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竹山:大项目支撑大发展 新理念绘就新蓝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竹山经济社会跨越提升、全面进步的五年。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二五”实现了胜利收官。

回眸“十二五”:众志成城铸就辉煌

竹山:大项目支撑大发展 新理念绘就新蓝图

一是以三大水电站建成投产为标志的产业发展实现大转型。五年来,我县逐步形成了“两绿三生”产业体系。绿色能源产业扬优成势,三大水电站投产发电,竹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电大县和全省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绿色食品产业扩规提质,建成农业特色产业基地120余万亩,培植六大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矿业有序推进,绿松石产业成为第一产业,发展骨干龙头矿产企业35家;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扎实,产业基地达23万亩,培植现代医药企业3家;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湖北旅游强县创建迈出坚实步伐。

二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的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五年来,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竹房城镇带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三年明显变化、五年大变化”目标,引领了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城市路网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达45%,县城三度蝉联“全国文明县城”,“山水绿城、生态玉都”大城区格局基本形成。美丽乡村快速推进,打造了省市级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45个。

三是以谷竹高速全线贯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得到大改善。累计实施重点项目750余个,投资总额44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交通建设实现历史突破,谷竹高速、十竹路竹山段、潘口一级路建成通车,打通了竹山“外联内畅”的大通道;农田水利大幅改善,农业发展基础不断筑牢;现代化电网建设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区六园”格局基本形成。

四是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实现大提升。全域推进生态绿化,深入实施“绿满竹山”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8%,堵河源、九女峰、圣水湖晋升国家级;加大治污减排力度,单位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任务;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完成了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7大类35个项目,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产品和绿色福利。

五是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的对外开放实现大突破。行政审批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北京市对口协作全面展开,招商引资成绩斐然,五年累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78个,到位资金156.5亿元,外贸出口8933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849万美元,分别是“十一五”的2.8倍、3.7、3.8倍。

六是以民生改善为落脚点的社会事业实现大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实现充分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公平惠及民生;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教育事业发展迅猛,竹山新一中建成投入使用,并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省级验收;卫生事业得到长足进步,新建12所乡镇卫生院、182个村卫生室,县级医院医疗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以十星级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十三五”时期是竹山厚积薄发、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

展望“十三五”:凝心聚力建成小康

竹山:大项目支撑大发展 新理念绘就新蓝图

大手笔绘就大蓝图

“十三五”是我县告别贫困、迈向小康的决战决胜期,我们必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坚持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坚持城乡统筹与“两带一区”建设相结合,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到2020年,“十星高地·秦巴强县” 建设取得新成效,力争进入秦巴片区和全省同类县(市、区)第一方阵,在秦巴片区率先实现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目标引领大跨越

目标是引领,是方向,要实现“两个率先”,促进大跨越,必须制定宏大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招商引资累计300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万元。

大举措推动大发展

一是围绕转型发展,下大力气做强富民产业。培育壮大“两绿三生”产业体系和各类市场主体,打造十大园区和五大产业集中区。二是围绕“两带一区”建设,下大力气推进城乡统筹。深化竹房城镇带建设,打造堵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生态产品转化升级示范区;加快城镇建设,确保全部行政村建成美丽乡村,所有乡镇打造成环境优美乡镇;争取实施十巫高速竹山段、引江补汉工程。三是围绕民生改善,下大力气打赢脱贫攻坚战。举全县之力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用三年时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实现242个贫困村17个乡镇脱贫出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卫生计生事业和文化体育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四是围绕增强发展动力,下大力气推进改革创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县外资金300亿元以上,纵深推进对口协作,打造京津冀对口协作典型示范。五是围绕打造幸福家园,下大力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推进生态绿化,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以上;大力推进治污减排,实施丹江口库区“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柯美顺 胡幼章 何金刚 陈圆豪)

谋划大项目 争取大投资 搞好大服务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朱德彬就“十三五”发展答记者问

记者:投资和项目工作在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未来五年,我县要顺利实现县委政府确立的宏伟蓝图,如何发挥项目投资的拉动作用?

朱德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我县项目工作提供了遵循。我们将围绕“一个主线”, 做到“两个注重”,提升“三个能力”,实现 “四个突破”,推进项目工作开创新局面。即以项目建设为主线;注重项目监管,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注重民间投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提升谋划项目能力,资金争取能力,服务项目能力;谋划重大项目突破1000个,投资规模突破1800亿元,全社会固定投资累计突破700亿元,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突破100亿元。

记者:面对我县处于“后水电”时期现状,未来五年,立足竹山实际,如何谋划更多的大项目?

朱德彬:要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项目强支撑。目前我们已初步谋划了“十三五”重大项目6大类971个,总投资1731亿元。其中先进制造类80个279亿元,包括以绿松石为主的生态矿业、以纺织服装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以石材加工为主的建材业、以特色食品开发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业等。现代服务类136个309亿元,包括以宝丰商贸物流园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以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为主的旅游业等。基础设施类198个562亿元,包括十巫高速、引江补汉、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能源开发等。生态环境类164个299亿元,包括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堵河流域及其干流治理、污水垃圾处理等。农业水利类148个94亿元,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奶牛养殖与奶制品加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社会发展类159个188亿元,包括职教集团迁建、妇幼保健院搬迁、全民健身工程、社会福利、就业及社保、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住房等。

记者:过去五年,项目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很大,未来五年,将如何在争取大投资上再创佳绩?

朱德彬:竹山属投资拉动型经济,目前全县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和城市建设还需要大量投资来推动发展,我们将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变化,分析政府投资的新方向,把握项目竞争的新优势,抢抓打赢扶贫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南水北调水源区及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机遇,主动对接国家11个重大投资工程包、专项建设基金、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紧盯国家重点支持和投向的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农业水利、交通、农村电网改造、现代物流、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加大项目衔接争取力度,确保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突破100亿元。

记者:县发改局作为项目工作牵头单位,过去做了很多工作,未来五年,如何进一步做好项目服务工作?

朱德彬:我们一是主动服务。履行项目牵头责任,勇于担责、积极作为,落实好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综合协调事关全县大局的重大项目,形成项目工作合力。二是乐于服务。在新常态下,对项目工作勤思考、善谋划、多协调、会统筹,不怕低三下四,不怕浪费时间精力,有付出就有收获。三是高效服务。采取上门服务、现场服务和协调服务等形式,及时破解项目建设中的难题;搭建好投资联审平台和信用体系平台,主动提供政策咨询,优化审批程序,落实限时办结制。四是廉洁服务。认真执行《准则》《条例》,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办事、快捷办事,急项目工作之所急,解项目工作之所需,把发展和改革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