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行走吉林·没有猴子的猴石山

近秋,大雨初晴。笔者单车独行三个小时,到达猴石山,到访这座曾经有“猴子”的猴石山,看看当年的吉林八景之一的猴石凌云。

行走吉林·没有猴子的猴石山现场,石猴不在

顺着乡间小路,笔者的自行车颠簸着,路两边的玉米和水稻都已经接近成熟,秋天真的来了。一路上,除了汽车匆忙的行驶,看不到几个路人行走,附近的山上或远或近有上坟的人给先人的坟头填土,插上鲜花,摆上贡果。前方的路越来越窄,路左面远处似乎有火车道的模样,右面的山植被开始稀少,石头越来越多。正巧一位老人在路边吸烟,笔者上前问路,老人告诉笔者:“前面就是猴石山了。”

笔者站在猴石山前,仰望石砬子高耸,书里写的石猴早已不见,留下的只有大面积石头密集的堆积着,面前的植被较少,只有一些低矮的树木和花花草草,山脚下是散落的大大小小石头。背后,一道铁路的护栏,黄黑色的色块,远远就可以看到,护栏以外就是火车道了。正看间,刚才那位老人也走到了山前,看着笔者仰望山头若有所思,便问笔者:“你这是市里来的啊?”老人眼神真好,一眼就看出来笔者不是当地人。笔者连忙回答是,并问老人这里有什么有特点的事情。老人笑笑,说:“没啥有意思的事情了,这里就连采石的都没有了,住家的离这里也很远,最近的都是田地。”“那我来的时候,火车道口有一个小山叫小猴石山,和这座山有什么联系吗?”笔者问。“其实就是一个叫法,那座山和猴石山长得非常像,小于猴石山,就叫做小猴石山了。”

回忆,猴石凌云

老人望着山上,指着最高处对笔者说:“就是那,曾经有一个石柱子,石柱子上面有一个石头球,长得就像一个猴子蹲坐在上面,它的方向能看到松花江江水奔流不息。我小时候看到过,想想的确很像。”笔者插话道:“对啊,猴石凌云还是吉林老八景之一啊,史书里面有记载的。”

行走吉林·没有猴子的猴石山

行走吉林·没有猴子的猴石山

行走吉林·没有猴子的猴石山

1990年版的《吉林市山水地名志略》中把猴石山称作大猴石山,词条上称:“大猴石山位在(原)吉林市郊区人民政府驻地北偏西15.5公里,江北乡驻地西北4公里处,东经126度30分,北纬43度57分。此山属老爷岭山脉,南北走向,长约1公里,宽约1.5公里,山体水平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山体坡度平缓,四周沟谷短浅,由花岗岩组成。”1987年版的《吉林市地名志》记载大体相同,不过称它为猴石山,并提及:“海拔260米(另有《吉林市志·文物志》称287米),在清末和民国初年,以猴石凌云曾誉为吉林八景之一。”

看笔者拿着关于猴石山书籍的复印件,老人很感兴趣,也凑过来看。当笔者把一张1940年的老照片翻到前面,老人一把抓住,仔细看着,竟然激动的说;“对对对,原来就是这样的的。可惜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山崩石头把那个石猴崩掉了,没有了。”看到老人非常喜欢这张老照片,便提出要送给老人,老人退让半晌才收下,并万分感谢。

行走吉林·没有猴子的猴石山 上溯,原始部落

在山下,笔者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猴石山原始文化遗址”字样,背面详细记载着:“猴石山遗址是一处氏族屯落遗址,距今三千年左右,经过1976年、1979年、1980年的三次发掘,先后清理了若干房屋和窖穴,以及南坡的氏族公共墓址,取得了大量的铁、石、陶、骨材料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装饰品......”

吉林市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蔡景阳提及《吉林市志·文物志》的记载:“在猴石山东、西、南、北各坡均有数级台地,东南坡有九阶,每级台地都有多少不等的环形居住地坑。在居住区域东北0.5公里许的山坡上,埋藏着数百座石棺墓,就是墓葬区。该遗址总面积约为450平方米,是吉林地区较大的西团山文化遗址之一。1961年吉林省政府就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猴石山遗址的年代,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下层相当于春秋时代中晚期,墓地的遗存基本代表中晚期的文化面貌。西、东、南三个墓地,在石棺构造、随葬品及器物形制方面颇多相似,其时间应相距不远。东、西墓地出土的陶器与居址上层所出雷同。79西M34人骨标本测定属于战国晚期,从南墓地80M1出土的石器的形制看,与上层出土的79Ⅱ T5:19雷同,其年代或许要早于东、西两个墓地。综观测定数据和文化面貌,猴石山遗址年代主流相当于战国中期。

行走吉林·没有猴子的猴石山 猴石山,一个以吉林老八景“猴石凌云”闻名于世的小山,如今虽然石猴不在,但是它就像山前石碑写的一样“这一遗迹对于东北地区古代氏族的经济、文化、生活、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图/文 张海川)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