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海南烽堠炮台古今谈

特约撰稿:乔德龙

海南烽堠炮台古今谈

海南的烽堠炮台是很有特色的古代遗存。《中国文物地图集 .海南分册》将其选为专题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秀英炮台还选作了重点文物图。

海南军区修的《海南军史志》有专门的篇章叙述海南古代海防设施,其中炮台部分列为重要内容,还有一幅炮台分布图附于书内。这本书体例是史、志结合,与《图集》不同。《图集》必须以物带史。现今物还在,那怕仅是一处遗址,也须是有迹可寻。凡无迹者,一概不收。所以《海南军史志》上所标示的炮台很多,图上环岛一周密密麻麻;而《中国文物地图集 .海南分册》所收入的文物单位则仅是现今还存在的,或还有迹可寻的,数量就少得多了。这是体例规定使然,一些专家学者、社会人士关心《图集》的编纂工作,向我们提出许多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遗迹为什么书稿上没有收入,这就是因为而今已无迹可寻的缘故。尽管如此,《海南军史志》还是启发我们选择了这个十分有特色的专题。

这一专题尤具海南特色。它是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产物。十四世纪日本南北朝时,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海盗,其势渐盛,逐渐形成海盗集团,不断对我国和朝鲜沿海地区进行劫掠和杀虏。古称日本为“倭”,日本海盗便被称为“倭寇”。抗御倭寇,平息匪患,巩固海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军事任务,海南岛当然也在其内。烽堠、炮台这一古代军事设施便应运而生了。

有史可考的为明弘治七年(1494),指挥张诩在沿海设营垒屯兵驻守,并在沿海紧关之处设立烽堠一百六十座;正德年间(1506~1521)减东西路烽堠八十五座;万历十八年(1590)前后重修。现在还可寻迹的仅有岛西沿海十三处。

烽堠也就是烽火台,亦叫墩堠。《辞海》上关于“堠”解释为“古代探望敌情的土堡”,墩堠为一种军事通讯设施。平素差兵夫驻守,遇警放烟,报告军情。古代北疆烧狼粪生烟报警,故又称为狼烟。段成式《西阳杂俎.广动植》:“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薛逢有专写《狼烟》的诗:“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用“狼烟四起”描述北疆战事。南方草木茂盛,自然以草木燃烧生烟。现在还能在一些烽堠炮台遗址找到当年举火后的木炭遗迹。现今文昌市和万宁市都还有叫烟墩的村寨,东方市的墩头镇曾是明初墩台烽堠所在地。三地均临海,其名当为古代烽堠名称的袭用。

海南烽堠建筑就地取材,多采近海珊瑚石垒砌外墙,内填黄土,尤具海南特色。多数烟墩建筑平面呈园形,一般八至二十米不等。现存最大的烽堠是昌江县海尾镇海尾墩和南罗镇新港墩,墩平面呈长方形,范围约六百平方米。

这些建于明初的烽堠,部份于明末清初废弃,另一部份则改建成炮台。原来的军事通讯设施改建成了军事防御设施。康熙十七年(1678)设置了海口水师营,分设炮台九座:东五座,西四座。雍正七年,添设崖州水师营,辖炮台七座。道光十六年,又设儋州水师营,辖炮台二座。至此完成了环岛海岸炮台防御体系的设置。墩头炮台位于东方市墩头镇北黎河入海口北侧,原为明初墩台烽堠,后改建成炮台。原有十个炮位,后废弃,铁炮尽失。曾出土口径一百二十毫米铁铸“太子炮”和口径一百毫米铁铸小炮各一门。此为烽堠改炮台的典型。

十年前(1989年)我曾在东方县文化局大院内见过一门铸铁炮,炮体硕大。一九九五、一九九七年省博物馆曾先后两次到新港和秀英两码头征集挖泥船从海底打捞的铁炮。第一次征集三门,大中小各一。大者炮身长二点九八米,口径十三厘米,外径三十五厘米;中者炮体上铸有“嘉庆十四年五月置……炮匠关明正、麦万聚、梁万城……”属国产炮台炮;小者长仅一点一米,口径八厘米,炮体小巧,上有皇冠图案,当为泊来品。大小炮口经相若,径壁却相差悬殊;二者同时出水,大者锈蚀严重,而小者表面光滑,体表仅有一层薄锈,足见当时中西钢铁冶炼和铸造业水平相差悬殊。第二次征集铁炮两门,均为国产。沿海各市县也多有铁、铜炮出土(水)。我曾建议在秀英炮台内设立“海南炮台博物馆”,将全岛各地的铁炮集中陈列,系统展示这一段历史,不过这只是我姑妄言之罢了。

现存基本完好的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湘西刘镇楚、王书之建海口镇琼炮台;光绪十七年(1891)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委派雷琼兵备道朱采督建海口秀英炮台。这两处炮台扼守琼州海峡,为海口港进入琼州府的咽喉。

曾听说有人将秀英炮台称作中国近代遗存的四大炮台之一,此说未知出于何处。近邻的虎门炮台扼珠江口,设三百来门铁炮,其规模之大,气势之宏,秀英炮台当然不能与之相比。虽然如此,秀英炮台设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军事上自有其不可替代之处。

镇琼炮台为市保单位,在海南建省之后开发建设的大潮中被一酒店占据,炮台几乎被掩没,十分可惜,但商家却又利用炮台的历史价值,在酒店内设一“炮台吧”,为陈旧的历史抹上一笔时髦的重彩,以此招徕客人,商家的精明可见一斑。挖泥船在新港附近水域打捞的是否就是镇琼炮台遗失的铁炮?还是留待专家学者们去考证,我不敢妄断。秀英炮台经多方努力由省军区进行了全面维修,已向社会开放。这次又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呈报中央。说起秀英炮台,由原来的破败不堪到现在的开门接待游客还真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几年前的秀英炮台还真是不堪入目:建筑坍塌,杂草丛生,所有的铁炮均不知去向。据有人说五八年大跃进时被用作大炼钢铁的原料了,这五门十九世纪末从德国进口的铁炮支援了中国超英赶美的全民大练钢铁运动。炮位掩体和兵舍成了打工仔的临时住所,恶臭,肮脏。一片破败景象。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多次视察秀英炮台,文化部门奔走呼吁,就炮台的管理,维修等问题不断提出建议。炮台的保护引起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因炮台属海南军区管理范围,经反复磋商,最终还是由军区接手投资维修。一九九七年,北京一家设计单位拿出了维修设计方案,军区通过省文管办邀请了各有关部门的专家召开了一次论证会,当时正好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黄景略先生在海南,也应邀参加了会议。黄景略先生就这个方案提出了看法并强调在文物维修中一定要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

秀英炮台经过整修确实已经焕然一新了。原来坍塌的地方已经维修,保护范围还重建了围墙,新造了五门铁炮架在原来的炮位上,只可惜振威、振武是两门小炮,也与定西、镇东、拱北三大炮同一规格,都做成了大炮。据说是因为造价问题,不管是何原因,反正是个遗憾。军区新建的一个油库已是既成事实,拆除可惜,将其改成了一个陈列室,也不失为一个妙用吧。总的感觉是这一处文物经过维修以后,新了,好了,加固了,有人管了。绝对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遗憾!非常遗憾的是“新”,焕然一新。整体上失去了历史感。

今年海南已将秀英炮台呈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希望能够成功。

凭蓝而立|向海而生

关注·文化海南

ID:wenhuahn0898

做海南最优质的文化门户,致力于海南本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