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潘成英: 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社会保障应有所增长

华讯网3月5日电(记者 李慧芳)在四川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甘洛县帝都酒店总经理潘成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来自四川大凉山彝族的代表,我今年两会的议案涉及关于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关于支持民族地区生态农牧业发展和复耕农牧用地建设,以及切实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等七项建议。

潘成英: 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社会保障应有所增长

在谈到关于切实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时,潘代表指出:在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由1.78亿增加到2.2亿。全国69岁以上的农村人口超过1亿人,将近占全国老龄人口的50%,全国人口老龄化每年正以3%的速度在增长。根据发展趋势应及时按新常态调整养老产业布局。

潘成英代表建议:充分利用民族地区(如:西昌)得天独厚的气候独特优势,稳定就业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引领全国各地老年人到民族地区度夏、度冬及常年性养老。

实行政府买断服务和发动群众义务帮助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员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不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约占60%~70%,由于子女工作,生活习惯不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给居家养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空巢老人更难上加难。应弥补居家养老的短板,对70岁以上的老人由政府买断服务。对60~70岁的老人所遇到的困难由社区及义务者协助解决。

对此,潘成英建议:国家对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由每月六十元提高到二百六十元,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提高到三百元,七十岁以上提高到三百五拾元以此类推,这样农村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确保最低基本生活支出,体现国家的关心,同时也能减轻农村老年人子女的负担,农村老年人子女负担减轻了,也扩大了社会需求,符合供给侧改革的精神。在农村对无力耕种的空巢老人,村委会要帮助搞好土地承包,并督促外地打工子女定期回家敬老孝老。

所有养老服务产业,首先考虑设医疗机构,实行养医结合。根据规划,老年人慢性病在社区临终关怀在社区,要加大建设卫生社区室外投入增加医疗设备,配备业务水平较强的全科医生,做到小病、慢性病在社区,每年的身体健康检查在社区,健康档案在社区,方便居民的健康基础在社区,大医疗的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定期到社区定点服务,作为医生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的内容之一。

积极推行大众创业,万人创新的养老模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各类报刊、互联网推介各种养老模式,开展参观评比交流、展销等方式推广养产业。

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应有相关机构培训养老服务人员,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机构服务,医院提供合格的医护人员切实解决医护难的问题。

最新文章