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是的,《茶道新生活·潮州》终于要跟读者朋友们见面了。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210P,635g,对比《茶道新生活·易武》的176P,427g,这只是物理数值上的差异。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在新书的封面上,你可以看到新增的 “茶源地理”四个字。其实对于熟悉《茶道新生活》的读者来说,这四个字并不陌生。从最初开始,我们的定位就是“中国茶源人文地理”第一书。我们致力于回到产茶的每一片小产区,将生长茶、与茶共生、与茶共创的山、水、人、器、物、历史、传说、民族风物勾勒给爱茶爱生活的你——回归土地,看见茶——感受茶和茶背后那些来自大自然的来自土地的有温度的故事。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记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村简易火车站等候绿皮火车

走在创办这样一本原创内容90% 以上的《茶道新生活》系列丛书的路上,遇到各类友善的朋友,无论是茶人还是传媒人或者做品牌运营的,他们或表达着诧异或表达着观望或表达着关切,总之都对这件事情的难度表达了一致的看法:这个纸媒衰败的天下,你竟然想反其道而行之?!也有朋友直接表示了巨大的担忧。没错,要走回去,并不容易。就像一个人已经在成长的路上学会了很多的是非对错、头脑算计、担惊受怕后要重新回归一个孩子般的直接、简单、真诚,并不容易;也像我们真的想要探访一泡好茶,必定经历跋山涉水,山高水长的路途曲折一样并不容易。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雨天上山的路

在这样一个大家都图快和快餐文化的时代,要一两批记者历时一个月,驻扎在某地深入采写然后再慢慢选图慢慢编辑和印刷出来,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我们珍惜的,就是这份不容易:因为只有亲自去过,我们才不会道听途说;因为亲自触摸过产茶的山水,我们才会领会茶的灵气;因为我们亲遇了那些种植养护和采摘茶叶的手,我们才会懂得好茶的难得;也因为我们曾一步一步地爬山走路, 我们才明白慢下来聆听鸟鸣与感受风景对于活着的意义。

我们试图把亲历过、亲见过、触碰过的一切呈现给您,透过这样一本纸质的《茶道新生活》系列丛书,它带着纸墨的馨香,带着翻书的哗啦声,带着伴一杯茶的从容,将慢下来体味生活体味茶的温度传给你。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一杯茶,本来就是凝聚和传递人情的最好载体,而在潮州,它更是不可或缺的“茶米”。茶在潮州人方方面面的生活起居中不可或缺,无论是纷争还是祭祀或者拉家常,茶就是生活的大背景,而整个潮州就是个大茶馆,茶馆里最好看最有意思的也就是人了,所以除了茶源地理的部分,在潮州这本书当中,我们呈现了比较多有意思的人,也包括当年从潮州出到海外而今仍然依托传递着一杯茶的新加坡等地的茶人等。与其说我们是透过每一个地方在说茶,也可以说我们在讲着茶所交融出的各种生命状态。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翻开书,阅读他们的故事

我们在寻找和遇见各种喜欢她、产生共鸣的知心人,正是这样的人们,给我们信心和鼓励—— 当我把书递给吕礼臻老先生时,他仔细翻阅,然后说了一句“大陆还是有很多人在认真做事啊”,就这样一句,就让我心里暖了;和林谷芳老师聊天时,他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或许可以勉励你:日本一位热爱垂钓的渔者,经年累月地将每条他经过的水域等材料一点一点地精细地画出来,最终成为了一本在该领域最为详尽的独树一帜的书而大获成功;而《新周刊》创始人孙冕老爷子的理想主义和行动力则给了我现实的力量感:去做,尽情尽兴地去做…… 如果你也有认同而共鸣,愿意透过一杯茶汤让生命获得片刻安顿,暂且远离喧嚣,享受静心地阅读和我们一起进入茶山茶园的话,就请分享我们给你的朋友, 并且,至少,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加入我们吧。我们,在等待知味的你。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吕礼臻先生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范增平先生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郑建新先生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茶仙子鲍丽丽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罗军先生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王恺先生

种子已经播下,让我们一起用茶汤浇灌它,长出从容而健康的生活——

约茶约你,在这里。

文:吴垠

图:丘、吴垠、吴婕等

原文刊载于《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卷首。文章系“茶源地理”微信公众号原创首发。

《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潮州》来了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