯。 ”“城市的文明发展,需要市民的齐心协力,也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助。 ”该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从意识、管理到方式,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将加大与各行业部门的合作联系,共同推进,希望居民积极参与,形成“垃圾分类 你我同行”的文明新风。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