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黟县百工丨青青竹龄满两年,忙趁东风放纸鸢

(扎风筝的)旺季在三四月份。轧制要领为:扎、糊、绘、放。取材多位轻便竹篾,裁成长度适宜的竹条备用。糊皮多用纸,轻柔布料也可。用棉线将竹篾绑定成型后,反面用糨糊细细抹匀,然后铺在母星上风干,用颜料绘出图案。备足棉线和滚轴即可放飞上天。

黟县百工丨青青竹龄满两年,忙趁东风放纸鸢(余祖和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

2012年4月19日 阴

黟县的四月天,油菜花开得正盛,桃花也来凑趣,热热闹闹地在枝头舒展开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田野里四处可见放风筝的人们。天气微凉,我们下午骑车赶往县城中学家属院,拜访退休教师余祖和。

穿过黟县一种的教学楼,来到家属院深处的一户人家门前,轻敲房门,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笑眯眯地来应门,这便是余祖和余老师。余老师是闻名黟县的风筝手工艺人,家中祖祖辈辈都会扎风筝,是祖传的手艺。他扎的风筝造型多样,工艺精致,颇受人们喜爱。

据余老师介绍,扎风筝所需材料极为简单:些许竹篾,几张纸或棉布,少许糨糊,一把剪刀,一把篾刀,足矣。工业发达以后,也有人用塑料管、橡胶管、铝合金管等代替竹子做成风筝骨架,但均不如竹制风筝轻巧耐用。竹的韧性好,易弯曲,且取材方便,是最理想的风筝制作材料。

放过风筝的人都知道,风筝要飞得好,其制作工艺十分重要,太轻则易弯曲断裂,太重又很难放飞上天,就讲究个不轻不重,大小适中,才能轻松掌控。

风筝制作工序大致分为三步:扎、糊、绘。

扎,即扎制风筝骨架。选取节与节之间距离长、竹肉厚、竹龄满两年的竹子,去掉头尾制成竹篾。再用酒精灯烘烤竹条,取棉线扎制成薄厚、重量、弯度均一致的骨架。糊,即糊面,又称糊皮。原料以纸为最佳,也可用韧性好、强度大且透气性强的纺织品,把纸或布整齐地铺在桌上,将骨架正面扣放,用铅笔描出轮廓,再用糨糊在骨架上涂抹均匀。晾干后,剪掉多余的纸或布,再沿骨架糊好卷边。绘,即绘制图形。有些特殊材料(如生绢等)不易着色,须经过特殊处理后方能绘制。先糊后绘,绘制图形可根据风筝骨架的形状和个人喜好随意选择,颜色以鲜艳为佳,风筝上天后便会格外醒目,质重色浊的广告颜料应尽量少用。

余祖和今年已近80高龄,轻微耳背,精神矍铄。作为黟县中学的退休教师,该校的劳动课本中,曾收录他撰写的关于风筝制作的教材。退休后,老人成为碧山老年风筝队的技术顾问,免费为风筝队制作风筝,并指导队员放风筝。余祖和制作过的最大的风筝,是一个由124节竹节做成的龙形风筝,长达45米,需要四五个人齐心合力才能放得起来。扎制这个风筝他用掉了半年时间。

当今,无骨风筝、变换风筝等风靡一时,风筝的品种繁多,千变万化,各地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余祖和的风筝多有创新。八九十年代产的挂历上薄薄的塑料纸,经过余老师的巧手剪裁,就变成了一只只“老鹰”。无须骨架,只要一根棉线加一竹棒,再配上风筝线,这些“老鹰”便可以在空中肆无忌惮地张牙舞爪了。

——————

以上节选自《碧山·永续农耕》

主编:左婧

中信出版社

黟县百工丨青青竹龄满两年,忙趁东风放纸鸢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