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郡 神奇沅陵(上)--沅陵历史渊源小究


沅陵,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 沅水中游。东与桃源、 安化相连,南接溆浦、辰溪,西与古丈、泸溪、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门户” 、 “南天锁钥”之称,被视为“上扼川黔, 下蔽湖湘” 的军事重镇。 历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沅陵的美丽, 美在山水, 美在人心,美在她的乡音乡情。从沈从文的美文中,从龙彼德的诗章里,都能读到她的妖冶浓艳。即使未到过沅陵的人,也能领略到她的流风溢韵。 ”这是沅陵籍全国著名词作家张名河对悠久古老、美丽神奇沅陵的描述和感悟。

神奇的楚秦“黔中郡”

沅陵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证实,新石器时期,境内已有先民渔猎农耕、繁衍生息。夏、商、周时,有土著在此生息,史称“南蛮” 。远在虞夏商周,地属荆楚。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势力越长江南下,其战略地位日渐突出,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春秋时期,沅陵属楚巫中地,战国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楚顷襄王二十二年 ( 公元前277 年 ),秦拨巫中及江南,置黔中郡。

《史记 · 苏秦传》载: “楚黔中郡,其故城在辰州西二十里,皆盘瓠之后也” , 《元和郡县志 · 江南道六》 载: “秦黔中郡故郡城在县 ( 沅陵 ) 西二十里” ,《括地志》云: “黔中故城在辰州沅陵西二十里江南” 。 秦始皇二十四年 ( 前 223年 ) 灭楚后 , 于二十六年 ( 前 221 年 )复置 黔中郡,为三十六郡之一,地属黔中郡。汉高祖五年 ( 前 202 年 ), 改黔中郡为武陵郡。

沅陵镇太常窑头村(今黔中郡村)是一块类似半岛的土地,沅水到此恰好拐了一个弯, 使这里成为三面环水之地,这里就是神奇的千年古郡楚秦黔中郡古城遗址。据考古发现,曾相继出土了大量的秦砖汉瓦和鬲、 钵、 豆、 罐壶及铜戈、铜剑、铜箭簇等兵器。1999 年,据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和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专家组采用地质雷达等国际先进的科技手段初步查明,在黔中郡古城遗址东南面山顶聚集有 40 余座巨型战国至汉代墓,每一座墓就是一座山, 其半数以上超过长沙马王堆汉墓,最大墓面积相当于马王堆汉墓的 5 倍。

此外,四周还有大大小小战国、汉代平民墓 1000 多座。有关专家称:这一浩大的秦始皇时代城池和千余座古墓葬,构成了一幅大秦时代的历史画卷。

古城遗址发掘出的战国时期的城墙和宫殿, 其城池座朝北, 南城墙 190 米,保存较为完整,西城墙次之,整个城池呈不规则长方形, 东西中轴线长 450 米,南北中轴线宽 250 米,城墙厚约 8 米,城池占地面积达 112500 平方米。陶瓷制品的城池下水管道做工精致、铺设合理,更是让人惊叹!

神秘的“沅陵”之名

“沅陵”这个名字,它的真实来历是什么呢?所谓陵者, 最初是指大土山。

《诗经 · 小雅》中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陵,也有陵墓的意思。 《广雅 ·释邱》说 : 陵, 冢也。陵, 从阜从夌。阜,大土山;夌,攀越。合起来是“攀越大土山”的意思, 引申为“登上、 升”义。

陵,为“帝王的坟墓”专用,有其“专用的升天通道(之处) ”的意思。

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 ,约从战国中期以后, 首先出现于赵、 楚、秦等国。 《史记 · 赵世家》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 《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 由此可见, 这是君王墓称 “陵”

之始。因为当时封建王权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 。

也许沅陵与帝王有关联,是沅水边有墓葬的地方。相传,沅陵曾因沅水河畔葬有王族墓而得名,似乎顺理成章。

那么, “沅陵” 真实来历是什么? 《沅陵县地名录》载:沅陵以始置故城北枕沅水, 南傍土阜, 古称土阜为陵而得名。

这是目前科学合理的解读。

“沅陵”作为一个地名,最早或许在秦朝就已经存在 : 里耶秦简中曾有 “沅陵”的记载;在沅陵窑头古城——史书中记载为黔中郡所在地,曾发掘出土过“元陵”二字的铜印。 《汉书》上更明确指出汉初长沙王吴臣之子吴阳被朝廷封为沅陵侯。谁也没想到, 正是这个吴阳,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以后,在当今被无意发现。也正是吴阳这个陵,让大家对沅陵的 “陵” 有了新的解释。 “沅陵” ,这一神秘的地名面纱期待人们的揭开。(向显桃 孙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