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致某些药店:能吓尿食药监总局,却吓不倒全国的百姓

中国毒食假药之弊硬如铁石,而国家食药监总局怂的如一滩烂泥。

今年1月25日,因不满国家食药监总局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湖南养天和大药房起诉国家食药监总局行政违法,称其“官商勾结”,强制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2月20日,国家食药监局发文宣布,暂停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码。

2月21日,为官方监管提供技术运维服务的“阿里健康”,宣布将向国家食药监总局移交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药品零售行业的巨头们仍不依不饶。2月24日,老百姓大药房等19家药店发布联合声明,要求全面取消现行药品电子监管码;要求阿里健康从药品信息化监管领域“彻底出局”。

19家大药房“联合声明”称:“国家食药监总局对此事做出的快速反应,体现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正在向法制化、规范化及科学决策转变。为此,我们感谢国家食药监总局现任领导班子的理性与担当,有直面历史遗留问题的勇气和意识”。

一见有大药房告状,尽管法院对诉讼理由不屑一顾,食药监总局还是当了缩头乌龟。这一缩,把多年前就做出的科学决策一下子就废了,将药品电子监管码久推不果的“历史问题”完整保留下来——这正是国家食药监总局现任领导班子丧失理性、不敢担当的有力证据。

巨头们以对食药监总局“点赞”的方式,羞辱了这家貌似极其牛逼的政府机构,热烈庆祝了连锁药房的共同胜利。确实,他们取得了值得庆贺的伟大胜利,他们通过吓尿食药监总局,挫败了全国的消费者。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干嘛的?它给药品最小包装上面赋上一个二维码,这相当于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通过扫码可以分清真药与假药,知晓药品的成分、功效、禁忌、流通过程、出厂日期等信息。实施电子监管以后,企业通过电子监管系统上传信息,使得赋码药品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被手机用户或“广大群众”实时监控。药品回购、制假贩假等多种谋财害命的营生,将因此受阻。

概言之:眼下在药监领域,“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功能与好处不容置疑;除此之外,比它更有效的监管方法,一个都没有。

推行药品监管码,大有利于药品监管,符合消费者利益,合法经营的药品生产商也欢迎它。造假药、卖假药和过期药的“人渣”,对其满怀仇恨可以理解,可是,当曾经花费巨资刻意塑造“良心形象”的大药房,也和“人渣”站在同一阵线并在客观上为其代言,就让好多人觉得困惑了。

药房的行业巨头,横刀立马“斩首”国家食药监总局,从形象或“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说,外行人看到的是该行业巨头们“霸气冲天”(就连他们的某些业内人士也难免“非常牛逼”的感觉),而真行家则从中窥见该行业危机重重——作为传统药店,他们还没找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之道,为避免被淘汰命运,他们不惜血本而死拼硬抗;至此地步,即便一举而基本毁掉正面形象,也算不上致命的“惨重代价”了。

部分大药房为什么敢于犯中国社会之大忌,串联并跨区域公开“联手抗敌”?因为,符合绝大多数国民利益的“药监码”,不符合药房的利益,并且,某些大药房巨头看到了一个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结局——他们会被药监码“唱衰”、“杀死”。

药监码触犯大型连锁药房之“核心利益”。其“触犯机理”是这样的:药监码在鉴别药品真伪的同时,也在制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了一座直接沟通的桥梁(制造商获得了用户的手机号码),这就让制药企业能够绕过药店,实现一对一、无中介的定向销售,还能压价促销,对用户优惠促销。也就是说,药监码可以起到“抹杀”药店存在价值的作用,故而,赖药店价值而存在的一些人,只好倾力死拼药监码。

若不是服务推行药监码,19家大药房的老板没有痛恨阿里健康的理由。他们不是恨阿里健康,而是要和药监码抗争到底。“联合声明”里提出的两个要求,实际上是一个,即废除利国利民的药监码。他们之所以要阿里健康“彻底出局”,是因为阿里健康最早确立了“自找麻烦”的发展之路,作为这项技术的开拓者和大数据的拥有者,只有阿里健康才有资格成为药监领域的技术提供方。“定点清除”阿里健康,也就等于彻底消除了大药房的“药监码危机”。

大药房巨头们乘胜追击。药监码“暂停”,不行,必须永远废除!阿里健康移交监管码运维权,还不行!要清算他们“窃取数据、不公平竞争、绑架公权力”……大药房老板哪,我说你们实在太过分了,我提醒你们,不要错误地估计形势,不要为一私之利,肆意恫吓、绑架公权,侮辱公众智商。

给出个预言摆在这儿:尽管你们非常强大,“背后有人”,全面推行药监码乃民心所向,那仍是你们挡不住的“历史潮流”。你们能吓尿食药监总局,然而,你们吓不倒全国的舆论,吓不跑消费者和合法药企的正常需求。

食药监总局为什么那么怂?这是另一个问题了。我们中国的执法、管理机构,该软的地方总死硬,该硬的地方总傻软;该管的事情总不管,不该管的事情总管死——不是一直就这个样子么?

近几年,食药监总局系统的落马官员可不少,还有被判死刑、死缓的高级官员——这是不是该系统高官底气不足、怂不拉几的原因呢?此乃联想与猜测而已,谁也无法确证。其实国家机构怂有怂的道理,没什么好奇怪的。遇到强有力的“特殊利益集团”了,部分不是“草民”的土豪打着“公益维权”的幌子忽悠社会,而食药监局方面又缺乏预见舆论倾向的智力,这样,拿一幅“熊样子”出来,或许真能添加一点心理上的安全感。

各位别以为“药监码风波”与己无关。我预见大药房们挡不住药监码的推行,就因为我知道,各位看得懂我以上所说。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