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曹锦军围炉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一到寒冬腊月,许多带着年味的美食就无处不在了。豆粑是黄梅民间流传几百年的一种传统食品,因味道鲜美,色泽微黄,口感柔嫩,营养丰富而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每到冬天,在农村,许多有土灶的家庭都会趁着晴好天气结伴烫豆粑。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2012年12月31日,我在杉木王寨拍摄过烫豆粑,2015年年底这一次是和钱方煜的栏目组一起到大河义丰村去拍摄手工制作的烫豆粑。

大河义丰村不大,但在历史上有着一笔,它曾经是义丰县址,唐武德四年(621),黄梅境内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我们到的时候是下午,大河镇义丰村的兰阿姨正在请左邻右舍一起来帮忙烫豆粑。烫豆粑流程是一个组合拳,是需要有人在锅边烫,有人在打下手——烧火。

传统的黄梅豆粑是用大米加黄豆,绿豆,荞麦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兰阿姨家烫豆粑是用1斤面粉兑2斤米,20斤面粉兑40斤米。米呢?是早米兑一半,迟谷米兑一半。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烫豆粑是有讲究的,有的人是用白萝卜擦锅,有的人是用晒干的丝瓜瓤来擦锅,方法不同,目的一样,就是把锅刷干净。在烫的时候,要用河蚌壳背沿着锅边把米浆糊贴均匀,使薄饼厚度一致。烫豆粑的制作程序是先把原材料米用清水浸泡十个小时后磨成浆糊状,然后搅匀放在大锅上烫成面盘大的薄饼,再切细成丝,最后晒干。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烫豆粑是个很细的活儿,一则往锅里抹油放浆要匀,二则要掌握火候。切的时候要求刀工老练,大小如一。由于原材料中多豆类,而且在锅中烫成了饼,所以叫豆粑。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刚起锅的豆粑摊在预先放好的簸箕里,薄薄的,搁一会儿就不热了,然后把豆粑卷成卷,会刀工的嫂子则坐在条凳上,熟练地滚动豆粑切成丝状。条凳不宽也不窄,刚好可以放一个砧板。刀起粑落,不大一会儿,箩筐里就盛满了切好的豆粑丝。

舌尖上的年味:黄梅一碗烫豆粑 神仙找我也不换

豆粑食用方便,可以炒,蒸,焖,煮。刚出锅的新鲜豆粑,加些大蒜苗、咸菜炒着吃,清香四溢,味道鲜极了。也有伴着白糖吃的。煮的豆粑可以放青菜,鸡蛋。色味俱佳,让人吃起来有点“黄梅一碗烫豆粑,神仙找我也不换”的意境。

作者:曹锦军 湖北黄梅人 爱好摄影 文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