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阿凡提,这个阿拉伯世界的机智boy实际上是个蠢蛋?

文:沈持盈

《阿凡提的故事》是陪伴很多七零后和八零后长大的一部动画片,在片中,阿凡提穿着穆斯林长袍、戴着头巾侧骑毛驴的异域形象深入人心。他博闻强识,聪慧异常,还嫉恶如仇,经常帮助穷苦人民,用自己的智慧设下计谋,让诸如巴依老爷等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阿凡提,这个阿拉伯世界的机智boy实际上是个蠢蛋?

【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中经典的阿凡提形象

在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中,阿凡提更是以“西域高手”的形象出现:他被人们叫做“纳斯尔丁·阿凡提”,他和李沅芷一起杀起敌来如砍瓜切菜般得心应手;武功高强之余,还是一位心理学大师,教李沅芷如何与余鱼同交流,算是将阿凡提的正面形象树立到了极致。

阿凡提,这个阿拉伯世界的机智boy实际上是个蠢蛋?

【《书剑恩仇录》中的“骑驴大侠”阿凡提】

西起非洲西部摩洛哥,东到我国新疆,都有阿凡提的身影。阿拉伯世界、西亚以及和中国等国家中都流传着他的故事。各地的文字口音不同,常在江湖飘的阿凡提也就出现了不少“小号”。金庸小说中的“纳斯尔丁”就是他在土耳其的称谓,马耳他人叫他“朱汉”,地中海国家的人们熟悉的人名则是“久法”……而在阿拉伯国家,他的小号叫做“朱哈”,在坊间流传的故事、各种书本杂志等印刷品中总有他的身影,堪比国内文学作品中的“小明”。

事实上,在阿拉伯国家,朱哈(阿凡提)这个机智boy还有另一个形象:他是一个闹出不少笑话的、令人喷饭的蠢蛋。

公元九世纪,朱哈作为蠢人形象,初次出现在阿拉伯古代作家贾希兹的作品《谈骡》中,书中提及了一个关于朱哈的笑话,但对于朱哈其人的情况只字未提。此后,阿拉伯另一位作家梅伊达尼在著作《谚语集锦》中,收录了一则关于朱哈的谚语,在形容某个人愚蠢时,可以说“他比朱哈还要傻”。

阿凡提,这个阿拉伯世界的机智boy实际上是个蠢蛋?

【阿拉伯作家贾希兹画像】

而还有一位阿拉伯古代作家阿比在著作《珍珠散文》中更是引证贾希兹的话并认为,朱哈的真名其实叫努哈,与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是同时代的人,并且活了一百多岁,并收录了四十余则以朱哈为主人公形象的笑话,并将其编排到以“傻瓜”、“笨蛋”为主的笑话集中,主要描写的是朱哈的蠢笨与马虎。

比如其中一则笑话中,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朱哈家的蜡烛灭了,妻子对朱哈说:“快把你右手边的火柴拿给我。”而朱哈却十分不解地问:“这么黑什么都看不见,我哪能分清楚左右手呢?”读罢令人忍俊不禁。

这些著作与资料似乎都在向我们说明:早期的阿拉伯文学中,朱哈(阿凡提)并不是一个聪明又伶俐的形象,而是蠢蛋一个。那么为什么,在后来的文学作品,这个人物就突然画风突变了呢?

这就要牵涉到另一个同名同姓的人物——圣训传述者朱哈了。《圣训》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传教、立教的言行记录。在伊斯兰教中,所谓“圣门弟子”,便是亲眼见过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并曾与其相处过的虔诚教徒,因此也是最了解他的言行和教诲。其中有些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为遗训传给了后人,便是我们常说的圣训传述者了。

虽然朱哈在一些作品中经常被黑,但阿拉伯也有另一拨作家认为,朱哈实际上是机敏聪慧的人物,且肩负着传托圣训的任务。作家库杜比在《历史名人》中认为,朱哈曾经传达过圣训。是一位机智又有趣的青年,而且活了一百多岁。

依据这些佐证,不少历史学家对“愚蠢的朱哈”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既然朱哈是能够传达圣训的人,绝对不存在脑子缺根弦的情况,正所谓“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因此朱哈的这些笑话一定是邻居“添油加醋编造出来的”的。文学家扎比迪在自己编纂的词典中写道:“阿卜杜拉·朱哈是圣门再传弟子……他生性温和善良,胸怀旷达,任何人如果听到有关他的逸闻轶事,都不应该嘲笑他……不少人认为他慷慨大方,卓有学识。”

关于朱哈是愚蠢还是聪明的论断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早期的朱哈其实是两种形象,一种是马虎草率、经常闹出笑话的“愚公”,而另一种是聪颖博学、堪当圣训传述大任的“智叟”。随着当时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发展,这些关于朱哈的文学作品传入了周边国家,不断吸收并充实土耳其甚至地中海地区的新内容,因此两种形象也慢慢地融合,变得模糊了起来。

阿凡提,这个阿拉伯世界的机智boy实际上是个蠢蛋?

【17世纪的朱哈细密画像】

善于观察的读者会发现,在阅读与阿凡提(朱哈)有关的故事时,很多时候,这些故事的意图就是揭露社会的阴暗和人性的丑恶,表达人们对于正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没错,随着阿拉伯世界气数渐尽,贵族鱼肉百姓,民间怨声载道;导致彼时的阿拉伯民间艺术家不断地修改朱哈的故事并将其发扬传承,因此,朱哈的形象开始变得丰满且“高大上”起来,更多地被用于批判社会,反讽当时的阿拉伯贵族;渐渐地,这位阿拉伯文学作品中的“小明”,变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模样。

阿凡提,这个阿拉伯世界的机智boy实际上是个蠢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