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5年底,全国仍然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27号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近期《经济半小时》派出了十多路记者赶赴各地,深入调查采访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新做法新经验。

甘肃省庆阳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超过了86.2%,全市还有537个贫困村,47.85万贫困人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交通不便,靠天吃饭,大量农户窑洞居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早上八点,陇东黄土高原,一片宁静,太阳刚刚升起,马秋玲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出门。今天她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她叫姚亚妮,是马秋玲的二女儿。姚家三姐妹中的大姐在几年前已经出嫁,亚妮和妹妹亚楠一个在武威读大学一个在县城读高中。今天,亚妮要和母亲一同去集市上卖东西,因为眼看着就要开学了,她们姐妹俩新学期的生活费还没有着落。姐妹俩平时省吃俭用,可两人一个月的生活花销怎么也得1000块钱。对于这个贫苦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

今年60岁的马秋玲,是甘肃宁县米桥乡东龙头村的村民。东龙头村,地处甘肃宁县和正宁县交界地带,是宁县目前少有的,仍有大量农户在窑洞里居住的村落,生活条件艰苦。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马秋玲在窑洞里生活了30多年,在政府危房改造补贴金的帮助下,又贷了2万元款,才盖起了砖瓦房。

眼下,她们正在收拾的这些布鞋和鞋垫,是马秋玲一个冬天的忙碌成果。

为了尽量多卖点钱,装好草药,马秋玲又用口袋装了些杏核。

一切准备妥当,母女俩出门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一趟要走多长时间?

甘肃省宁县米桥乡东龙头村村民马秋玲:20里路,要走两个小时。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距离东龙头村最近的集市,位于10公里外的米桥乡,母女俩要翻过这座土山并不十分容易。

快到中午的时候,马秋玲母女俩终于赶到了米桥集市,开始找地方摆摊儿卖货。

马秋玲做的布鞋和鞋垫刚一摆开,就引来不少人过来询问。半个小时后,终于卖出了第一双鞋,40块钱。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这一趟,她们卖出了10双布鞋6双鞋垫,总共440块钱,是马秋玲一个冬天辛勤劳动的全部收获。

在瑟瑟的寒风中,马秋玲卖力地向路过的人们推销,母女俩一直待到了集市上快没人了,才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而眼前,这些她辛辛苦苦挖的草药,连问价的人都很少。

集市散了,马秋玲的杏核和草药一点都没卖出去。她们只能将剩下的东西再扛回家去。

回到家,一家人的情绪都有些低落。忙碌了一个冬天,就卖了这440块钱,只够姐妹俩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开销。

马秋玲和丈夫姚喜红,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不好,都不能外出打工。平时在家种着8亩土地,但大多都是靠天吃饭的旱地,遇到天气干旱的年份,地里的收成没有保证。去年,她们种了8亩玉米,虽然收成不错,但是玉米价格的行情不好,卖不上价,收下的玉米至今还堆在院子里,没有脱粒。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马秋玲去年种地的全部玉米收成,即使脱粒卖掉也不到1万元钱。

为了提高收入,平时马秋玲还会到山上挖些草药,捡点杏核。冬天山上的土都结冻了,挖不了草药,她就多做些刺绣、布鞋,但是这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离家最近的集市也在10公里之外,规模也不大,所以要想靠卖刺绣布鞋、杏核草药赚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次出门前,东西能卖多少钱,甚至能不能卖掉,在马秋玲心里都是一个未知数。

去年马秋玲还生了一场大病,更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马秋玲的这场大病总共花了16万元,钱全部都是借来的,还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生活实在艰难。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在《经济半小时》记者采访的东龙头村,像马秋玲这样的贫困户共有31户,年人均收入在2800元以下。

他们大多无法外出打工,家庭收入基本以农业收入为主。

58岁的蔡文常,也是东龙头村的村民。他患有心脏病和脑梗塞,常年用药,妻子身体也不好,儿子在兰州上大学。他们是村里的重点贫困户。

其实,蔡文常一家在山上还有两棵大核桃树,长势很好,每年能结三四百斤核桃,可是令蔡文常发愁的却是他身体不好,核桃没法背出去卖,放在家里又无人问津。

蔡文常的妻子苏秀霞,虽然患有腿疼病,但却也是个做刺绣的好手,和马秋玲一样,苏秀霞一有空就做上几件,可是愁的也是东西卖不出去。

截至2014年底,宁县共有农业人口50.95万人,其中贫困村有6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710人,贫困发生率为17.6%。当地将贫困的原因总结为“穷在天、困在路、贫在人、弱在带”。生存条件艰苦、道路交通不便、受教育程度低是导致当地贫困现状的主要原因。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生存条件艰苦、道路交通不便、受教育程度低是导致当地贫困现状的主要原因。

电商扶贫,传统农户向电商转型,“互联网+”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她叫杨金果,是甘肃省宁县米桥乡龙湾村的村民。今年47岁的她,和丈夫一起带着小孙子住在这两孔窑洞里面。

由于家里老人去世早,做刺绣十几年的杨金果,靠着一双勤劳灵巧的手,给两个小叔子取了媳妇盖了房,自己一家还住在这两孔旧窑洞里。今天她要带着做好的20双刺绣拖鞋,到乡上的香包大户家去交货。

从窑洞出来,杨金果停下自行车,把兄弟媳妇做的几双鞋垫也一起带上。

她叫白彩霞,当地有名的香包刺绣大师,也是甘肃彩霞香包公司的负责人。20双刺绣拖鞋,杨金果当场领了1600元钱。这个价格比他之前做的价格要高出不少。交完货,杨金果又领了一些新的刺绣材料回家。

在这两空旧窑洞里,杨金果一家已经生活了20多年。前些年由于要帮兄弟盖房娶媳妇,供两个孩子上学,家里欠下了十几万的外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但是现在杨金果觉得希望就在眼前,对生活充满信心。

简单的午饭过后,杨金果把小孙子交给丈夫。自己又抓紧时间忙活起来。

虽然做了十几年的香包刺绣,但杨金果是最近才尝到甜头的。她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原来她做香包刺绣就拿到当地的市场上销售,不但卖不上价,销量也不大。而就在去年,杨金果做刺绣的产品不但价格高了,销量也比以前好了。

甘肃省宁县米桥乡龙湾村村民杨金果:去年能赚5万块钱。

收入增加了,杨金果做刺绣也比以前更有劲儿了。

那么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杨金果的香包刺绣收入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这种拖鞋是纯手工做的,在本地不好卖,到网上销得比较快一点,价格也好。

原来杨金果加入了彩霞香包公司,而这家公司在网上的淘宝店帮了大忙。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为了帮助农民通过互联网致富,政府派了专业人员来指导培训,为电子商务服务点工作。

为了帮助农民通过互联网致富,甘肃省宁县可没少想办法。魏波,原来是宁县米桥乡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2015年开始,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彩霞香包公司的“淘宝店小二”。每天早上九点,魏波都会准时来到米桥村的电商服务点上班。

甘肃省宁县米桥乡米桥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工作人员魏波:我们乡上安排我到米桥村的电子商务服务点工作,主要帮助彩霞箱包公司,在网上卖一些我们本地的手工制品、庆阳香包。我每天早上9点钟上班之后,就处理一下前一天晚上的订单,就清点一下库存,有时间的话会给产品拍几张照片,做个详情页,大部分时间还和客户在交流,主要介绍一下我们本地的一些土特产,尤其是我们这个手工制品。

魏波年轻又有文化,熟悉互联网,还专门参加过宁县商务局举办的电商培训,对电商运营维护十分了解。他说,彩霞香包公司的淘宝网店自2015年初开通以后,从下半年开始香包销量大增。而通过网上销售的产品,都是新客户新订单。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彩霞香包公司的淘宝网店自开通以后,网上香包产品的销量甚至超过了线下的订单。

彩霞香包公司销量的增长,意味着周围刺绣农户收入的增加。在采访中《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通过白彩霞的香包公司销售刺绣产品的农户中,有60多户都是贫困户,2015年,在电子商务的帮助下,这些贫困户的收入都大幅增加,其中有15个贫困户,已经实现脱贫。

甘肃彩霞香包公司负责人白彩霞:2014年开始效益不太好。现在就能高两倍,(以前)一年就是一般 就是七八千元,做得好,快一点的人就是一万多块钱。从2015年年底看来,几乎这些大户,(年收入)有可能大部分都过了三万多元了。

甘肃宁县商务局局长王军林:我们的初衷就是,通过这个乡站的建设,整合这个产品资源,通过这个村店的建设,帮助农民代购代销和提供便民服务,最主要的我们是要通过大的电商服务企业,带动贫困户致富,咱们要求是电子商务大型产业企业要带动20户以上的贫困户,普通的这个小的这个网店,要带动5户以上的贫困户。

通过扶持传统大户向电商转型,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是甘肃宁县推进电商扶贫的方式之一。在宁县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缝制香包刺绣,产品供应量大,而销路却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有了电子商务服务点的帮助,白彩霞的香包公司,正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为了保障电商扶贫的推进,宁县一方面加大电商人才的培训指导,同时还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快递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和配送,为电商扶贫开辟物流通道。

这天一早,白彩霞就打电话,召集她手下刺绣大户来到她家,赶制一批新到的网络订单。

白彩霞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庆阳香包最大的特色就是纯手工,然而手工制作难点之一就是保证质量和样式的统一。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为保证质量和样式的统一,每次接到新的订单,白彩霞都要把这些刺绣大户叫到家里来培训。

这边正在培训,同村的李大姐,拿着她之前做的青蛙刺绣过来交货。

白彩霞检查过之后,李大姐当场修改起来。

白彩霞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自去年开网店到现在,她的网店产品一直很受好评。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在甘肃宁县,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脱贫致富的,不止那些做香包刺绣的巧手大姐们。在宁县平子镇,这家核桃合作社,也是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实现了销售收入大增长。

甘肃花宝湾核桃合作社理事长袁忠刚:像我们平时这样的核桃的话,就是卖给贩子的话,最高也就卖(每斤)8块钱,一般就是(每斤)7块钱,但是在我们网上卖的话,我们把这个,就是核桃挑选出来比较好的,我们一般都能,最少能卖(每斤)18块钱,好一点的我们就卖到,像这个我们都能卖(每斤)22块钱。

袁忠刚,核桃合作社的负责人,从2011年开始种植核桃的他,对合作社去年的网上销售情况十分满意。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去年11月开始卖,到今年1月份,核桃合作社的美脑枣销售了一万两千斤,实现了销售收入大增长。

通过袁忠刚的电子商务服务店,合作社里的很多农户尝到了电子商务的甜头。

今年63岁的袁大爷,种了7亩核桃苗,本来对核桃苗销量并不看好的袁大爷,在2015年加入了核桃合作社,通过网上销售核桃苗实现净利润16万元,而之前袁大爷老两口一年的收入才5000块钱,这一下,他一下成功脱贫。如今对种植核桃更有信心了,他还打算把核桃园扩大规模,种出的核桃还在网上销售。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袁大爷通过网上销售核桃苗实现净利润16万元成功脱贫,而之前袁大爷老两口年收入才5000块钱。

和白彩霞的香包企业一样,袁忠刚的核桃合作社也是甘肃庆阳推行电商扶贫过程中建立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之一。

数据显示,甘肃省庆阳市总人口266万,农业人口比重超过86.2%。如何综合各项措施,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兼顾,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难题。

中共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我们庆阳的这个贫困面,2014年我们还是20.8%,高于我们全省的平均水平。那么我们在这么大的贫困面,那么有我们自然条件的原因,也有我们这个基础设施滞后的原因,也有我们这个资源带动的这个原因。那么还有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我们优秀的,特别优质的一些产品,不能卖上一个好的价钱,农民增收,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一个解决。

六旬老汉种核桃,从年入5000块到净利润16万……秘笈是?

△2014年开始,甘肃庆阳大力扶持电商发展,推进县、乡、村电子商务网点分布建设,实行对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进行建店补助政策。

2014年开始,甘肃庆阳大力扶持电商发展,推进县、乡、村电子商务网点分布建设。实行对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进行建店补助政策,每个乡级服务站补助资金5万元,每个村级服务点补助资金1万元,贫困村每村补助2万元。配套电脑、办公桌椅和档案柜等办公设备,由各县电商办补助资金统一配置。

栾克军:我们现在都有了网店,有了服务中心,有了我们这个市上的这样一个孵化的这样一个平台,来带动我们这个电商的发展。扶贫怎么样去和我们电商结合,怎么样去选择了电商来推动我们的精准扶贫。我想这是我们在我们庆阳发展这个精准扶贫过程中,我们所寻找出来的一个,很符合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和我们信息时代这样一个发展的一个路径。

截至2015年底,甘肃省庆阳市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8个,乡级电商服务站81个,村级电商服务点509个,各类网店6153个,电商从业人员1.8万人。电商交易额15.32亿元。

半小时观察:电商为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架金桥。

甘肃庆阳是中国杏乡、皮影之乡、黄花菜之乡、小杂粮之乡、苹果之乡,有着丰富的绿色农副产品资源,是国家级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但是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山阻隔,这里出产的好东西,知道的人很少,更别说能卖上好价钱。面对这些现实困难,庆阳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拓电子商务,克服自然环境造成的发展瓶颈,为贫困落后地区探索出一条“互联网+”的脱贫致富之路。当然要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互联网+”绝不是点点鼠标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农户的培训、产品标准的统一、物流体系的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