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乾隆打猎后吃的点心,要不要来一个

从北京乘飞机向东北飞45分钟后,就能到内蒙古赤峰了。

早在出发前,我那青梅竹马的朋友就发微信问我,接上你就去吃早饭,你想吃啥?我想了想说,就吃对夹吧,再配上一碗紫菜虾皮汤,如此甚好。

(1)

冬日的赤峰,树枝干巴巴的,但天空瓦蓝。它为我的归来下了一场薄雪,似椰蓉洒在精致的点心上,气温低,经久不化。

赤峰原名昭乌达盟,这座塞外明珠小城,早先以发现中华第一龙和红山文化闻名于世,如今也是内蒙古草原游的热门旅游线路之一。

这里有草原、林海,也有沙漠、石林和湖泊,毗邻清朝时期盛产大清皇后太后的科尔沁草原。

这里居住着满族、汉族和蒙古族,早在几个世纪以前,赤峰已经是一个北方知名商埠。幅员辽阔,物质丰饶的赤峰,也是古代中原地区饥荒年间老百姓的关外避难之所。

对夹,就是源于百年之前河北衡水一对迫于生计而来的苏姓父子的成功逆袭。

车轮滚滚,进入赤峰的老城区,拐进一条不算宽的街道上,停车,就到了城南对夹铺了。

掀开厚厚的门帘子,坐在对夹铺古色古香的木桌椅旁,一盘香气扑鼻的对夹端上来。顾不得烫手抓起一个,一口咬下去,对夹皮的香酥混杂着小米面的颗粒感,咸香兼具、肥瘦合适的熏肉搅动在唇齿间。闭上眼睛,长出一口气,就是这个味道了。我魂牵梦萦的故乡的味道。

乾隆打猎后吃的点心,要不要来一个

▲城南对夹

(2)

但凡知名小吃,总会或多或少的与皇亲贵胄扯上关系,对夹也不例外。

相传,清乾隆年间,正值盛世,乾隆皇帝每年旧历五月起都会到热河行宫避暑围猎。

有一次乾隆狩猎木兰围场,追逐猛虎至赤峰红山脚下。猎虎如愿以后,龙心大悦,遂在红山脚下命亲带御厨摆下满汉全席大宴群臣,其中有一道点心就是对夹(当时估计也不叫这名字)。除烤全羊外,三十八味宫廷御膳的美味佳肴中,就属对夹最为群臣赞不绝口。

乾隆打猎后吃的点心,要不要来一个

对夹是一种以特制的酥饼和熏肉为材料制成的特色小吃。直径十厘米左右的金黄色酥饼,像西安肉夹馍一样侧面劈开,夹上熏肉。

从选材和制作上看,对夹就像赤峰这个城市的风格一样,既有着浓郁的草原风情,又兼具着农耕文化的文明风骨。它把汉族人们喜爱的烧饼加以改良,与满蒙民族对肉类烤炙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别味道。

在有史料记载的对夹另外一个传说里,发明对夹的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赤峰人,而是清朝末年河北衡水一对苏氏父子。

苏文玉、苏德标父子迫于生计来到赤峰,在贩羊买卖失败以后,不得不在赤峰定居,以卖烧饼为生。

当时赤峰市已经有了比较出名的哈达烧饼,久居赤峰的苏氏父子经常想念起故乡的特色小吃“驴肉火烧”来,灵机一动之下,他们将哈达烧饼和驴肉火烧的优势完美结合起来,成为独具一格的“烧饼夹肉”,称为对夹。

(3)

这种烧饼不是普通的发面烧饼,而是用一定比例的酥油、水和面粉相结合做成油面。擀制造型入吊炉烤,出炉后用小米面或者糜子面蘸了酥油再涂一遍,继续放在特制的铁杈子上再烤一遍。

乾隆打猎后吃的点心,要不要来一个

这样做法作出来的对夹皮,外皮色泽金黄,内层呈半透明的层层叠叠状,分外诱人。

夹在对夹皮里的肉也非常考究,与陕西的肉夹馍里的肉是先煮后焖的烂熟不同。用来制作对夹的熏肉,也是沾了“皇亲国戚”,有故事在里头的。

话说苏德标二姑的大伯子姓梁,曾在清朝末年“奏事处”里做厨子,学会了宫廷里制做熏肉的方子。他经常去北京裕盛楼肉铺买肉,就把御膳房熏肉的技术传给了当年在裕盛楼当学徒的15岁的苏德标。

就这样,苏家在赤峰哈达城头道街创办了第一家对夹铺,取名复生隆,后来迁到二道街华兴饭店东隔壁。

复生隆开业时,集齐200多银圆雇工四人,后来发展到资产1000多银圆雇工十余人。

从1928之后的八九年间,复生隆一直保持着兴盛发展的势头。1937年,东北沦陷,复生隆被迫关门,直到1945年秋天才重新营业。

复生隆的对夹,特别讲究选料和火候。

苏家对夹里的熏肉原料,不是苏德标自己去肉铺挑选,就是买了猪自己宰杀。肥瘦适中的猪肉,佐以九料十八香煮到九成熟,再用铁锅熬红糖冒出的糖热气熏烤。既克服了用锯末谷糠烤制会产生较重烟熏味儿的问题,又为猪肉增加了色味。

(4)

岁月如流水,潺潺而过,昔日的复生隆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关于它的去向众说纷纭。有人说它并入了某个大型酒楼,有人说它的后人改弦更张换了牌子继续发展。

唯一能确定的是,现在打着复生隆这个牌子、星罗棋布在各地的对夹铺子跟老复生隆没什么关系。而我所能知道的关于复生隆蛛丝马迹也只是,复生隆的传人苏老爷子曾经住在赤峰市的头道街,见证着这岁月更迭和城市的发展。

与复生隆对夹铺的消失相反的是,赤峰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各种对夹铺子。这种有故事的吃食,已然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特色。

乾隆打猎后吃的点心,要不要来一个

譬如我正在吃早饭的这个城南对夹铺。我读初中的时候,为了中考时候的体育成绩,所有同学都早起跑步,然后才上自习。那时候最好的加餐,就是一个对夹和一碗紫菜虾皮汤。

乾隆打猎后吃的点心,要不要来一个

乾隆打猎后吃的点心,要不要来一个

那个对夹如今想来仍是香气氤氲、回味悠长。而只把他乡做故乡的那些年里,坐在我对面的曾经的翩翩少年,如今已生华发。

这多像一首词里写的,“十年飞雪寄京华,霜冷暮云斜,自有飘零心事,向来平淡生涯。他乡酒好、故园菊落、且莫还家。细忆半生流浪,不及一曲琵琶。”

就是这样。

文|于杰

编|张慧子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好食记”,发布内容均属原创,欢迎转发,欢迎投稿,欢迎提供美食线索。如需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好食记。

“好食记”致力于发现匠心美食,触摸手艺之美,旨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若有疏漏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